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和国家的政令、法规、党纪、政纪,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觉『性』。
(2)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努力做到行政活动的公开化、民主化,公开自己履行公务的从政行为,纠正自己的不规范行为或越法越纪行为,自觉约束自己的行动。
(3)以集体意识为基础,努力培养自我制约的能力。集体意识对个人的行为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良好的集体意识,可以促进公务员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规范『性』行为。因此,国家公务员应该把自己的行为同集体的意识联系起来,使个人行为服从集体利益的要求;同时,又要在良好的集体意识的影响下,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
4.开拓创新
开拓创新的根本内容就是要培养创造力,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公务员开拓创新的思想作风,必须建立在对当代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科学认识和对中国国情的科学分析基础上,必须努力做到:
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开拓创新的思想前提。如要开拓创造,就要使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中成为走势,形成习惯。所谓创造『性』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好奇心,兴趣广泛,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理;想象力,富于合理地联想,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善于提出大胆而新颖的见解;洞察力,能从平凡中透视出不平凡的因素,从一般细节中发现深刻的含义;变通『性』,思路开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坚持三个"再认识"。一是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命题,这不仅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而且对整个世界的社会主义事业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这就要求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事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就和出现的挫折。二是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资本主义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之后,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当代资本主义还有较强的生命力。"一球两制"的局面有很大可能是相当长的现实存在。两种制度在和平共处条件下和平竞争和共同发展,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因此,我们对外关系的调整也就不能不从这一事实出发了。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的科学『性』是不容怀疑的。但是,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不一定完全符合今天的现实,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因此,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既不能作教条主义的解释,又不能全盘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进入新境界。
六、精神文明建设与行政道德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地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列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中,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中,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加速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努力实现的十大任务之一。行政道德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1.行政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文化建设,一个是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伦理观念、思想意识和社会风尚,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包括各种各样的人们之间的正确关系。行政道德即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所体现的职业道德,它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行政道德建设的内容很多。但主要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树立『共产』主义理论、信念和道德,正确处理行政道德的方方面面,从而在自己的行为中自觉地建立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权力义务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人们的职业分工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具体化。每一职业都有自己的特定的职业道德。由于行政活动涉及到整个社会,因此作为从事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公务员在代表国家行政的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所体现的职业道德就不仅仅是行政部门本身的事情,而且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睛雨表,它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同样会面临许多新问题,需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自己。精神文明建设要向前发展,当然必须具体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具体方面。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不得缺少,一行政道德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滞后当然会影响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甚至破坏我们整个的精神文明,行政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向前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2.行政道德与政治方向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道德必须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行政道德同样要求人们恪守社会主义的信念,忠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同样也是全国各族人民今天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这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基础上的科学认识,也是人们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态度。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各个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如何尽快地加快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尽快地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出来,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套,这只能求助于各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