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声音都能听见。
但是等到宫门一打开,里面可就全乱套了,只见宫女们大呼小叫,四下乱跑,刘得道急忙抓住几名宫女逼问:到底发生什么事?
众宫女太监都说皇帝和贵妃娘娘都找不着了
这一下子,局势可就乱了。刘得道立即想到李隆基还真是丢下长安百万臣民跑了,这老家伙真是害人不浅了,他心里了慌了,也赶紧往外跑。
按照京师与潼关的路途,叛军只需三天就可杀到京城来了。皇帝都带头跑了,军心已涣散。再坚固的城墙,再多的存粮都是白搭。刘得道想到了自己家中那几位娇妻和美妾以及几个刚刚出生的儿女,绝对不能让她们受到伤害了。
他想到了城里的达官贵人争着往外跑,城外的小老百姓可是争着往城里跑。为什么呀?趁乱抢金银财宝呀。把王公贵族的宅第打劫一番还不算,有的人竟骑着驴子登上皇帝的大殿,一点王法都没有了。长安城人心大乱了。
让刘得道纳闷的是潼关失守,这消息唐玄宗是怎么知道的那么快,不到一个早上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在出宫门中,刘得道在慌乱的人群中居然看见了韩知秋,一问之下才知道李隆基为何逃跑了。
原来李隆基是根据平安火知道的。平安火又是什么东西呢?平安火其实就是烽火,在古代是传递军事情报用的。自从安史之乱以后,从潼关到长安就设立了烽火台,每天晚上,潼关点一把火,长安这边就知道,今天平安无事了。
当哥舒翰出城迎战后,李隆基无时不刻的在关注这烽火信号。就在六月九日这天傍晚,潼关已经失守了,没人点平安火了。
唐玄宗李隆基翘首东望,再也看不到那熟悉的烟雾,这下子,他可真着急了又后悔了。难道潼关真的丢了?怎么办呢?他急忙着急几位亲信大臣商量对策。
宰相杨国忠一听潼关失守,叛军很可能就在杀来长安的路途中,阵脚立即打乱他对着李隆基痛哭流涕,诉说:“这几年来,不断有人报告安禄山要谋反,可是陛下就是不信,结果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这可不是宰相的过错。”他一上来先把责任推给了玄宗。至于他自己先逼迫安禄山造反,再陷害哥舒翰出兵的事,全都一笔勾消了。
可是,光推卸责任没有用,接下来朝廷该怎么做啊?韩知秋建议死守长安,等待全国各路兵马来驰援。不过杨国忠却持反对意见,他可不管他什么百万居民的身家性命了。安禄山与他的过节最深,安禄山要是杀进京师来,第一个不会放过的人就是杨某人。
他倒是早就想好了。杨国忠说:陛下,事情到了这一步,还是暂时放弃长安,避一避风头吧。要往哪儿避呢?往蜀地走
杨国忠为什么到蜀地呀?首先,蜀地是杨国忠的势力范围。杨国忠一直担任剑南节度使,蜀地算是他的老根据地了,便于控制。第二、蜀地安全。四川盆地四面环山,是一个**的地理单元,易守难攻;另外,剑南节度使也是玄宗时代的十大军区之一,有三万多士兵,保一方平安不成问题。
第三、蜀地自古号称天府之国,比较富裕,能够养活一个流亡**,而且,自从安禄山起兵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杨国忠就派人在剑南增修城池,储备物资,打算实在不行的话就跑到这儿来避难。没想到现在不仅自己需要逃命,连皇帝也需要逃命了,那自己之前的储备就更有先见之明了
杨国忠这个逃跑方案提出来,群臣是什么反应啊?除了韩知秋,大部分官员都唯唯诺诺,什么也说不出来。可是,就在这时候,有个低级官员说话了。他说:“请即日招募城中敢死之士及朝官各率家僮子弟出军防遏。”说话的是谁呢?监察御史,同时也是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大敌当前,高适以一介生,慨然提出全体动员,誓死守城,真是给天下读人增色
逃跑还是守城,两种方案摆在唐玄宗前面了,唐玄宗会选择哪一个呀?要知道,守城可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换到三四十年前,也许唐玄宗还有这个劲头,但是这时已经是天宝十五载了,唐玄宗的精神也早已经颓唐下来,不是当年那个拼命三郎了。
在家上亲信杨国忠的建议,所以,基本没用做什么思想斗争,李隆基就打定主意了,叛军兵锋太盛,死守很可能是死路一条,暂且先避一避风头也好啊
怎么跑呢?为了保证安全,李隆基又听取了高力士的建议,先释放了一个烟雾弹,声称要御驾亲征,把宫廷的钥匙也都交给宦官边令诚保管,好像皇帝真的要出征迎敌一样。但是,就在做完这场秀之后,当天早朝一散,唐玄宗就悄悄地从日常生活的兴庆宫转移到了长安城北边的禁苑里。
到了禁苑,可就是禁军驻扎的地盘了。晚上,李隆基命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重赏禁军,挑选了九百匹战马待命。第二天,也就是天宝十载六月十一日凌晨,蒙蒙细雨之中,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姐妹,住在宫里的皇子、公主、妃嫔和皇孙,还有宰相杨国忠、韦见素、御史大夫魏方进和他们的家属,以及高力士等等几个亲信宦官,在几万禁军的护卫之下,脚底抹油,顺着禁苑的西门,溜了
听到这结果,刘得道恍然大悟,大骂李隆基这次逃跑可是太不地道了。除了刚才提到的那些人,剩下的谁都没告诉。甚至连住在宫外的皇子、公主和妃嫔也都抛弃了,更不要说一般大臣了。
此时,全城的百姓们或许有人已经知道潼关失守了,但是还不知道皇帝已经弃他们而逃走了。刘得道大骂李隆基几声懦夫之后,告别了韩知秋,随即赶回了丐帮总舵,急忙召集丐帮几个头头们出来商议。同时,他派孔胜带一些人去永寿公主府把李雨寻接到丐帮来,做好逃离长安的准备。李隆基逃得匆忙,李雨寻不住在皇宫内,估计她是被李隆基遗漏了。
大伙一听皇帝逃跑后,立即慌了神。就连一向沉稳的种沈,韩空等人都变得面如死灰,其他人更是乱成一锅粥,纷纷叫嚷起来。他们也知道皇帝逃跑后所遭遇的后果
这时候,大伙才想起早在几个月前,帮主早有先见之名,预料到叛军一定能杀进京城来,做好逃跑的计划。不过此时也没时间敬仰拍帮主的马屁了,大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