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2 章(1 / 1)

大唐得道 里天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他去面圣,叫皇帝下一道圣旨令哥舒翰出城与叛军决战,如果哥舒翰跟安禄山没有勾结的话,他一定会领命出战,如果哥舒翰抗旨不尊,那么真的很难说了。

杨国忠一听仇崇艳的分析,觉得有道理了。第二日一早就赶往大明宫将此事禀报给李隆基,就连李隆基也觉得有道理。下一道圣旨是吧,这个不难嘛。

就这样,圣旨到了潼关,哥舒翰接旨了,但是并没有出城迎战。得了,这下落入人家的口实了。你哥舒翰竟敢抗命不出战,这证明你很有可能跟安禄山有勾结了。

当然,哥舒翰并不知道这道圣旨竟然是一个陷阱,如果知道了也不难解决,派兵出战是吧,反正圣旨上又没明示派多少兵马出城,随便派几百人出城意思一下,完全可以交差了。

可惜哥舒翰并没有这么做,他对大唐忠心耿耿,日月可见,不必遮遮掩掩的。

探子回到京城,将哥舒翰抗旨不尊的消息禀报给了李隆基。哥舒翰真的抗旨不出战,与安禄山真的有勾结?李隆基心里开始动摇了。当然,哥舒翰毕竟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到底是不是真的跟敌人有勾结还很难说。

第二日,李隆基再下了一道圣旨前往潼关,命哥舒翰率军出城与叛军出战。

哥舒翰并不知道皇帝这是在试探自己的忠心,他以为李隆基发神经了,仍是抗命不出战。因为之前有过类似的情况发生过。李隆基自愈千古一帝,他就是喜欢在后方指手画脚,显示自己的武功才能。

哥舒翰已经不听朕的命令了,李隆基很震惊。他又下了第三道圣旨,这是他最后的通牒。

皇帝在后方频频的催促,哥舒翰无语了,他以为李隆基真的昏庸到极限,已经到了分不清形势的地步。他亲自写了一封信,将眼前的形势,和出城与敌军交战的利与弊详细的写到心里,希望李隆基能明白,乞求收回成命。

但是,哥舒翰越是解释,越不出战,李隆基越是相信哥舒翰真的与安禄山有勾结了。一个固执的老人在后方疑神疑鬼,频频试探,一个觉得委屈不已,心里愤怒异常,就表现出消极的意味。可以说两人已经进了一个死胡同,完全没有想到这竟然是敌人的陷阱。

这时候,李隆基已经认定了哥舒翰一定跟安禄山有勾结,他一边集结了更多的援兵,准备围剿哥舒翰可能的反叛,同时下了一道圣旨,若是再不出战,就提头来见朕

历史上虽然改变了,但是哥舒翰还是没有改变被李隆基逼出城迎战的命运。

这道圣旨已经下得死了,李隆基逼他上绝路,哥舒翰感到畏惧了,现在还能怎么样?

李隆基很愤怒,哥舒翰感到很凄凉,而他们的敌人安禄山笑了,因为唐军要出城决战了。

每天薄暮时分,潼关的烽火台就会点燃火炬。火光一直照映到三十里外,那里的烽火台见到潼关的火光,也会点燃火炬。

这样,每三十里为一站,点点烽火从潼关一直延伸到长安。在夜色中,就像一条细长的火龙。

——这就是平安火。只要长安能看见远方烽火,就说明潼关安然无恙。从战争开始,平安火每天都传到长安,从无间断。

但在六月九日,它忽然消失了。

没有人知道怎么回事。远方的天空一片漆黑。

李隆基站在楼台上,久久地望着东方。紫色的太阳已沉入大地,月亮旋风般升在天空,披挂着千万颗星辰。

但是始终没有火光。

李隆基感到冰一样的寒意。那是恐惧,石头般沉重的恐惧。哥舒翰出关五天,潼关忽然沉默不语,就像被大地吞噬了一般。

他第一次模糊猜到了真相:就在此刻,他的大唐帝国正在崩溃之中,哥舒翰主动出战或许是一个错误。

但过去几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他还不知道。——但他很快就会知道。

哥舒翰率领的十万大军出关后,大步挺进叛军伏击圈。他们被困在一个峡谷里,敌人从山上抛掷滚木巨石,唐军陷入混乱。哥舒翰硬撑着年迈的身体,拼命发起冲锋。无奈敌军太强大,他们就是无法突围。午后刮起了大风,安禄山的部队点燃了几十辆草车,阻塞峡谷的东出口。漫山遍野的浓烟,滚滚向唐军扑来,队伍开始互相冲撞,自相残杀。混乱一直持续到黄昏。最后,安禄山的骑兵绕到唐军背后,发起冲锋。于是,一切都结束了。

——峡谷里到处是面目模糊的死尸。十万的军队全部崩溃,只有八千人逃出战场。这就是整个战局的真相。

——敌军尾随而至,一举拿下潼关。阻挡他们几个月的铁门再也不存在了。这就是事情的真相。

潼关沦陷了,长安彻底暴露在叛军的獠牙下,安禄山的部队即将向长安冲刺,大唐帝国要完了

..............................。.。

大唐得道三百七二章大战背后(正文)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

------------

三百七三章 崩溃

天宝十载六月九日,潼关失守了。(疯狂网:)

一直在埋头苦心研究战车的刘得道是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顿时大惊失色了。潼关失守的原因竟然是跟历史一样的巧合,哥舒翰奉命出城迎战,结果遭到叛军的埋伏,又被敌军骑兵的冲击,损失惨重。唐军主将哥舒翰下落不明。歼灭唐军主力后,安禄山趁机率大军猛攻潼关,很快就攻陷了潼关,据说叛军正快马加鞭,疾奔京城而来

之前李隆基频频催促哥舒翰出战,刘得道并不知道,因为他本人不在朝堂,而且这战车研制已经到关键时刻,潼关战事又非常的紧急,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这几天他一直关在一间小黑屋里与成匠师几人在彻夜研究讨论,连老婆都顾不上了。要不是潼关失守,事关重大,刘得道可能还一直呆在屋里捣鼓那铁车呢。

潼关真的失守了,大明宫中,李隆基到底会有什么反映,是不是像历史那样,仓皇逃窜呢?

此时已经快到中午了,这早朝该散了。不过刘得道还是急忙穿上朝服,他进宫去面圣,劝他死守长安。长安是大唐的都城,防卫是最严密也是最坚固的,存粮又多。只要稳守得当,叛军是很难攻进来的。就看看李隆基有没有这个死守的决心了。

刘得道急忙来到宣政大殿,发现各部文武百官还像往常一样来上朝呢,心里稍稍松口气。他直径到宫城门前,也都没看出任何不对的地方,仪仗队整整齐齐地列队站岗,甚至宫里面铜壶滴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