踌躇。何准的用意司马昱很清楚。
先帝临终之时,皇位传承曾有一番争执。一方以庚氏为主,欲立司马昱为帝;一方以何充为首,要立先帝襁褓中的儿子为帝;争执的结果是宰相何充赢了,襁褓中的婴儿做了皇帝,褚太后临朝监政。司马昱也没输,做了抚军大将军,临朝理政;没有皇帝的名分,实权却比皇帝大得多。
为了平衡司马昱的权利,世族望门力推外戚褚氏,于是褚衰出任征北大将军,驻屯广陵,手握重兵;明面上是因应北方大赵,实质却是与太后内外呼应,维护皇权。
北伐失败了不要紧,若褚衰引咎去职,以至朝廷失衡,这个问题可就严重了。
这其中的关节司马昱清楚,但北伐失败,若没有人承担责任;世人怎么看他这个理政的王爷?
司马昱很为难。
司马昱明白这些关窍。不代表其他人明白。江左第一名士殷浩就不知道。他是真名士,胸中所藏高洁空远,这些拆烂污的道道知道的有限;眼见司马昱犹豫,他有些着急,起身说道:“褚国丈品行高洁,一时之败瑕不掩瑜;以浩之见,国丈大才,回朝辅政。最好不过。”
他打了个如意算盘。褚衰回朝,身为扬州刺史的他,自然接替褚衰都督徐扬诸军事。同时,这个建议给了褚衰一个台阶下,又全了何准、太后的面子。可谓一举数得。
谁知一言出口,换来的是几道惊愕的目光。
褚衰回朝?与司马昱怎么相处?朝廷能得到平衡?
褚衰木然道:“谢谢何大人、殷大人的好意。吾心意已决,请太后和诸位大人成全。”
司马昱再不敢犹豫,轻笑一声道:“国丈的要求,朝廷无论如何不会成全。朝政艰难,边患不息;正需德才兼备之士扶危助困,国丈怎能悠悠林下,弃江山社稷于不顾。”
随即,司马昱又向珠帘一揖道:“以昱之见,国丈兵败,当罢免其征北大都督之职,以为惩戒;保留征北大将军之职,继续为朝廷效力。此意如何,请太后夺情决断,万万不可让国丈隐退。”
罢黜征北大都督之职以为惩戒?听到这话,殷浩目瞪口呆。征北大都督是为因应北伐,临时设置的官职;北伐事了,自然就会废黜;司马昱以此为惩戒?开什么玩笑!
“多谢会稽王看重。褚衰愧不敢当。只是,褚衰心意已决,请会稽王、太后成全。”褚衰不为所动,执意请辞。
“国丈。。。”珠帘后传出太后恳求的声音。
褚衰一揖,没有说话,取意甚决。
“哎!你们别闹什么虚礼了。”一声叹息,昏昏似睡的蔡谟开口了。老头子歪倒在席塌上,悠悠道:“国丈,你就直说吧。怎么样你才会留下来?”
殷浩彻底楞住了。这种礼遇挽留,到底败军之帅回朝还是拓疆万里的大功臣回朝?他困惑地望向一直没有说话的诸葛?;却见诸葛?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睛乱转,不知再打什么主意。
蔡谟说话,褚衰不敢马虎,一揖道:“若想褚衰留任,也不是不可。只需朝廷答应一件事。”
司马昱高兴道:“国丈但说无妨。若又可能,朝廷无有不许。”
褚衰道:“褚衰恳请朝廷保留褚衰征北大都督一职。褚衰意欲再次北伐!”
什么?还要北伐!
殿内加上七岁的小皇帝一共八人,发出了五道惊呼。沉稳之人,除了小皇帝就是一直保持沉默的诸葛?。
这。。。?这能答应吗?司马昱头脑里嗡嗡乱响,兵国大事,怎可轻易决断?
“父亲!”珠帘后的太后一时情急,忍不住叫出私下的称呼。
蔡谟有过一瞬间的动容;随即眯眼笑看褚衰。“国丈不是草率之人,意欲再次北伐,必定有因。不知。。。”
褚衰微一颌首,道:“蔡大人明见。褚衰在北地得到一个消息;青兖两州士民有心归附朝廷,包括两州刺史府在内,七方联盟,组织了一支新义军,响应朝廷北伐。可惜,得到消息之时,王师已经回撤,兼且消息未曾查证,以至耽搁了这次机遇。回撤之后,褚衰谴人北上查察,证明此言非虚。而且,新义军并没因王师回撤而解散,依旧驻扎于泰山,随时准备响应朝廷北伐。”
嘘――
说到此处,殿内一片吸冷气的声音。
竟有此事!?
“现已探明,青、兖、徐、扬四州,青、兖郡兵为我所用,真正终于大赵的守军,只有彭城的五千骑。诸位试想,如果朝廷再次北伐,结果将会如何?”
大殿里一片静寂,各种各样的眸子骨碌碌地乱转。
------------
六十六章山重水复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刘启、刘征、诸葛山庄、羊家楼、祖胤从褚衰口中道出,引起一声声赞叹。这些都是忠贞之士啊。
大晋是天下正溯。
远在辽西的鲜卑慕容是这样认为的,经常不远万里,遣使觐见求封。
僻处西凉的张氏是这样认为的,为了觐见朝廷,借道益州,不惜与益州以前的成汉国交好。
藏在秦岭西陲山旮旯里的氐人杨初是这样认为的,有事没事也派使者来建康觐见求封。
大晋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令人尴尬的是,如今正溯不值钱,太多的人打着尊奉正溯的名号,干着抢夺正溯传承之事。大晋人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梁犊、蒲洪、杨初、慕容等胡来朝,大晋虚与伪色,却从来没把他们当作臣下。
大晋深受胡人之苦,怎可能将胡人当作自己人?慕容氏曾经提议与大晋南北夹击大赵。大晋拒绝了。大晋人认为,就算灭了石虎,慕容氏也会成为第二个石虎。何必大动刀兵?
不过,对于晋人,大晋是另眼相看的。西凉张重华以慕容氏被封燕王为由,请朝廷封其为凉王。朝廷没有答应,派得力之人前去安抚,劝告道:朝廷把你当自己人,不封王是爱护。慕容氏是个外人,你怎么和他相比呢?
正所谓:非我族内,其心必异。
让淑华殿兴奋的是,新义军盟誓七方不仅全是晋人,其中还有以忠贞闻名的世家。如祖胤、如刘启。这样的人不相信,还能相信谁!
“呵呵。褚国丈有所不知,如今的新义军不是七方之盟。。。”一直没吭声的诸葛?来到殿中,锊着稀疏的胡须慢悠悠地放出一个惊天消息:“。。。而是九方联盟。庚氏和我诸葛氏两家已经入盟。”
这个消息将另外几人最后的一点疑虑打得烟消云散。
“一个月前,庚氏一百部曲加入新义军,八千石军粮运抵泰山;至于诸葛氏,呵呵。三月之前,家兄之子诸葛攸就已北上,联络各方豪杰,如今在新义军中担任一营统带。”
诸葛?的口气让人隐隐产生一种错觉,青兖结盟是诸葛氏一门暗中策划的。
庚爰之、庚方之来到建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