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那些个六国的贵族余孽,还想要继续恢复自己贵族的身份。
然而,并没有太多的人愿意跟从他们。
一个魏国贵族想要谋反,想要攻占县衙,却直接被县衙的护卫还有一些百姓给镇压了。
当地的壮年那里愿意放弃自己手中的田地,跟着那些个贵族谋反。
在皇榜上面都说了,这些贵族只知道自身的利益,只想要再一次过上好日子。
他们从来不会看到穷苦百姓的日子是何等样子,也不会顾及穷苦百姓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他们只想要自己过得更好。
这一点,始皇帝可以拿了当年六国贵族如何醉生梦死,六国之百姓是如何艰难度日的列子。
从而让这些百姓明白,谁才能够给他们好日子。
还别说。
这一番宣传,真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先生所言极是,朕如今就已经让扶苏慢慢地监国,朕已经开始游山玩水,看看大秦的大好河山。”
“朕也没有想到,大秦已经拥有了如此广阔的疆土,从南到北,需要差不多一个月的路程。”
“这无事一身轻,朕倒也乐的个清静自在。”
始皇帝的年龄的确大了。
从始皇二十八年到现在,已经差不多是十年的时间了。
按照原本的历史,始皇帝死于三十七年。
也就是说,他如今多活了一年。
知晓历史和时间的李世民、赵构、朱元璋和崇祯皇帝等人,也对楚风这位仙师更加敬佩起来。
始皇帝并未死于始皇三十七年,也就是说,他已经算是改变自身死亡之命运。
看起来,真的有可能长寿了。
------------
第两百一十二章 给汉武帝开小灶
放权?
汉武帝觉得自己如此之年轻,才刚刚熬死了太皇太后,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
至于以后年老智昏,那也是以后的事情。
或许,到了那个时候。
真的会放权吧。
而强身健体这一点,对于汉武帝来说,也不是事儿。
他喜欢狩猎。
也喜欢武力,从小就跟着太宰练习武艺,有着一身的力气。
所以他并不担心自己会有什么疾病,他的身边,也有着最好的医师。
他担心的是别人用巫蛊之术的诅咒,担心的是自己最后也会老死于床榻。
如果眼前之人,真的是仙师。
那他应该有办法可以让自己长生不老才是。
不然,他何以成为仙师?
当然啦,这些话,汉武帝是不会在这个时候说出来的。
眼前的仙师都已经明确说出,长生不可求,他还要继续坚持,只会恶了这位仙师。
“多谢先生指点,朕明白了。”
汉武帝拱手道。
楚风点点头,虽然现在谈放权为时过早,不过这个种子还是要种下去。
“说完你,再来说说如今之大汉,有着文景之治,现在的大汉的确是安定以及富足很多。”
“然而因为大汉的分封制,所以各地都有着自己的藩王,朝廷拥有的资源并不是很多。”
“好在,你拥有着强大的兵权,可以控制住所有的藩王。”
“这一点,需要继续保持。”
“我这里,有着高产农物的种子,你走的时候,可以带一些回去。”
“上面也有耕种的方法,可以按照上面的解释耕种,到时候必然会有很大之丰收。”
“民以食为天。”
“只有让百姓吃饱穿暖,才算是真正之稳定,之后便是发展经济,也就是促进商业之发展。”
“使得南北之地可以互通,南方的水果可以到北方,北方的水果可以到南方。”
“这只是一个比喻,当一个国家的商业发展起来,这个国家才算是可以富足。”
楚风早已经给这些帝王讲述了各个阶层的意义。
皇帝统领百官。
也就是说百官们辅佐皇帝来治理天下。
通过这样的手段,保持这个王朝在外以及对内的稳定。
百姓们需要的也是这个稳定。
而农户耕种,收获粮食来养活天下人。
农户的粮食便是一个王朝的基础,每个人都离不开吃食。
这农户的身份,可以放在最低,因为他们本身就被大多数佃户所控制。
并且,每日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所以农户的身份可以放在最低,却也是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没了百官和帝王。
这个王朝也就不能稳定。
没了农户,这个王朝也就没了粮食。
农户之上,就是佃户,也就是乡绅这一阶层。
这些人,可以管理农户,把农户掌控在手中,并且获得粮食,然后把粮食往上运送。
这上面,自然是粮商。
粮商却又被一些世家大族所控制,用来贩卖粮食。
这些粮食也就到了都城的那些平民手上。
而朝廷收上来的粮食,一般都分发给了军队,还有一些官员。
但是这些官员其实自身就有着粮食的来源,他们可以是农户、乡绅、富商之上,和那些世家大族平起平坐。
却又在皇权之下。
总之,当楚风给始皇帝等人梳理这个关系的时候,他们最开始是懵的。
但是慢慢地,也开始理解,并且明白如何驱使这些阶层。
毕竟所有人,都会屈服在皇权之下。
正是明白了这一点。
朱元璋才会在借着立国之初,便开始建立各种国策,来促使这个阶层发挥自己的作用。
仙师有说过,崇祯时期的各地都出现了宗族,这些宗族的势力比当地的官员还要强大。
因为很大一部分的官员,都是出自于这些宗族。
为此。
朱元璋自然是不仅仅通过科举这一个途径来选拔人才,让那些寒门也有机会晋升。
这军队也会从武职转为文职。
不仅如此,各地的官员,也需要轮流去其他地方述职。
并且,听从了楚风的建议,这科举制度,就是选拔官员,考不上,就是考不上。
没有什么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的这种身份。
因为明末的时候,一个举人在当地,那都是不得了的存在。
这种观念,很容易就滋生一些品德败坏的人,激发当地乡绅和百姓之间的恩怨。
当然,想要稳定,最关键的还是司法的公正。
对于这一点,朱元璋可以说手段最强硬。
谁都知道,朱元璋这位大明帝王,是最讨厌贪、官、污、吏。
大明的百姓们也都知道。
举报一个贪、官、污、吏,事成之后,可以得到丰厚的报酬。
巡抚还有知州和知府以及御史台还有都察院等等,也都知道,查处了一个贪、官,就有赏赐。
也算是他的功劳,如果查处贪、官有大功,还会进入朝堂。
这些看起来也都不错。
然而在仙师的口中,最好的政策,那也是为皇帝而服务。
一旦有了一个昏庸的皇帝登基,那么这些所谓的仁政,利国利民之策,最后都将可能毁于一旦。
所谓立长不立幼,那就是一个迂腐的行为。
楚风以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