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9 章(1 / 1)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下百姓松一口气。

如今不能继续内耗下去。

他还有更大的伟业没有完成,继续和世家大族耗下去。

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他耗不起。

百姓们需要的是休养生息。

“高明,看到这里的百姓,是过着何等的日子了吧?”李世民站在山坡上,对用望远镜观察着远处一个村落的百姓的李承乾问道。

“回禀父皇,看到了。”

小小年纪的李承乾,并不太明白李世民带他来这里的意思。

“你可知道,仙师在仙境之中,是如何指点我等?”

李世民没有等李承乾的回答,他也知道李承乾肯定是不知道的。

他只是想要引出来自己接下来的话。

“仙师有言,想要治理好这个江山社稷,不是坐在大明宫,就可以治理好。”

“百姓们过得好不好,也不是从奏折上,就可以看出来。”

“也不是从百官的口中,就可以得知。”

“需要你亲自来看。”

李世民再一次拿起望远镜,看了看村落。

“光明正大地巡视,只会让那些百官懵逼你的双眼。”

“只有暗中来查看,谁也不知道,才能够看到这真实的景象。”

不远处的村落,孩童们跟着家长正在田间玩耍。

一些大一些的孩子,则是跟着家长一起在劳作,扛起锄头。

他们也算是一个劳动力了。

“他们的年龄,和你差不多,但是你身在皇宫,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

“他们却跟着家中长辈在田间劳作,可能一天也就两餐,还食不果腹,每天为了吃而劳作。”

“但是,人之命运本就是上天注定。”

“你既然生在帝王家,还是大唐的储君,以后,你将会肩负着让这些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的责任。”

“就像是父皇现在这般。”

李承乾看着那些和自己差不多大,却能够除草,能够耕种的同龄人。

“父皇,孩儿知道了。”

李世民带着李承乾游历了好几个地方,却没有离开关中。

因为他身边的护卫,还是比较多的。

为的就是防止出现意外。

要是出了关中,真的出现意外,他身边的这些护卫,怕是不够用。

而支援的话,也可能力不能及。

但是视察一番关中,也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百姓们都开始了安居乐业,每天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为了一口吃的而劳作。

李世民记得仙师曾经说过,大唐的人口很多,一定要利用好这个人口的红利。

让每个人都有事情做,都能够从事生产。

就像是大秦一样。

儒家的学子要么科举成为官员,要么在各地的私塾和书院成为教书先生。

法家则是维护律法的公正和实行,掌管刑法,对那些个违反乱纪之事进行调查和惩处。

大秦的廷尉府就相当于是大唐的大理寺和刑部,相当于是大明的锦衣卫。

至于大明的东厂,如今已经成为了国企。

他们没了缉私的能力,也没有监管百官的能力,慢慢地变成了崇祯皇帝的情报组织和国企工厂。

大秦的墨家一跃成为大秦最大的一个门派,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成为工人。

墨家建造的宅院,如今已经非常火爆。

至于墨家在各地建立的工厂,也招手了不少的工人,他们也算是墨家之人。

大秦的所有工事,如今都是墨家负责,然后也会被朝廷的九卿之一的御史大夫的监管。

李世民也想要建立这样的制度,从而让大唐的所有百姓都能够从事生产。

不管是农桑也好,还是工厂之生产,又或者是都城工事的建造等等。

就像是仙师所言,把各个行业都激发出来他们的动力,不能让百姓们闲着。

一旦闲着,他们就会出现问题。

带着李承乾言传身教了一段时间,便又回到了长安城。

“洛阳工厂,建立的如何了?”

李世民对长孙无忌问道。

他把一些收益给了世家,为的也是天下百姓着想,一个是可以解决他和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还有一个,也是希望世家大族能够拿出钱来建立工厂,让百姓们也有一个活路。

但是他不能完全让世家大族把这个仙师赐予他的工艺给吃掉,朝廷也必须建立自己的工厂。

“已经完工,可以招人了。”

长孙无忌回道,“这洛阳的造纸厂,应该会成为大唐第一座最大的造纸厂。”

------------

第两百零五章 世家的暂时妥协

大唐应该向大明学习。

大明时期,各地有多少造纸厂呢?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大明时期,只要是稍微有一些名望的世家大族,其家族企业之中必然会有造纸厂。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造纸厂。

这也是因为明朝的科举制度算得上是非常兴盛之时,从一个童生到举人。

从一个举人到进士。

从一个进士到首辅。

这是很多士子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飞冲天的唯一道路。

大明时期的科举考试,参加的人数之多,就可以体现出来,这个造纸厂是有多少了。

因为士子们想要参加科考,那就需要阅读四书五经,需要练习写字,需要练习写作。

造纸厂也就能够很好地给自己家族的那些个孩童和士子提供纸张,提供他们读书的基础设施。

而大唐如今的造纸厂,可以说,还是非常少的。

此时,常见的并且比较珍贵的纸张,还是“硬黄”,只有到了宋元之后,才有竹纸的出现。

而大明时期,竹纸算得上是非常多见的纸张。

李世民正是获得了楚风手中的大明时期竹纸的制作工艺,想要把这个造纸工艺,抓在自己的手中。

他想要摆脱自己朝堂之上的大部分官员,或多或少都和世家大族有一些联系的影响。

只有当更多的大族出现,才会让五姓七望这样的耕读之家变得不那么强大无比。

洛阳造纸厂开始招收工人。

这座占地有着百亩的工厂,的确算得上是大唐如今最大的造纸厂。

不仅如此,它将会生产出来最好的竹纸。

“这才是真正的纸张!”

当初,仙师给他们图纸的时候,他们就非常眼红仙师手中的纸张。

他们以为那等犹如白雪一般,还不会印墨的纸张,乃是仙师直接用法术变出来的。

如今,他们总算是见到了和仙师那等白纸一样的竹纸。

虽然成色上,还是比不上那等坚硬却又光滑无比,质地算得上是上上乘的仙纸。

但是最起码,也比现在的“硬黄”要强上百倍。

“恭喜陛下!”

“贺喜陛下!”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连忙夸赞着。

李世民也是信心百倍,从以前的那种被世家困扰和威胁的低谷中走出来。

“把以前的藏书都刊印出来,在长安、洛阳等都城建立小书馆,可以低价卖书。”

“这纸张,你们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