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1 章(1 / 1)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他们,保卫他们的利益。

这是在仙境之中,楚风给朱元璋的分析。

历朝历代都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就好比崇祯皇帝,那朝中的大臣,一大部分都是东林党,这些人代表着各方的利益。

这也是为何前期的崇祯皇帝连皇令都出不了朝堂。

本来是利国利民之策,结果到了地方上,也就变了味道。

这就是监管缺失的原因。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刚刚已经有四位公卿之列的大臣,被迫离开了朝堂。

他们不知道朱元璋这是想要做什么,是想要来一次清扫,把李善长等人安排离开了朝堂,是保护他们,还是真的就让他们离开朝堂。

所以一时间,也每人敢上前谏言。

“既然众卿无异,那就先把粮农司设立起来吧,此事,就有胡美负责。”

本为中书平章知事的胡美,变成了粮农司的监正。

其首要任务就是摊丁入亩。

这是个非常浩大的任务,也是一个得罪人的任务。

还是一个稍有不慎,就会掉脑袋的任务。

胡美无法,只能接了。

因为没人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谏言劝阻,如此利国利民的事情,谁敢劝阻。

让老百姓有自己的田地,让他们能够自耕自足,并且还能让朝廷成为最大的粮商。

这种事情,只要是朱元璋决定,谁敢劝说?

不要命了吗?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明要让四海臣服

朱元璋也没有奢望在这粮农司建立之初,就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

仙师也在点化之时,说过这种触及到了很多贵勋还有那些个豪族的利益,必然要万分小心。

一个不好,便是群起而攻之的结果。

朱元璋必须要安抚好现有的这些贵勋,让他们得到好处,并且能够继续维护他这个帝王。

这一点,朱元璋自然是早已经想好了对策。

既然摊丁入亩是一个很好的国策,既然养军队可以继续向外扩张。

既然对外实行战争,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也是一种快速的发展,还有利于内部的稳定。

那说什么。

朱元璋也会按照楚风的点化来一一行事,而不是放弃这种很好的国策,而选择了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这粮农司,今后首要之职,则是丈量如今大明之疆土,看一看,这大明的疆土到底有多大。”

“此事,户部要有配合,不仅是丈量土地的问题,还有一个便是清查户籍。”

“对于那些个还没有户籍之人,可以宽限,只要是本身无大过错,就可以获得户籍。”

“丈量土地和清查了户籍之后,就可以按照大明之人口,开始慢慢地摊丁入亩。”

“朕知道,你们之中有一些人觉得,如此大为不妥,有一些百姓根本就无法自己耕种。”

“朕也知道,如今这大明,男丁大部分都被征招入伍,剩下的乃是孤寡老幼和妇女。”

“不过,仙师有言,可以把这些土地又进行一个承包,也就是佃主可以承包这些人的土地,然后自己雇佣人来耕种。”

“到时候,再分给这些佃农一些粮食,如此一来,也可减轻那些流民之负担。”

“至于工部的以工代赈,便是要督促百姓,引导那些流民各自回到故土,或者是就地建立新的村落个城镇。”

朱元璋这一番话下来,似乎就像是指明灯一样,给众人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这一条一条的措施,一个一个的国策。

看起来真的就是在为一个繁华昌盛的王朝打基础,有一些人明白。

有一些人,只是看到了机会。

“如今乃是大明之关键时期,百姓们经过了战火之后,需要休养生息。”

“所以地方上的官员必须施以仁政,不得有所强迫,只有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大明才是真正的富强!”

胡惟庸带头躬身施礼,说道:“陛下圣明!”

这个时候,太子朱标、中书省左右丞等等大臣,才醒悟过来,连忙跟着一起大呼圣明。

“圣明者并不是朕,而是仙师,此番种种,也都是仙师的指点。”

朱元璋看起来是在感谢楚风这位仙师,实则,他还是享受这个被吹捧的过程的。

等到早朝下了之后。

朱元璋率先召见了太子朱标。

“父皇。”

走进御书房的朱标,先是对着朱元璋施了一礼。

“来了,坐吧。”

朱标也没客气,直接走过去,坐在了朱元璋桌子的左侧位置。

“你对父皇刚刚在朝上之言,可有什么疑惑?”

朱元璋心中想着在仙境之中,仙师对于大明以后种种的透露,心中不免有一些戚戚。

“父皇,孩儿以为这以工代赈乃是利国利民之良策,这史书上似乎就有过类似之记载。”

“然则,我们却从未想到用之。”

“不过,这摊丁入亩之策,是不是有一些操之过急?”朱标露出了些许担忧。

“孩儿听闻,有人似乎并不太支持这个摊丁入亩之策。”

朝中的百官,谁不知道这位太子乃是儒雅之人,而且也是一个十分听从朱元璋这位父皇的话。

这种不提支持朱元璋定下来的国策的话,一般是不可能传到太子朱标的耳中。

至于太子朱标能够听到,自然是有一些大臣故意而为之。

“仙师早就有言,这个国策会触及到某一些人的利益,他们手中掌握着很多的良田。”

“霸占别人的田地之事,在这大明怕是时有发生,就算是现在,地方上也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你知道,这是为何?”

朱标想了一下,说道:“父皇,这地方之治理,乃是知府知州等等官员,他们怕是没那个胆子吧?”

谁不知道,朱元璋最不喜欢的就是贪、官、污、吏,在这之前,就已经杀了不少贪墨之臣。

“有一些事情,不是你父皇不喜欢,别人就不会去做,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就算是跟随我多年的那些兄弟,如今一个一个也都不复当年之正直。”

“这是因为我们当年就是一腔热血,年少轻狂之时,为的就是能够光耀门楣、能够荣华富贵。”

“这如今,我等已经推翻了蒙元和其他诸侯,完成了当初的梦想。”

“我们从一个农户和流民,变成了如今的帝王和王侯国公,变成了高高在上之人。”

“你觉得这个时候的大臣们,他们的想法还是会和以前一样吗?”

“为了让百姓吃饱穿暖,为了让天下汉民过上好日子,为了中原之地的安宁?”

“有些人,终究是会变心的。”

朱元璋看着朱标陷入沉思,却也没给他继续思考这个问题。

“仙师有言,摊丁入亩可以让更多的穷苦百姓获得生存的机会,如今之大明,农桑之基础实在是太差了。”

“一旦人口提升起来,一旦天灾出现,便可能出现更大的乱子。”

“只有趁着如今这个安稳之时,趁着我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