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9 章(1 / 1)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以大明趁着立国之初,就开始着手建立粮农司,把地方上的粮食都慢慢地收购,存在自己的手中。

等到达到了一定量之后,就让粮农司在地方上建立粮铺,以官方的价格卖出去。

如此一来,也就不会出现陈粮。

百姓们也可以买到粮食过日子,从而不会饿着肚子,然后闹事。

关键是,这样做可以避免那些粮商的出现,从而富裕了皇帝。

这件事情,是朱元璋最为关心的事情。

这盐田之事,和粮农司乃是国之根本,不能马虎。

管理盐田之人,必须是他最为信任的人。

不然,有人一旦从中贪墨,他连调查都不好调查,更有可能失去对盐田的控制。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以工代赈的国策。

如今大明刚刚打败了敌人,恢复了中原汉统的地位,但是民生因为战争而变得不堪。

各地都有着不少的流民,不少的村落也因为战争而遭到了毁灭。

还有一些都城,因为战火的原因,变成了一个废墟。

他要把在凤阳建立皇宫的那些工匠们,都撤回来,前往各地,带着各地百姓展开以工代赈的工程。

这样一来,他也就不用白白下发赈灾之粮,养活这些流民。

还可以修复都城,从而恢复国之根本。

想完了这些。

朱元璋才感觉到自己困意如潮,双眼的眼皮已经开始打架了。

“不愧是仙师,所思所想,具是非常的全面。”

朱元璋感叹了一声。

便直接去了寝宫休息。

……

大明崇祯年。

因为鞑奴的入侵,北地战火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鞑奴的铁骑还是非常强大的,已经断了好几次大明大军的粮草。

以至于大明的守军现在已经开始有一些人心惶惶,军心不稳了。

满桂看着外面严阵以待的鞑子铁骑,身上的铠甲下面,绑着纱布。

他受伤了。

不过,这并不能让他就此退却。

“如何?”

满桂的副将走了过来。

“总督,埋伏已经设下,就等着那伙儿鞑子伏兵了。”

满桂点点头,说道:“让弟兄们把招子放亮点儿,那伙鞑子的伏兵不简单。”

“总督放心,末将亲自去盯着,必定会把这伙鞑子伏兵给灭在四道沟!”

满桂这边,因为鞑子的伏兵断了他们两次粮,让满桂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所以就派遣了一队人马,用运粮队来吸引他们,从而埋伏于其中,灭掉这一支鞑子的伏兵。

他不知道鞑子是如何绕到了他们的后方,还烧了他们的粮草。

但是既然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就不能让这伙鞑子伏兵继续在他们的后方肆意妄为!

------------

第一百七十三章 朱元璋的专横独断

洪武八年,惊蛰。

朝阳还未升起,微微见亮的五更天。

百官们已经聚集到了皇宫门外,小声地讨论着,前夜的所见所闻和所想。

仙门的降临,仙师的出现。

这算得上是古往今来的第一次,史书上从未记载过,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他们也不知道,仙师的降临,到底是好还是坏。

当然,这不是于大明而言。

是于他们而言。

仙师既然知道几百年后的事情,那也必然知道洪武朝的事情。

他们的所作所为必然也被仙师所知晓。

这就相当于是他们不能做出坏事来,更不能有反叛之心。

可是对于那个未来,他们做了什么事情,洪武朝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们却又都是迷茫的。

所以这也就引发了他们的担忧,也让他们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刘老,前些时日,我就准备去府上拜访,却不想,这朝中有事儿,给耽误了。”

“你要好好养身体啊,朝中还需要你,陛下也需要你的辅佐。”

太子朱标一身宫装,看起来儒雅随和,面相也是俊秀倜傥,和朱元璋那糙汉子面相有一些差别。

也正是因为如此,朱元璋才会非常看重这位太子朱标,早早就确立为自己的继承人。

从当时的世子,到现在的太子。

不仅如此,还给朱标找了不少大儒教导,同时,也给朱标安排了不少近臣。

有时候,还会让朱标来监国,从而慢慢地放权给东宫。

说实话,对于继承人的挑选。

朱元璋绝对算得上是尽心尽力,并且也是真的为了能够让大明国祚延续下去而布局远大。

就好比这历史上的朱元璋,既然是传位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

似乎是以此为理由,杀死了朱允炆不能掌控的那些个开国大臣。

似乎也是以此为理由,杀死了几位看起来统帅和能力都不俗的文臣武将。

为的就是让朱允炆能够顺顺利利地坐上那个位置。

但是真正深究起来,既然如此,朱元璋为何不罢免了最有能力也是最有魄力的燕王朱棣的藩王之实力?

为什么,还要在朱允炆身边安排主力削藩的两个昏庸无能之大臣?

一个齐泰、一个黄子澄,看起来好像是忠心耿耿,为了稳固建文帝的统治而主力削藩。

可是,聪明人都会看得出来,这个时候削藩,那就是自寻死路。

几个藩王常年镇守地方,早已经拥有了不俗的实力。

其中特别是燕王朱棣,在北地掌握着军权,也把地方治理的非常好。

这样的藩王,你一个新上任的帝王,连兵权都没有抓牢,手中更是没什么可用之人。

就这样还想要削藩?

那不是找死是什么?

最终,自然是成全了燕王朱棣,借着齐泰和黄子澄蛊惑君王的理由,来一个清君侧。

这看起来是朱允炆这个建文帝有些过于无能,齐泰和黄子澄有一些过于自大和昏庸。

可是再深深细究,就有一种细思极恐的感觉。

当然,这也不过是后人对于这段历史的猜想而已。

如今,仙师降临,洪武八年的这一场异变,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面对太子朱标的真诚言语,刘伯温却并没有完全感动。

因为在仙境之中。

他从那个崇祯皇帝口中,以及仙师之言中得知,大明未来的帝王,并不是这位太子朱标,而是四皇子朱棣。

刘伯温知道的不多,但是仅仅是这一点,他就不敢再和这位太子走的太近了。

“多谢殿下关心,臣这身体已经病入膏肓、药石无医。”刘伯温说完,低头咳嗽了几声。

朱标自然感觉到刘伯温的疏远,但是却还是继续关心了几句。

“刘老,我有一个不情之请,这仙境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仙师可有什么言语,还请刘老能够言语一二。”

朱标忍不住,还是说出了心中已经忍了一天一夜的疑惑。

而本来还在小声讨论的其他人,也都是竖起了耳朵,想要知道,在仙境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