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3 章(1 / 1)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种大奸大恶之人,又或者是谋反者。

其余有罪者,都可按照轻重来判定。

那些个重罪但不致死者,可以直接让他们去西山挖煤。

大明这个时候已经开始用煤炭了,也出现了土炕,还有铜炉等取暖设备。

而城内大部分的富贵人家,也都是要用到煤炭。

以前,这些煤矿,都是有那些个世家大族或者是贵勋等联合商贾一起开办。

在楚风的一番指点之后。

崇祯皇帝差不多是把各行各业都算进了商税里面,而且,也开始不允许私人私自开办煤矿。

违反命令者,直接杀无赦。

在各地都可能存在着东厂和锦衣卫的暗探,这些人再利用一些平民百姓,只要是打探到了消息,都会有赏钱。

这还不算,曹化淳的好几个工厂已经是遍布各地。

这些个工人里面,也都存在着东厂的探子。

在崇祯皇帝重新开启东厂之后,这位曹化淳就开始培养属于东厂的探子,为崇祯皇帝打探更多有用的消息了。

这些消息还有一部分,会送给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这些平叛总督。

不然,他们也不可能第一时间就掌握了李自成这些反王的动向。

崇祯皇帝也担心东厂还会出现第二个魏忠贤,所以才会不让东厂掌握以前的缉私、刑法等等权力。

而锦衣卫没有那么多的工厂作为支撑,也就失去了本身的经济来源。

而他们也绝对不敢收受贿赂。

朝中的御史现在可是紧紧地盯着他们,东林党的一些官员,也把锦衣卫当做是第二个魏忠贤来看待。

因为东厂的曹化淳失去了监察百官的权力,崇祯皇帝把这种权力完全就交给了锦衣卫的骆养性。

斩杀周延儒、温体仁这些人,是骆养性做的。

后来的彻查地方巡抚,也是锦衣卫联合了都察院干出来的。

东林党在外的很多官员,也都在这个彻查之中被抄了家,那些贪墨比较少的官员,如今因去了西山。

而已经明白什么叫做平衡的崇祯皇帝,自然不能让锦衣卫的权柄太大。

所以才有了让御史台监察锦衣卫的规定。

骆养性领了命令,立即动身前往府衙,开始传令各地的锦衣卫千户等统领,严加调查这个造谣生事的人。

崇祯五年的冬季,就这样于波澜之下,过去了。

崇祯六年初,元宵节之日。

崇祯皇帝下令,让各地开仓放粮,度过这一个寒冷的冬末。

并且派遣了锦衣卫、都察院、御史台前往各地都察,凡是有不放粮者,按罪处置。

而在二月中旬。

北地传来了战报,鞑子扣关了。

“鞑子扣关乃是千真万确,如今大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危急时刻。”

“仙师有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所以,朕想要让天下的那些亲王、粮商、富商等人,纷纷来一场募捐,为前线的战士们送去粮草。”

“众卿以为,此计如何?”

------------

第一百六十七章 崇祯的募捐就是一个笑话

骆养性手中的锦衣卫,多少还是展现出来大明太祖时期的锦衣卫的风光来。

锦衣卫办案,闲杂人等避让。

如果朱元璋建立的锦衣卫是铁血无情的杀人机器。

那骆养性手中的锦衣卫就稍显中庸了。

用崇祯皇帝的话来说,锦衣卫办案,惩处的乃是那些个贪、官、污、吏。

这是为民请命的公平正义之事。

为什么以前的锦衣卫会给所有人一个蛮横无情的形象?

为什么朝中所有官员都觉得锦衣卫和东厂都应该不存在?

因为锦衣卫和东厂都不懂的什么叫做民心,什么叫做简在帝心!

本来可以变成一个包青天一样的清官,结果却成为了纪纲。

崇祯皇帝肯定是没有这么高的觉悟的,完全就是在民宿之中,楚风对于崇祯皇帝越做越错的那些个行为而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这才手把手教导崇祯皇帝和大宋的赵构,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帝王。

这一点上,始皇帝和李世民算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这时势也能够造就一个千古一帝。

要不是楚风的教导,再加上始皇帝和李世民用自身经验来指点。

崇祯皇帝现在还是以前那个老样子,越做越错。

最后可能把整个大明都给葬送了。

如今,崇祯皇帝要让那些亲王、贵勋还有富商等等募捐。

这一幕多少有一些似曾相识。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十年的时候,好想就有过募捐,并且还是亲自问自己的老丈人要钱。

结果可倒好。

周皇后为了给周奎一个面子,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给周奎,让他凑齐钱财,显得周家捐的多。

结果周奎直接把皇后的钱也给私吞了,愣是不捐。

最后李自成破了城。

周家自然玩完了。

被抢的什么都没有了。

如今嘛,周家也是一样,什么都没有,一贫如洗地在乡下种地。

崇祯皇帝让锦衣卫和东厂最先就是拿周奎开刀试手。

连带着周奎的那些个有些利益往来的官员,也都被查出来,惩处了好一批人。

接着便是周延儒这些奸臣,最后是地方上的巡抚和知县。

仙师曾有言,三年清知县、十年雪花银。

崇祯皇帝总算是明白大明的钱,慢慢地积累在了那一批人的手中。

仙师最开始的点化,那就是没错的。

看着朝中的大臣,一个一个都在沉默,最后只有几位老臣站出来,表示尽微薄之力。

其他的官员,才慢慢地被推动着,先捐赠了一番。

朝中官员募捐的事情,直接就被崇祯皇帝张贴在了告示栏上面。

整个紫禁城的百姓都能够看得到,那些官员捐的多,那些官员捐的少。

这还不算。

崇祯皇帝这让亲王开始募捐的时候。

一个一个都表示,自己穷的很。

没办法。

崇祯皇帝直接让骆养性、曹化淳带着锦衣卫和东厂亲自上门,先动之以情,然后晓之以理。

最终把刀子架在了这些亲王的脖子上,才要来了不少的钱财和粮食。

崇祯皇帝也把亲王募捐的结果,张贴在了告示上面。

并且在邸报上面表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鞑子一旦破关,大明如果亡了国。

大明的百姓必然也会面临鞑子的铁骑的入侵,到时候屠城、烧杀抢掠必然会发生。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在崇祯皇帝的义正言辞之下,在骆养性和曹化淳,还有都察院的人,亲自上门要募捐的大环境之下。

反抗的人,最后都被调查出来一些证据,以罪论处了。

这一次,广大群众算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也是锦衣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