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章(1 / 1)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怒。

再这样的目光之下。

赵佶悻悻地放下了自己的手,连忙低着头,咳嗽了几声,像是一个老人一样,在赵桓的搀扶之下,进了汴京城。

说实话。

这个时候,这些百姓们不扔烂菜叶,那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至于鸡蛋。

这可是珍惜食物。

他们是不可能拿来扔的。

“父皇!”

皇城外。

赵构带着百官正在宫门外候着。

见到赵佶的那一刻,赵构就流着泪,上前躬身对着赵佶深深地施礼。

“孩儿不孝,让父皇您受苦了!”

赵构一边哭着,一边说着。

这个真情流露,瞬间就感动了很多人。

“官家当真是有孝心啊!”

“这才是真正的孝,官家不以二圣的错来责怪他们,反而是责怪自己。”

“实在是太让人感动了。”

在百姓之中,一些人开始说着赵构的好。

一传十,十传百。

更多的百姓也都觉得他们的官家乃是天底下最为贤德、仁慈、聪慧、孝顺的官家了。

有这样的官家,大宋肯定能够更加的好。

赵佶连忙搀扶起赵构,也是老泪纵横地说道:“这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

拍着赵构的手,很是安慰地说道:“你做的很好,你做的比我,比你大哥都要好啊!”

赵构这才看向了赵桓,躬身施礼道:“皇兄。”

赵桓连忙说道:“九郎,辛苦你了,我在北地都听到了那些大金的人,都说你乃是明主,是一个不可战胜的皇帝。”

“大宋如今有你在,皇兄也就放心了。”

赵佶在一旁欣慰地说道:“是啊,桓儿说的不错,你乃是真正的明君。”

赵构却连忙惭愧地说道:“多谢父皇和皇兄的夸奖,构,愧不敢当啊。”

说完之后,他则是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

像是做下了什么艰难的决定。

“既然父皇和皇兄安然归来,我的心也就放下了。”赵构对赵桓施礼道:“皇兄,大宋官家之位,还是由您来坐。”

“弟愿意辅佐之!”

赵佶是想不到赵构竟然能够做出如此大的决心来。

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赵桓则是神色一惊,连忙卑微地说道:“九郎啊,你这是逼着皇兄自刎谢罪吗?”

“皇兄错了,这大宋不能没有你这位官家啊!”

“父皇在来时,就已经说了,父皇会去仙境之中和仙师修行。

以后,你还是这大宋的官家,我就是亲王,官家要是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尽管吩咐。

我自当尽心尽力,为弥补以前犯下的过错。”

赵桓是诚惶诚恐,不敢接下这个让位之礼,连忙拉起了赵构,自己倒是躬身施礼了。

“不行,皇兄……!”

赵构却态度坚决,表示自己要再一次让位。

赵桓则是直接泪流满面了,不得不系数了一下自己的那些过错。

痛斥了高俅等一干奸臣,表示自己不能堪当大任。

赵构这才暗自松气。

看来,自己这位大哥还是识时务的。

现在就要看身后的那些大臣的意思了。

“皇兄……。”

眼看着赵构又要让位。

赵桓被逼无奈,立即对赵构身后的大臣们说道:“相公们,你们也来劝劝官家吧。”

他是欲哭无泪啊。

赵桓不想再一次登上皇位吗?

他想啊!

在大金过了那等苦日子,他想要过上以前那种官家的生活。

他想要过得更好!

可是,现在是他想,就能够实现的吗?

不说这仙境之中的那位仙人愿不愿意。

就说那身后的一些陌生面孔,也不会愿意吧。

更不用提,如今还在北地边关的四位元帅,他们手中重兵。

要是来一个兵变。

逼迫他退位给赵构,以后想要坐稳那个位置,怕是永远都不可能了。

现在局势不明,他可不敢欣然接受赵构的退位,坐在那个位置上。

赵桓再怎么昏庸,这点大局观,他还是有的。

大臣们早就急不可耐了,等到赵桓说完之后,就连忙上前劝说赵构。

最后还是赵佶出面,正是确定了赵构的官家之位。

这一篇,才算过了。

------------

第一百二十三章 难受的官家和难受的大臣

二圣回来了,还有一些老臣以及以前的贵勋等等,也都跟着一起回来了。

对于大宋而言,自然是皆大欢喜的场面。

关键是,二圣回来了,并没有出现三皇内斗的事情。

官家也没有继续装病,不出来见一见二圣。

二圣也没有让官家让位,自己继续坐上那个位置。

老臣们自然是有一些想念当初的太上皇赵佶和前官家赵桓,也有着提拔之恩。

但是对于如今的局势来说,赵构这位官家得到了仙师的庇佑。

大宋如今有了虎樽炮那等火器,还有这仙师的指点。

赵构也借着被仙师点化,建立了一些新的官署,还有一些工厂,让这些个大臣们,跟着开始喝汤。

至于朝中的新面孔,那自然是赵构这位官家提拔起来的。

他们更是不想让二圣临朝。

毕竟他们已经被打上了赵构这位官家的印迹。

要是二圣临朝,那肯定是要换上以前的老臣,也会提拔其他的大臣。

他们这些属于赵构的臣子,很有可能会失去自己获得的地位。

皇宫内。

赵佶缓缓地走着。

他在大金的时候,不知道做过多少次梦,梦中都是自己回到了汴京城,回到了皇城内的场景。

这一道长长的廊道。

已经在梦中出现过很多次了。

赵佶伸手摸着大理石的柱子,这一座花苑,是在他的手上修造的。

当初拉来了很多花岗岩,花费了不少财力,打造了这样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的花苑。

赵桓也在一旁,双眼打量着这行宫内的花苑。

这其中一部分。

也是他让人建造的,当初花费了很多财力,才完成了汴京城内皇城的花苑。

当时,还有人打劫生辰纲。

想起了当年的种种,赵佶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他在大金过着的是狗都不如的生活,想他堂堂大宋的太上皇,万万人之上的官家。

结果却过着那样的生活,吃的差不说,还要天天遭受大金的那些贵族的羞辱。

“父皇,一切都过去了。”

赵构对自己的这个父皇一点儿感情都没有,在他的印象中,根本就没有父皇的影子。

因为赵佶的儿子多,而且他也不会去管自己的儿子。

生下来之后,自然有着后宫的那些皇后、太监、奶妈、宫女等人照顾。

等到长大了一些,就会去国子监,接受那些夫子的教诲。

再然后,就要成为亲王,有自己的王府,不受待见的,就会去自己的封地。

赵构当初乃是康王,还算是一个不错的亲王。

但是赵佶在他的人生之中,就一直是一个模糊的影子。

“是啊,一切都过去了。”

赵佶叹了一口气,顺着赵构的话,感慨了一句。

都过去了。

大金的那种狗都不如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他回到了大宋。

回到了皇城。

赵桓在一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