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7 章(1 / 1)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 夜半蝉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秦桧,成为了大宋的枢密之后,这风向也就开始变了。

等到后来岳家军剿匪有功,也就慢慢地崛起。

然后也就有了后来的北伐。

但是现在嘛。

因为一场黄天荡之战,让大金感觉到了耻辱。

再加上中原之地的仙师的风声也被传了出去,让大金有了一探究竟的想法。

这才又有了后来的娄室之战。

在岳飞、吴玠、韩世忠和李彦仙的配合之下,以虎樽炮这个大杀器,杀死了娄室。

这一战,也让大金认识到大宋的确是有了仙人的庇佑。

以至于吓到了很多人。

再加上,娄室死了,这大金的大元帅也就出现了空缺,也就产生了内讧。

完颜吴乞买见此,只好是让人归还了二圣以及以前俘虏的一些大臣们。

至于那些福姬,如今早就不成人样了。

放回去只会让大宋更加的愤怒和记恨他们。

大金这边是没机会再一次南下,可能连抵挡大宋的北上的能力都没有。

为了能够让大金这边有时间选择出来一个大元帅。

完颜吴乞买听从了四太子金兀术还有完颜希伊等人的建议,把二圣还回去。

到时候,大宋那就是三个皇帝了。

他们不是自诩为忠孝礼仪之邦吗?

那就让他们自己头疼去吧。

当赵构收到了这个消息的时候,稍微慌乱了一下。

就召集了大臣,商量如何迎回二圣的谋划。

这朝中的好些个大臣,那都是靖康之前的旧臣,他们对于二圣还是有着一些君臣情谊的。

而又有很大一部分,却都是向着赵构这个官家的。

毕竟赵构可以进入仙境之中,得到仙师的点化,让他们有能力来抵挡大金的铁骑了。

如今赵构在大宋的声望,要比二圣要好多了。

特别是以工代赈、流离工厂、盐田等的出现,让大宋得以休养生息。

大家自然念着赵构的好。

所以朝堂之上没有人会提起来,要把九五之尊还给二圣。

赵构自己也没提起来。

君臣之间就保持着一种默契。

而负责迎接二圣的人,自然就落在了礼部尚书朱胜非的身上。

这朝堂上的大臣,有一个算一个,那都是不愿意出面趟这趟浑水的。

最终也就只能是朱胜非这个礼部尚书来趟,还要带上鸿胪寺以及宗正。

建炎四年的秋。

过了黄河之后,便是河南的土地。

这个时候,河南已经开始进行秋收了。

早年因为战事,这里的田地都已经荒废。

上一次平定了完颜娄室的南下之后,大金表示求和,大宋这边自然答应了。

双方都很默契。

在隔江之地建立了很长的营寨,来防止对方的偷袭。

在营寨的后面,就是大宋从北地逃到了南方的北地百姓们,使劲儿地开垦出来的田地。

可惜这种子实在是太少了。

不然,今年绝对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收成。

赵构早就听从了始皇帝的建议,让这些将士们脱下了战甲,变成了农夫。

在他们的帮助下,这才把荒地再一次开垦出来。

几条小小的船只,从北方过河,慢慢地飘着,向南方这边飘过来。

在渡口。

朱胜非一脸无奈地站在那里。

在他身后,还有不少的官员,以及宗正等人。

二圣站在小船上,眼巴巴地看着这边。

他们在北方的遭遇完全就是地狱一样,活的连狗都不如。

天天被人拉出来调戏,看着那些大金的贵族们歌舞升平,天天吃肉。

他们为了一口吃的,还要去迎合那些个贵族,做一些能够逗笑他们的动作。

这才能够吃上一口好的。

平日里,那简直是就是非人的待遇,吃的糟糠一样的食物。

他们从未吃过那等难吃的饭菜,也从未受到过那等非人的待遇。

就好像是这一辈子的屈辱,都在那个时候受尽了一样。

他们天天盼着,这些大金的贵族能够发发善心,放他们回去。

甚至是把自己的女儿都送给这些人,为的就是换取一丝生存的空间,过得好一些。

“总算是要回去了。”

大圣皇帝赵佶忍不住地叹气,双眼流露出强烈的光芒。

这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当真是太奇妙了,也太让人感受到一种,活着,实在是太好了。

“是啊,父皇,我们终于能够回来了,这也多亏了九郎。”赵恒在一旁搀扶着赵佶。

说道赵构的时候,赵佶的脸上那是一脸的自豪。

“我以前还是小看了九郎,大宋有了九郎,乃是大宋的福气。”

赵恒听到赵佶这话,双眼一眯,然后又似乎喜笑颜开一样。

“父皇说的极是,九郎以前就比较聪慧,没有想到,他还找到了仙人。”

“父皇这一次回去,就可以得偿所愿,见到那仙人了。”

这位可是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可想而知,他对于道家对于仙人的追求的欲望,那是丝毫不亚于始皇帝。

“对,大宋能够有此局面,也是离不开仙人的点化和庇佑。”赵佶看起来已经是有一些老态龙钟,但是说道仙人的时候,他竟然能够挺直了自己的腰杆。

“回去之后,你我和九郎三人一起,去拜见那仙人,也好感谢仙人的庇佑。

以后,我就跟在仙人的身边寻仙问道。”

“你呢,就好生地辅佐九郎,知道吗?”

赵佶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之中却含着冷光,似乎赵桓要是不答应,他就要有什么动作一样。

赵桓连忙低身说道:“父皇放心,我一定会好生辅佐九郎,听从仙师的点化。”

赵佶这才一脸欣慰的样子。

------------

第一百二十一章 既想当表子又想要立牌的赵构

小船的速度的确比较慢。

但是这船最终还是要靠岸的。

赵佶和赵桓两人翘首以盼,就像是那站在望夫石上,望着远处,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从军而归的妇人。

只是很可惜。

他们并没有见到他们的九郎。

赵构根本就没有来渡口,迎接二圣的归来。

美其名曰,不小心感染了风寒,需要休养一段时间,不宜车马劳顿。

至于那些大臣们。

那自然是不愿意出面了。

一个一个都默默地在汴京城的皇城内的官署中,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几位枢相,要么是喝着茶。

要么就是看着书。

又或者是处理手中的公文,不见一点儿的异状。

就好像二圣从来就没有回归一样。

“朱相公,怎的就你来了,九郎了?”赵佶着急地问着。

眼神之中的失落,已经是无法隐藏了。

“圣上,官家今日为了让西北遭受战乱的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那是日夜操劳,结果感染了风寒。

如今正在修养,所以未能前来,还请圣上不要怪罪。”朱胜非早就收起了他那无奈的神色。

毕恭毕敬地对眼前的老人,解释了赵构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