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他必须发言,就连夜上奏皇帝要求早立太子,尽早确立朱常落为太子,以安天下臣民的心。
其实,申时行也有一点自己的考虑,有着自己的不得已,他也是为了政治需要,要就这件事改变他在朝廷里的处境,他要把这件事当做一件利器,一个政治手段来用。这个时期,申时行心里也很不舒服,他虽贵为首辅却无任何实权可言,长期以来,一直为皇帝跑腿打杂,做一些杂七乱八的事情,没干过一件正经事,因而很受朝臣们的非议。这次,神宗皇帝为朱常洵举办宴会,皇帝邀请了他,并且由他主持了次子朱常落的宴会。但申时行具有很强的政治敏感**,善于察验观色,看出了皇帝的心思,知道皇帝想要废长立幼,再三考虑,还是决定这一次要与皇帝对着干,一定要为朱常落出回头,讨回公道,希望通过这个举动能博得好名声,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平静,在朝臣中的重新树立起威信。于是就上书神宗,希望皇帝能尽快立朱常落为太子。对申时行的这个举动,朝里的一些正直之士,也闻风而动,纷纷联名上书,强烈要求尽早册立朱常落为太子,而一批揣**神宗意思、已成为郑贵妃朋党的人则极力阻挠,说什么朱常落年龄尚小,体格单薄,不宜过早册立,甚至有的大臣更是直接要求神宗皇帝立朱常洵为太子,于是,一场长达15年的建储之争在大明朝的朝廷上开始了。这场**后被史称为“国本之争”,然而,这场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谁也没有料到会经历如此长的时间,斗争双方均为此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
------------
10、关于富二代的问题
立储之争一开始,守正的廷臣、言官们为了维护“礼法”和他们的党派利益,坚持要把朱常洛立为太子,他们的奏疏雪片般地向神宗飞来,飞到神宗皇帝的龙案上,让神宗皇帝看都看不过来。一开始,神宗皇帝对大臣们册立朱常洛为太子的请求十分反感,非常的震怒,疏的大臣除了申时行外,大多因此获罪被贬。无奈,这股立朱常落为太子的政治之风实在刮的太盛,越来越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像割不完的酒菜,割了一茬又出来一茬,割都割不完,让万历皇帝感到实在头痛,就关到屋里和郑贵妃商量对策,几经商量,商量的结果还是尽可能的拖延,把这件事拖**了,他们想等大臣们闹的没劲了再另行安排。可是,这些拥立的朝臣看出了皇帝的用心,坚决不干,决心不让皇帝的计谋得逞,就决定让申时行去见李太后,请求后援。
册立朱常落的事情,终于得到李太后的支持。 q i s u w a n g . c c [ 奇 书 网 ]一天,神宗去请安,一切礼节过后,母子两人开始闲谈,李太后非常委婉的问起皇帝为什么不尽快册立朱常洛为太子。由于事出突然,面对母后的诘问,神宗神情紧张,一时答不上来,吭哧了半天才说:“他是宫女的儿子。”神宗皇帝昏了头,一时没想周到说了这番昏话,李太后闻听勃然大怒,像个农村老太太,蹦着脚,斥责道:“你也是宫女的儿子!”是啊!老娘当初也是宫女,没有老娘这个宫女,哪有你这个儿皇帝,今天,你小子居然嫌弃起宫女来了,忘了本,真
是岂有此理,真是气死老娘了。
最近一个时期,关于富二代的问题不断见诸网络和报端,富二代成了人们议论和关注的要点。富二代们骄奢**逸,做了不少的坏事,引起人们的公愤。其实,他们没有骄傲的资本,并不是高人一等,他们的父母当年奋斗的时候,很可能就是一个农民,甚至可能大字都不识几个。[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超多好看小说]凭什么父辈奋斗换来的财富,让他们成为骄傲的资本呢?在他们的血管里还留着农民的血,我们的神宗皇帝就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他的老娘生气也很正常,朱翎均你以为你是谁,你的血管里也留着宫女的血,你傲气什么?
对于这件事各类史书上多有记载,大家对朱翎均的做法评价褒贬不一,但朱翎均数典忘祖,忘记自己也会是宫女的儿子这一点,许多的人引为笑话,笑话朱翎均的愚蠢之极,竟能够要说出这样没有水平的话了。这件事《中华野史》说过:“光宗之未册立也,给事中姜应麟等疏请被谪,太后闻之弗善。一日,帝入侍,太后问故。帝曰:‘彼都人(宫女)子也。’太后大怒曰:‘尔亦都人子!’帝惶恐,伏地不敢起。”)以此可见,神宗皇帝的这句话在何等程度上刺激了李太后,执掌国家权柄的老太后是何等的愤怒。是啊!神宗,你这个臭小子也是混蛋,你本身就不是一个什么根正苗红的龙子,也不是皇后所生,并非嫡生,装什么大瓣蒜,有什么骄傲的资格,还说出这种话来气他老娘。由此我想起,文革以前曾不断有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后,由于虚荣心作怪,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是农民的孩子,老父亲去大学看他时竟然对同他的老乡,不敢承认是自己的父亲因为笑话。神宗皇帝大概也是虚荣心作怪吧,但他忘了说话的对象,忘了他是在给老妈说话,撞到枪口上了。神宗皇帝历来就非常惧怕李太后,在李太后的身边从来都是一个乖孩子,言听计从,不敢反驳,今天他说错了话,犯了错误,见到母后大怒,大声的训斥,早吓得屁滚尿流,不敢胡说八道,跪在地上不起来,祈求母亲原谅,从此才以后,再也不敢公开反对立长子朱常落为太子了。但是神宗皇帝和郑贵妃还不甘心,继续他的采用拖延战术:既然老母亲和众大臣坚决反对,他又无法阻止,他也不再和大家公开作对,即不反对立皇长子,对朱常落同志的太子地位不予否认,可就是不立,不颁旨册封,拖着不办,他还找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名义上说皇后还年轻,还有可能生出嫡子。他们对老太后的话阳奉**违,拖着不办,一味搪塞,拿王皇后当挡箭牌,他们提出的理由也非常有理,王皇后确实尚还年轻,还有生育能力,说不定哪一天种上的龙种会生根发芽,假如真的有那一天怎么办,这个说法让老太后也没有办法。其实这只是他的一个托词,王皇后怀孕基本上没有可能**,神宗皇帝放着皇后这片肥沃的土地不用,基本上都在郑贵妃和其他女人身上驰骋,种下好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