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进山打猎(1 / 1)

苍龙三国 大地风歌 2284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九十四章:进山打猎

在到达鲁山的第二天,军队驻扎和安顿好之后,我决定去城西面的大山里看看。

清晨,按照约定好的,刘县尉早早的就带着三个衙役牵着六条大狗到军营前找我。

我让徐悠和白青老哥带着五个追风营的士兵装备好弓箭腰刀随我一起进山。龙飞向来做事稳重,我让他留下来掌控追风营,省的有什么麻烦事情发生。

曹昂听说我要进山,也带着五个士兵一起跟来了。

到了军营门口,看到刘县尉一身青色劲装,背着弓箭,腰间还挎着一把刀。看来是做好准备了啊。

他身后有三个衙役,没有带弓箭,但是腰里都别着短刀。背上还背着一个个包袱。每人身边还跟着两条四尺高的大狗。那些狗大都是黄黄的皮毛,微白的脚爪,宽大的嘴吧,看上去倒也威风凛凛。其中更是有一条高有五尺,脖子上有着厚厚的鬃毛,状如雄狮,看到我们不禁呲牙吼了一声,声如闷雷,我也不禁一惊。我身后的士兵更是噌的一下抽出了刀来。

刘县尉见状急忙喝止那大狗,向我和曹昂行礼道:“大公子和风将军不要见怪,这狗见了生人就是如此,熟悉就好了!”

见到那大狗在六条狗中傲然挺立,如同鹤立鸡群般,我不禁奇道:“刘县尉,这狗为何与众不同,如此雄壮?”

刘县尉面露喜色,自豪道:“其他五只是本地的黄犬,而这只则是我从西域商人手中买来的一头獒犬!名曰:黄狮!”

曹昂也来了兴趣,道:“獒犬?”他看了看黄狮的鬃毛,“江东孙策年前曾经给天子进献三头雄狮,此犬果然有些狮子的形状。”

刘县尉更喜道:“下官平时无他爱好,唯好养犬。这种獒犬生长在羌人聚集的高原之上,体型巨大,生性勇猛,不惧虎豹,更可贵的是忠心耿耿。我当年可是费了好大的心思才把它收服的。”

我见人都到的差不多了,便扬手道:“咱们出发吧,边走边说如何?”

众人同意,在路上,刘县尉见我们对獒犬都比较感兴趣,接着道:“獒犬在羌人中又被称为神犬,又叫苍猊,乃是神兽狻倪的后代。每当有新犬降生,则用箩筐装起,放在屋内最隐蔽处,十日不给它吃喝,若有小犬可以熬过十日不死,则拿出来给母犬喂养。经过如此严厉挑选出来的獒犬,长大之后必然非常强壮,在高原之上羌人小孩将他们当成马骑,还可以放养羊群。”

我呵呵笑道:“这犬有牛犊般大小,拿来骑也算是方便。想不到天下还有如此高大的犬类。”

刘县尉见我们众人的目光都带着羡慕般的看那只獒犬,便有意卖弄学识道:“我中原猛犬多已经灭绝,驯养的家犬往往体型较小。但是西域草原上还有一种白犬,体型巨大,嘴巴较长似狼而非狼,被当地部族称为祖先。在北方匈奴的铁勒部靠近极寒之地,还有一种灰色的大犬,体型巨大如熊,能够与熊搏斗而不落下风。当地部落的人常常用他们当坐骑。我五年前曾经在颍川王家见过一次。”

--竒@ 書#網¥q Ι & &δ u& # ω ā Ν g &. ℃ ǒ M--

说完,他有些遗憾道:“可惜,如今乌桓、鲜卑部落不听从王命,随意打仗,商路断绝。这种大犬想买也是买不到了。”

我笑道:“你已经有了这样的猛犬,心中还不满足吗?”

刘县尉也笑道:“有好东西,谁还会嫌多呢?我只是有些遗憾罢了。让将军见笑了。”

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一个时辰后,终于到了昭平湖畔,大湖一眼望不到边际也不知道有多宽多大,平静的湖水上飞鸟悠然的盘旋。湖边是一片水草之地,其中也偶尔夹杂着一些荷叶。顺着湖畔我们走了几里地看到了湖边的一个小村庄,村民有的正在编织渔网,有的正在修补小船,有的正在湖边简易的小码头上从船上卸下一筐筐的鱼。大家都在忙碌而有序的工作着,见到我们到来,立刻几个正在玩耍的小孩扭头就向村里跑,一边跑一边喊:“村长,来客了!村长,来客了!”

不久,一个老头走出了村外,几个精壮的汉子跟在身后,看到我们急忙快步迎上来,到刘县尉跟前躬身施礼道:“老汉拜见刘大人!您来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去迎接!”

刘县尉清清了嗓子道:“老刘头,你太客气了。本官这次是陪着几位大人到山里去打打猎。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不要搞得这么紧张嘛!两位大人向来爱民如子,更不喜欢扰民,你就不要大张旗鼓了,让身后的人都散了吧!”

老刘头急忙唯唯称是,让身后的年轻人退后几步,但却没有要退去的意思。自己还是恭敬的在我们面前弓着腰,似乎在等待什么指示。

我和曹昂对望了一眼,我笑着对老刘头道:“老哥哥怎么称呼?”

那老刘头见我发问,又见到刘县尉对我恭恭敬敬的态度,不敢怠慢,恭敬道:“老汉姓刘,名虎,排行老大,今年五十有七,是这个刘家村的村长,也是这里刘姓一族的族长。”

他抬头看了我一眼,接道:“我家里有个婆娘,我还有三个儿子。我还有三个兄弟…….”

这老汉还真有意思,我还没有多说什么,刘县尉已喝道:“老刘头,将军是问你叫什么,你啰嗦那么多干吗?”

我摆手阻止了刘县尉道;“这没什么,老人家说这么多,足见心底坦诚嘛!”

老刘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道:“是,是!”

我转身对曹昂道:“咱们去村里转转吧?”

曹昂对这种湖边的小村庄也似乎很感兴趣,道:“好啊!”

我们一行人,一边在村里转着。那些村民见到我们都好奇的看着,小孩子们跟在我们身后一蹦一跳的。

我一边向身边的老刘头询问道:“村里人口有多少?”

老刘头道:“一百二三口,还有五家寡妇。”

我哦了一声,接道:“这围着大湖还有其他村庄吗?”

老刘头道:“有的,再往西南十里地还有一个溪口村,人也不少。”

我点了点头,看到正在修船的几个村民,问道:“会造船的人多吗?”

老刘头见我说话一直客客气气,也不再像一开始那么紧张了,脸上也有了点笑容,道:“我们村里平时就是下湖大鱼,上山打猎,所以这船只要是年轻人都会造一点,山上木头多的是!”

我满意的点了点头。

转了一圈后,我大致看了一下这个村子的结构,南面是湖,北面是山,他们村子坐落的位置还算是宽敞。采光很好,冬天也可用大山来挡避寒风。村子里除了那个清理出来的湖边码头,便是没有规则建造的木质房屋,道路也因此而显得歪歪扭扭。

大致看了一下,我们就决定要继续上山了,我们走出了村外,那老刘头还跟在后面。

我拱手道:“老哥哥请回吧!不必送了!”

老汉笑了一下,但还是用眼睛看了看刘县尉道:“那晚上的宴席……?”

刘县尉道:“将军们自有安排,你就不必操心了。但尔等拳拳之心,我心甚慰啊!散了去吧!”

那老刘头听到这,终于如释重负般的松了一口气。

我们走出了很远,我不禁问刘县尉道:“你是不是经常来这里打猎啊!”

刘县尉道:“自然,这里是距离上山最近的一个村子,我和他们都熟悉的很!”

我又道:“那宴席是怎么回事?”

刘县尉脸有点红道:“这个……村民非常热情,每次我打完猎下山,他们晚上都会准备宴席招待!”

我笑了一下没有多言。这个热情,恐怕有点假,以威压人,强迫村民招待才是真的吧。

不好意思,今天写了些特殊的文章,故事又写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