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抵达鲁山
触犯众怒很容易,不容易的是如何平息这股愤怒,若一个处理不好,我在军中便寸步难行了,一下子得罪了那么多的人,要是他们联合起来,即使我是名义上的最高将军,我的日子也会不好过。
不过还好,我有徐悠的追风营,和白青的天命营,而他们也正是我敢于强硬的资本。
五个行凶的士兵被正法之后,部队开始开拔继续向南。一路上士兵看我的眼神改变了许多,而且有意无意的躲着我,但也有好处,就是我下达的命令,他们再也不敢有丝毫的违抗。
一路之上,曹昂心里也很是别扭,我在台上重打豹韬卫的百人长,这实在是太不给他面子了,而且对他的数次求情都严词拒绝,这让他当着众多士兵很下不了台。事情虽然结束了,但是这种心理上的别扭感觉恐怕不是那么快就能消除的。
曹昂在马上一边看着周围的景色,一边似乎无意的说道:“奉孝常说你是柔中带钢,我一直不相信,因为你总爱笑,像是一个永远不知道忧愁的人,更是一个不与人争斗的人,可今天我才发现,你愤怒起来的样子,真是让人恐惧,我觉得那一刻你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
曹昂不正面看我,似乎心中还是有芥蒂的,我道:“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事的原则,我做事的一个原则就是公私分明。于私来说,我喜欢宽厚待人,遇到知己朋友,我可以把酒言欢、笑谈人生。遇到蛮横无理的人,我可以一笑置之,求同存异。遇到渊博方正的人,我可以虚心求教,推心置腹。遇到奸诈阴险的人,我可以小心谨慎,退避三舍。吃点亏没什么,只要不涉及生死尊严,我都无所谓。但涉及公事那我就会寸步不让,兵者,国之大事,生死存亡之道也。领兵者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造成大量不必要的伤亡!每个人都是父母生养的,没有什么差别,要是因为我的一时徇私退却,而造成将来他们不必要的伤亡,我心中不安!你会心安理得吗?”
曹昂道:“我当然也不会!”
我应道:“正是如此!只要你珍惜手下将士的生命,便不会心安理得。一时的妥协与放纵看似在关心将士,实际上却是将他们之置于死地。而公私不分没有原则便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一个人若没有原则,就如同在河流中没有人掌控的小舟,一生只能随波逐流。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有原则,有了原则就如同小船上有了掌控的人,并按上了双桨,从而可以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用力的划动,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
曹昂点了点头道:“说的有理。可是你的行为也太过激了,现在全军上下所有的将官基本都被你得罪了,他们恐怕不会像我一样考虑你做的是否正确。恐怕他们现在都恨死你了,犯众怒向来是军中大忌,这可如何是好?”
我笑道:“你可曾考虑过,为何新官上任不敢得罪军中将官,生怕触犯众怒?”
曹昂想了一下道:“若随意得罪军中将官,那以后谁还为你办事呢?即使他们不明着违抗你的命令,也可以阳奉阴违,消极处理,那你的命令便毫无作用了。而且将官大都在军中有一定威望,随意处罚,让将士们人人自危,谁还肯为你卖命打仗呢?先秦时燕将乐毅破齐﹐连克70余城﹐最后只剩了莒城和即墨二城孤守。守将田单使用反间计,燕王中计,派骑劫取代乐毅的兵权。骑劫暴虐急躁,随意撤换处罚军中将官,惹起军中众怒。后来田单使出火牛阵,燕军大败,兵无战心,骑劫也在乱军中被杀。70余城全部被夺回。这就是犯了众怒最好的例子!”
我道:“不错!新任命的统领也往往是有这样的顾虑,所以不敢有明显的动作。人们常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实这火再烧,也只是针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真正涉及军中将官,或者关系军中将官利益的事,那是不敢烧的,就是因为怕犯了众怒,自己以后的官路不稳当。而这也就造成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军中的陈旧积弊没有人敢触碰,只能去慢慢适应,久而久之,这些错误的陈旧积弊反而堂而皇之的成了军中所谓的规矩!谁要想去改变,谁就是错!实在可笑!”
曹昂沉默不语。
我继续道:“他们之所以惧怕,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缺乏去改变的本钱!我却不怕,因为我手中有兵,所以不惧怕他们聚众闹事!因为我懂得军中军务,也能领兵打仗,不必依靠几个校尉来作战,所以我不惧怕他们阳奉阴违,谁要敢这么做,我可以立刻换了他,渴望升职的人那是排成了长队!我也不怕军中士兵不服,我现在要的不是他们对我的信服,而是惧怕,只有强者才会让他们惧怕,才会让他们不敢违背我的命令!我也不怕他们将来在丞相面前告状,影响仕途,因为我从来没有把高官厚禄作为自己的理想。人生若能做一二件惊心动魄的大事,足矣!”
曹昂有些感叹道:“子羽,你说的这些我从来没有考虑过,今天听你这么一说,我发觉自己以前太软弱了,也太迁就别人了,你觉得呢?”
我呵呵一笑道:“宽厚待人是应该的,但是该强硬的时候,绝不能有所顾及!前怕狼后惧虎,很难有所作为!”
曹昂也笑道:“你这是在批评我吗?”
我笑道:“曹大哥你多心了,我现在想的是如何让士兵了解我的心意,所以我想今晚休息的时候在士兵之中多走走,和他们多谈谈,你跟我一起来吗?”
曹昂点头道:“那是自然,我支持你!”他顿了顿又道:“我觉得自己似乎没有什么原则,你说这该怎么练出来呢?”
我呵呵笑道:“顶住压力,再坚持一会儿!直到自己顶不住了,转身就跑!”
曹昂被我这个玩笑说的一乐,但转念又想,觉得似乎很有道理。
为了弥补我在军中的形象,每晚我都要和曹昂去士兵群中转几圈,至少也要博得一个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好印象才行,而曹昂对我支持,也非常重要,最为曹丞相的长子,有他的支持,曹休、孔秀他们虽然不满,但还是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不知不觉又过了几天,终于到了目的地------鲁山城。
鲁山是县城,城墙并不是特别高大,但是它的地利位置却很重要,它三面环山,一面依水,一条蜿蜒的育水河从县城西方的山脉中发源。
我们领兵进驻城内,县令和县尉对我们进行慰问,我也同时接过了鲁山城的军事指挥权。
鲁山古称鲁阳,春秋时楚国鲁阳公曾于此而战,据史称其挥戈令日西退.虽然夸张,但是也可看出这里的历史悠久。城池东西一里,南北一里半,城墙四丈,但大都是踏土而成。
这里是先秦名家墨子先生的故里,城中设有墨子庙供人祭拜。城西的昭平湖畔尧山之下,曾经住着一个大人物,那就是刘家的始祖人物----刘累。刘累生活在夏代孔甲年间,因出生时手上显现“刘累”纹样,家人以为吉祥,遂以刘累为名。孔甲帝得到雌雄二龙,听说刘累曾学养龙于“豢龙氏”,就命刘累养龙,因刘累养龙有功,孔甲赐他“御龙氏”,后来一龙死,刘累惧怕受到惩罚,便将其制成肉羹献给孔甲帝,孔甲因之味美,命令刘累再献,刘累因惧怕龙死之事暴露,于是迁居到此,在此垦荒渔猎,最后卒葬于此,刘累子孙后来便以刘为姓。本朝武帝年间曾经来此认祖归宗,并设立庙宇供奉。如今也已经有数百年了。
我询问原本负责这里治安的县尉刘唐道:“刘县尉,本县人口多少?”
刘县尉拱手道:“城里人口三万,精壮也有五六千。若算上周围村庄的人口,应该有十多万吧!”
我奇道:“十多万?那人口可真不少。要知道山外有的地方可是千里无人烟啊!”
刘县尉笑道:“小县三面环山,一面靠水,也算是属于山区,而且这里没什么有用的矿产,也没有贼人想要占领这里,所以黄巾造反时,我们这里倒是没有受到什么灾祸。”
我点了点头,难怪,因为无用,所以没人争抢。但是这里三面环山易守难攻,一面靠水,粮食容易通过水路运出。作为一个储存粮草的地方还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道:“这里大都是山地,县民如何过活?”
县尉道:“其实山中也是有不少平整土地的,只是地块较小罢了。如今我县有田地二十万亩,多以粟谷麦为主。我们西边有一昭平湖,那里盛产鱼虾,也可养活万人,再往西就是连绵大山,森林茂密,飞禽走兽也有不少,将军如果喜欢,改天我们去打打猎,让将军尝尝我们这里野味的美味!”
我呵呵笑道:“真是盛情难却啊,有机会一定去转转。多有什么野兽?”
县尉一见我来了兴趣,也来了精神,眯着笑眼道:“有斑斓虎、金钱豹、飞天金雕、大麋鹿、山羚羊、野猪、狐狸很多很多,最妙的还有一种娃娃鱼,鸣叫如婴儿,入口鲜美,如果将军不嫌弃,中午请到我家,让将军品尝品尝!”
我笑道:“多谢刘县尉了,那山中可有什么好的树木?”
刘县尉道:“树木那还是随处可见,大都是几人合抱粗细,千年树木那都很平常。”
我心中一动,道:“明日刘县尉若有空闲,我们一起进山去看看如何?”
刘县尉喜道:“好说,我还有数条好犬,我们一起进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