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4 章(1 / 1)

大宋八百年 落魄小书童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了不影响这里的工作,孙阳分批的接见了这一百五十名学生精英,原本走出校门时,还有些稚嫩的学生们现在已经是一脸的沧桑,倒不是说他们老了,而是他们成熟了,想必临海建设完成的时候,就是他们可以独挡一面的时候,同时在临海,这一百五十名学生仅仅是管理层的中心而已,还有多达数千名学生在各岗位上奋斗着实习着,可以说临海的建设并不仅仅是未来天下第一城的建设,同时还是自治区未来管理人材的储备训练基地,对于这种模式,孙阳简直就是得意之极。

孙阳给了这些学生们极大的肯定,让他们倍受鼓舞,同时孙阳还接见了一部分改造得非常好,已经转入了自治区公民汉籍的俘虏,其中有蒙古人,还有色目人,现在自治区的大鼻子老外已经很常见了,甚至在临海还驻扎着一支两千人的罗斯重甲步兵的防御部队呢。

虽然现在临海才算是刚刚起步,投入就已经超过了五千万贯,但是它的作用也是极其明显的,军港还处于造船阶段,但是民港已经显出了它的优越性,每天都有大量的海上泊来物资在这里转运,同样还有大量的物资从这里运送出去,港口才刚刚投入使使,每天的交易额都达到了千万,仅仅是港口的停靠费用每日收入都在数万贯以上,再加上海关的税收,每月收入已经达了三百万贯,这才仅仅是个开始而已。

[]

吾我网 域名紧急更换为

------------

252 轻工

吾我网 域名紧急更换为

252轻工

经过实地的考察,孙阳更加确认了把临海建成天下第一城的决心,这并不仅仅是炫耀自治区的能力,而是很有必要,这里在未来必然会成为东方的中心,同时也会刺激大宋努力的发展,否则的话临海取代泉州不过就是早早晚晚的事情,大宋是不会放弃这种海上贸易的。

“总要有一条鲶鱼追着跑才行”孙阳喃喃的低语道,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或是在商农上。

孙阳这还没有返回呢,正赶上工业区一部分投入使用,临海并不发展重工业,大部分都是轻工业,在这工业区首先投入的就是纺织业,但是这里既不是毛纺,也不是棉纺或是麻纺,而是丝纺,自治区终于有了自己的丝纺业。

而生丝多是从大宋方面买入,但是光靠这种买入,价格上有些无法承受,都听说孙阳有着一双点石成金的手,所以在这里投资的商人们大着胆子想要求见孙阳。

本以为会受些波折,甚至并没有抱什么信心,但是信才刚刚递进去,正好有时间的孙阳便请了这些投资商,多是自治区本地的商人,从长安、渭南等地过来的大商人。

孙阳请他们吃了一顿便饭,饭局当中,谈笑风声,孙阳的幽默让这些商人们着实放松了不少,孙阳着重的询问了一下他们在税赋上缴上有没有什么问题,五十税一的税可不算高了,但是达到一定的数目,仍然颇为可观,自治区对税收抓得可是相当的紧,凡是逃税者,直接罚三年交三倍的税,这个惩罚可是极重的。

在自治区有效的监督机制下,着实有不少商人在这方面落马,威力一显,这些商人们自然也就变得聪明了起来。

现在临海还没有一个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基本上都是这些临时管理的学生们一把抓,孙阳这次来,一来是考察,二来也是给这些学生们来撑腰的,在席间,孙阳着实好好的敲打了一下这些商人们,只要你们守法经营,没有任何官员敢对你们下手,但是如果也欺负学生们年青耍什么花枪的话,那么他孙阳第一个就不会放过他们。

孙阳的敲打着实让这些大商人们额头冒汗,低着脑袋连连称是,眼见敲打得差不多了,孙阳这才关心起他们的困难来。

自治区拥有着畜力的纺织机,比人力的快了不知多少倍,而且纺出来的布料质量也相当的不错,只不过丝纺与其它的不同,原料才是最大的问题,临海本地所产的丝料根本就无法供应他们使用,从大宋那边购买,产生的竞争,价格又升了上来。

“这个原料问题,只要你们能挺过这一年,问题就很好解决”孙阳敲了敲桌子说道,“其实我们并不一定要把原料放在自己的身上,可以向外看看,看看哪里还产丝料”孙阳提示着。

“大人说的可是日本?”一名看着很精明的商人问道。

“没错,日本,日本也产生丝,而且质量还相当的不错”

“但若是在日本收购生丝的话……”

“眼光,眼光要放得长一点”孙阳晃了晃手指说道,“我给你们一个建议,不要只看原料,还要注意培养原料产地,比如集中产丝,比如花重金请一些高手指点农户如何才能大量的产丝,再比如,培养市场,价格稍微高点收购,有了市场,我们还可以把产品反销出去。”

“再说,就凭我们大宋的丝稠,好像也不愁销路吧?”孙阳说着又笑了起来。

也确实如此,大宋的丝稠一向都不缺销路,周边的国家,哪怕是那些蒙古人,都以穿着一身丝稠而感到有面子,全靠这个撑面子呢,而且仅仅是内销就了不得了。

自治区的生活况态一天好过一天,民夫着丝覆曾经在大宋发生过,只不过连年的战乱,使得大宋的经济雪上加霜,加税再加税,民间已经不堪重负的,哪里还有什么民夫着丝履的事,但是现在在自治区,可不再是传说了,而是真真正正在发生的事情,对丝稠的需求量极大,每年大宋的商人都会将大量的丝稠运往自治区,甚至还没有走到地方就卖得精光,现在蜀锦在自治区也找到了销路。

自治区的地盘在不断的扩大,投资不断的增多,对于这些商人们来说,简直就遍地的机遇,现在的自治区,是一个充满的传奇的地区,甚至传说当中,有人四下收鸡蛋,然后把鸡蛋再挑到各工地去销售,赚了好大一笔,然后自己在学习畜牧的学院帮助下,建起了大规模的养殖厂,鸡鸭等扁毛畜生着实让他大赚特赚。

甚至现在只要在临海的临时小市场摆个小菜摊,都能让生活过得不错,在这个遍地是机遇的时代,是商人们积累资本的时代,同时也是自治区不停的完善自己商业律法,严厉打击不法商贩的时代,比如对于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