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1 / 1)

神话:天罡地煞 十九代目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晌:“我风餐露宿,动辄杀人,仇家通天,前路难知。你跟我只有受苦的份儿...”

“我死都不怕!”

还能说什么呢。

陆恒低了低头:“行,走吧,别后悔就成。”

姑娘破涕为笑,抓着他衣袖:“我不管我男人是恶人还是啥,我跟着你了,你得护着我。”

陆恒点了点头,反手抓住姑娘的手,两人上路。

人家姑娘都这样了,陆恒还有什么说的呢。再说下去,就不是个男人了。

再则陆恒又不是石头做的,也是血肉之躯,也有需求。加之原身记忆影响——收个女人又怎的?

只盼她以后不后悔。

但发愁是难免的——他这趟出来,除了自己的事,还有师父的事要办。几百里路奔波,带着粱九儿未免不便。

陆恒心想,是先把九儿送到宫家再去办师父的事,还是带着一起上路。

最后决定,既不送宫家,也不带着一起。

他有另外的去处。

除了宫家,陆恒另有落脚之处。是这几年外出采药时,进山出山为方便休整所置。

就在奉天北五十里外的山下。

为了在天黑之前赶到落脚处,陆恒把姑娘背起来,迈开脚步,奔马般前行。

姑娘身架子虽然不小,可也就百十来斤。百十来斤背在背上,于陆恒而言也只等闲,并不耽搁脚程。

窈窕的身子紧贴着,感受着姑娘的呼吸,陆恒难免心里发热。

便说话分散注意力。

“我这回出来,要去长白山办一件我师父交代的事。不能带你一起去。”他说:“我在奉天北五十里的山下有一个落脚处,先把你安置在那儿,等我办完事回来接你。”

九儿搂着他脖子:“只要你不丢下我。”

陆恒道:“都这样了,我能丢下你?”

姑娘笑。

陆恒又道:“我这几年经常从那地方进山采药,买下了那小院作为休整之处。去年遇到一对过不下去的祖孙,便雇了他帮我看着。”

“那儿什么都有,吃的喝的用的。你只管安心待着,等我回来接你就是。”

粱九儿嗯了一声:“那你多久来接我?”

陆恒道:“长则二三月,短则一二月。”

陆恒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事,无法判断需要多长时间,便按着师父说的时间给了回应。

“这么长啊...”

姑娘有些不乐。

陆恒道:“这就是我跟你说的——以后不定会怎样,说不得犯了大事,三五年藏着不敢露面呢。”

姑娘沉默了一下,道:“我只知道你是我男人。”

渐渐的,两个人聊开了。

粱九儿问起陆恒这些年的经历,陆恒捡了些练功、采药的事说。

“我身负大仇,不好生学些本事,怎能有今日。”他这么说道。

粱九儿道:“那年...你家一把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他们都说你已经死了,被秃三炮杀了。我觉得你没死,我不相信。”

“可时间长了,不相信也得信。”她说:“要不然我爹也不敢卖我...”

后来又说:“你要是还不回来,我就要跟别人走啦。你不知道,十八里铺有个叫余占魁的,每回我去十八里铺卖蘑菇,他都盯着我的看。我俊着呢!”

陆恒笑起来:“你爹不是要把你卖给李麻子么。”

姑娘道:“我才不想跟李麻子呢。听说他得了麻风病,会死人的!你不回来,我就跟余占魁私奔!”

陆恒哈哈大笑:“那现在呢?”

粱九儿揪了陆恒的肩膀一下:“你说呐!”

一路上,渐渐有了欢声笑语。

她又有些惆怅,道:“我可比你大两岁。我都十八了。老少爷们背地里叫我老姑娘。我守着可辛苦呐。”

陆恒托着她丰满的臀,颠了颠:“我知道。你以后更辛苦呢。”

“死样儿!”

姑娘嗔道。

这两个男的背女的,路上行人皆是侧目。但两个都不在意,只当空气。

陆恒是真不在意,姑娘则是个刚强烈性的,认准了死理的。

傍晚太阳落山前,终于到地头了。

是个山窝窝里的屯子,只有十来户人家。陆恒的院子就在这里。

院子前,一个佝偻的老头正倚着门框看落日,十分慵懒模样。有个七八岁的孩子,在一边玩耍,拿着木棍跟蚂蚁较劲。

陆恒放下九儿,喊一声:“老李!”

老头抬起头,看到陆恒,麻溜起来:“东家来啦!”

陆恒点点头:“这段时间还好?”

老李道:“没啥事...就是有些过意不去...俺们搁这儿白吃白住,对不住东家。”

陆恒摇头:“你给我看院子就对了,其他的不必多想。”

然后道:“这是我女人,粱九儿。我要外出一段时间,她住这儿,老李你帮着点。”

又揉了揉凑上来的小孩的头发,是个小女孩,老李的孙女。

十四章 山君

春宵帐暖,一夜无话。

陆恒第二次从男孩变成男人。

男孩和男人的区别,第一步是要有女人,第二步是明白要担负责任。不懂这点的,都不是男人,是黄毛小子。

姑娘的身子自然是令人回味无穷的,那身段,那皮肤,不需赘言。

但陆恒并不沉浸其中。

倒不是说什么‘色是刮骨钢刀’之类的。对寻常男子来说,这话倒也没错。但对陆恒不成立。

这玩意儿,左右不过是个精元消耗的道道。普通人精元有数,消耗过甚便如刮骨,吃不住劲儿。

陆恒可不差那点精元。

他只是知道,男欢女爱不是人生全部。

除了这个,他有更多的事要做。他并不真的是个十六岁的小青年。

早上起来,陆恒做的早饭。老李爷孙俩不敢打搅,让陆恒和九儿黏黏糊糊吃了一顿二人世界早餐。

饭后,陆恒背上包裹,仔细叮嘱一二,与粱九儿作别。

“安心待着,等我回来。”

九儿送他到村口,直到他背影消失。

这回上路,陆恒直奔长白山。

这次路长,到第二天中午,陆恒走了一个半白天加一整晚,马不停蹄,终于赶到了长白山下的朱家庄。

进了庄子,见一个赶着牛的老人,陆恒上前问道:“老爷子,这里可是朱家庄?”

老人上下打量陆恒,点头:“是朱家庄。后生有事?”

陆恒道:“我奉师命拜访朱三太婆。”

老人不禁道:“拜访我三姑?”他再次仔细打量了陆恒一遍,道:“三姑家的门可不好进。”

便指着庄里:“你顺着往里直走,最里面那院子是我三姑家。”

陆恒道谢:“谢谢老爷子指路。”

转身往庄子里走去。

朱家庄不大,粗略估算,可能只四五十户人家。沿着小道一路走,不几步路,最里面一间小院,十分古旧的便是了。

陆恒上前,敲了敲门。

随即有了回应:“谁啊。”

陆恒道:“魏合意弟子陆恒奉师命拜访朱三太婆。”

门嘎吱打开,一个赤膊壮汉走出来。

他看了陆恒一眼:“进来吧。”

这是个四合院,十分宽敞。右侧两间土坯房,左侧却是个茅草盖的类似工棚的屋子,里面炉火熊熊,有铁砧、水槽等,是个铁匠作坊。

壮汉指了指正屋:“你自己进去,我还要打铁。”

自顾自进了铁匠作坊。

陆恒道了声谢,径自到正屋前,隔着门道:“陆恒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