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1 / 1)

天灾囤货求生日常 辣椒终结者 6758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85章

  ◎开心的第八十五天:直觉系生物◎

  小毛团们在湿漉漉的地上翻滚了几圈, 其中恰好有一只撞到了江暮云脚边上。

  江暮云就看着它抻抻翅膀抻抻腿,在原地来回摇摆了好一阵才勉强站住。

  小毛团一抬头就发现自己到了陌生的地方,瞬间有些慌乱地在原地转了两圈, 好容易才瞄准了同类所在的方向, 圆鼓鼓的身体两侧当即便凸出了两个尖尖的小三角。

  迷路的小毛团就这么张着小翅膀、一路摇摇晃晃地冲回了另外两只小毛团中间。

  这三只毛团子的模样江暮云相当熟悉。

  当初这两只大的还没变得这么叛逆之前, 也是这样乖乖巧巧软绵绵的。

  江暮云看看三只小的,再看看两只大的,只觉得心痛极了。

  该不会这三只小家伙长大以后也会成那样吧?

  “应该不至于?”赵家昊蹲下身,伸手戳了戳小毛团。

  家里有第三代出生了,大家肯定是要过来围观一下的。

  结果还没来得及为以后的肉食有着落了而开心, 就听了江暮云的担忧。

  虽然这三只小毛团现在看起来可爱,但人家的成年版就在边上站着呢。万一再养出三只荤素不忌啥都敢吃的祖宗,那……那该吃也得吃啊。大不了宰了之后先让大白闻闻嘛。

  一生要强的两只叛逆崽完全不知道江暮云等人心里的邪恶念头, 像是炫耀战利品一样领着三只小毛团在众人晃来晃去。

  王清清看准时机截下一只小毛团,双手捧着小心翼翼地把它凑到脸边蹭了蹭,听到小毛团嫩生生的啾啾叫了几声后, 王清清嘿嘿嘿怪笑:“小宝贝好软好软啊, 下了油锅以后一定连骨头都酥酥的吧。”

  见多了小家禽的周影就务实多了:“看过公母了吗?”

  江暮云道:“两只母鸡一只公鸡, 刚好接班。咱家养殖业发展壮大近在眼前了。”

  母兔子的肚子里还揣着不少小崽呢,算算用不了几天也要生了。

  就是没想到在小兔子到来之前,这两位脾气看着比野兔子都大的鸡居然先给了他们一个惊喜。

  “小鸡需要吃什么特殊饲料吗?”秦时文问道。

  她记得江暮云当时养小鸡崽的时候, 还特意配过小鸡饲料来着。

  江暮云蹲在地上拎起一只小毛团检查:“我觉得不用。它们都会啾了,可见出生也有几天了, 日子也过得挺滋润。只是天天跟着这俩街溜子到处溜达, 我们才没发现。”

  外头树林里的草都是狂放派的, 这三只小毛团往里头一丢, 根本看不见影。

  它俩这段时间都是自己觅食的, 也知道认家,江暮云除了去拿鸡蛋和扫鸡窝的时候,基本都不会管它俩,连它俩夜不归宿都不问。

  江暮云想了想,自家两只无名崽一向很叛逆,在窝里留鸡蛋也全看心情,所以她前段时间没捡着蛋也没多想。

  现在和这几只鸡崽的年纪一对比,那段时间为啥没有鸡蛋就很好猜了。

  江暮云按住一只叛逆崽捋它羽毛:“很能耐啊你们,都学会在外头自己筑窝了?”

  母鸡抱窝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江暮云在它抱窝的那段时间里,也去过鸡窝给它俩的窝做清洁,当时可没见窝里有蛋。

  再想想它俩天天不着家的行为,除了它俩自己在外头又筑了个窝之外,也没别的解释了。

  被江暮云按住的鸡毫不心虚,山大王的派头摆得比大白都足,完全不觉得自己多筑几个窝有什么问题。

  山大王炫耀够了,抖擞抖擞羽毛,借着那一身顺溜的羽毛从江暮云手下滑出去,雄赳赳气昂昂地和小伙伴结伴走了,看都没看一眼被当做炫耀工具的三只毛团。

  三只小毛团看看人群再看看大号同类,最后决定跌跌撞撞地跟在大号同类后头,一头扎进草丛里再次消失不见。

  赵家昊看得啧啧称奇:“散养的是真好活啊,不用管就能等它们自己长。我小时候买来养着玩的什么鸡崽鸭崽,就没一个能活过俩月的,亏我还专门花钱给它们买饲料吃。”

  不用管就能活的不止是鸡崽,还有菌丝。

  江暮云之前说菌包这两天就能养好也不是随口说的,从他们开始养菌丝到现在已经一周了,只要没出意外,菌包的收获期近在眼前。

  几人今天凑在一起揉捏完了小毛团们,正好一起去看看菌丝长得怎么样了。

  以现在的温度和湿度,只要他们没去折腾那些菌包,菌丝是怎么都不会出意外的。

  躺在简易养菌房里的菌包内部已经爬满了菌丝,甚至有个别长得快的,已经出现了有菌菇冒头的苗子。

  秦时文被这么蓬勃的长势惊到了:“我印象里养蘑菇都是在室内大棚,什么智能系统控温控湿的才能养成。咱家这些菇,是因为变异了?”

  周影也没养过蘑菇,但种植方面的事总是有点共通之处的:“有变异的缘故,也有野生的缘故吧。”

  “现在这个环境,越是这样的就越好活。”周影这么说着,难免想到自家其他未变异的作物。

  他们家那些味道和模样都很正常的土豆和红薯,产量就从来都没好过。哪怕努力照顾温度、光照,自己每天灰头土脸也要省水用来灌溉,它们也没能恢复成末世前的样子。

  无论是夏天种的还是冬天种的,数量越来越多,果实个头却一直都没什么进展。

  周影觉得,他们现在还能再试一次。

  试一试在用上南一基地那边送来的椰砖土之后,这些根茎类植物的长势能不能稍微恢复一些。

  如果能恢复的话,哪怕恢复到正常产量60%的水准,他们都还能安慰自己,说是他们种植方法不当、条件不好,所以才导致作物减产。

  但如果这都救不回来……那只能说明,未变异的植物已经不适合在当前的蓝星生长了。

  想想家里已经见底的米面,和这几天顶替了米面的红薯,周影感受着手下菌包的温度,只觉得什么火海毒雨,什么极寒干旱,全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在这里等着他们呢。

  周影翻动菌包的时间,江暮云和楚不闻已经选好了用来留种的菌种。

  江暮云和楚不闻虽然没条件常年种蘑菇,但在野外采集稀有菌菇母种出去售卖交易的事没少做,对于判断菌丝质量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几人抱着江暮云和楚不闻挑选出来的菌包回到大山洞,周影在路上抬头,看了眼熟悉的灰蒙蒙的天。

  钝刀子割肉,也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绝望。

  江暮云半点都不绝望,她兴高采烈地和众人一起给保存菌种的器具消毒,采菌丝揉菌球的时候开心得恨不得高歌一曲。

  有家禽有家畜,有蔬菜有主食,还有蘑菇保底,连冰窖和蓄水池都齐了,就算现在空间原地消失——呸,童言无忌。

  江暮云想到自家空调房,心情更好了。

  这些好养活、产量大、还长得快的蘑菇,在末世里不算稀罕玩意,但却是能用来保命的,所以江暮云在保存菌种时格外仔细,特意分了两种方法保存,确保万无一失。

  最常用的斜面低温保存法,简单来说就是把斜面菌种放在容器里用棉塞封口,然后放置在既能保留菌种活性,又不至于让菌种继续生长的低温环境中保存。

  这种方法要求环境温度在4℃左右,如果不是他们挖了冰窖的话还真不好办。

  另一种就是菌丝球保藏法。

  搓四到五个菌丝球,放入装有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营养液等媒介的容器中,再把容器封口,可以低温保存,也可以常温保存。

  江暮云和楚不闻前世没有冰窖,常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也可以保存菌种一年以上,足够了。

  用菌丝球保藏的菌种,一部分分给大家各自带回家保存,一部分放在大山洞里,剩下的和斜面菌种一起装进收纳盒,在冰窖外挖个坑埋起来。

  所有菌种都被这样分成三份保存,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唯一例外的就是不耐低温的草菇菌种,全部都被搓成了菌丝球,用盐水泡着常温保存。

  留好了菌种,剩下的菌包只要按部就班地照料,等着它们出芽就好。

  自觉家业初见规模的江暮云晚上吹着空调吸着果汁,把她从空间里翻出来的小尖椒抽成真空包装。

  为了做戏做全套,她还找了一堆其他的常用香料,全部抽成大小相同的包装,然后装进一个花花绿绿的包装纸盒,再和一盆泥巴水,把整个盒子都泡进泥巴水里。

  还有几本她准备顺手带回来的书,也要全部用密封袋装好。

  这年头喜欢用密封袋当书籍防尘袋的人很多,江暮云买的《赤脚医生手册》又是那种红色封皮、颇有年代感的版本,许多人都喜欢买这种旧东西回来收藏,保存得好一些也不出奇。

  当然,用密封袋封好了,也是要放进水里泡着的。

  而且还得多泡几天,反复几次泡水烘干的过程,它们才能毫无破绽地被混进废墟里。

  第二天一早,江暮云带着小白一开门,就看到她家两只叛逆崽带着三个小毛球从她家门口排成队溜过去,然后挨个钻回了它俩原本的窝里。

  江暮云纳闷:“这会儿倒是知道回来了。”

  两个小时候江暮云就知道她家的叛逆崽怎么突然之间知道回窝了。

  因为今天又下暴雨了。

  还是和上次一样,下了几个小时就停,江暮云等人也是拖着一车处理好的柴火回去的。

  没过两天,这样的事又重复了一次。

  两次暴雨都没打雷,只是风吹得让人害怕。

  第二次暴雨过后,江暮云怕临近产期的兔子受到惊吓出事,在给兔子们送草料的时候还特意守在边上等了一会儿。

  看两只兔子都没什么异常,这才放下心来。

  野兔和她家那两只从小就被关在笼子里养的鸡不同,那两只鸡在鸡崽出生几天后就可以带着它们出门溜达,两个窝来回住,甚至毫不介意江暮云等人的搓揉,兔子可不行。

  从母兔怀孕到幼崽出窝,中间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母兔会连其他生物的靠近都接受不了。

  江暮云等人再关心自家养殖业基石二号,也只能这样远远的看两眼,省得暴脾气的兔子一言不合就直接把崽吞了。

  在兔子观察活动持续几天之后,几人还有点郁闷。

  “鸡不用管,兔子也不用管,大白小白都挺好养活,搞得我怪没成就感的。”江暮云今天正好轮班留守,一边给兔子们割食物,一边和同样留守的王清清瞎念叨。

  王清清把一把兔子们最近吃得比较多的灌木叶塞进大网兜里,用一种高深莫测的口吻道:“经历了这么多,你就没觉察出什么规律吗?”

  江暮云一铲子拍碎一朵已经被菜虫填满了的蘑菇:“比如?”

  王清清指了指不远处正在地里翻零食的两大三小:“不用照顾的。”

  说完又指了指他们放农作物的方向:“我们精心照顾的。”

  “一个这么小。”王清清用食指和拇指圈了个圈:“一个连崽都比它大。”

  “这证明了什么?证明了越不用管的东西长得越好!咱家兔子不用管,肯定身体倍儿棒一胎生一串!”王清清笃定道。

  江暮云再一次感叹直觉系生物真的很恐怖。

  王清清看着是乌鸦嘴,其实只是因为她对某些事情过于敏锐,在没有明显预兆出现的时候就猜中了真相,然后当玩笑一样随口说出来。

  因为如果真让她自己解释为什么会做出这种猜测,她可能也说不明白。

  可她就是能感觉到——即使他们精心照料那些作物,也可能只是在做无用功,只有自己扛过了一轮轮灾难的生物,才能安然在蓝星生存下来。

  聪明人是通过比对观察和思考觉察到这个趋势的,但王清清不需要,她压根就不用想这么多,也能把最直观的现实摊出来。

  这可能也是一种天分吧。江暮云想。

  反正同样脑子不转弯的赵家昊就没这个本事。

  要不以后拿不准的事都让王清清去铁口神断猜一下?有时候脑子里弯弯绕绕想太多真未必是好事,知道的信息太多,干扰项也会变多,判断的准确性说不定还不如王清清这种直来直去的。

  江暮云决定找个机会试一试,一时间看着王清清的眼神都分外和蔼。

  第一次暴雨和第二次暴雨之间隔了十多天,而第二次暴雨过后不过一周,第三次暴雨就来了。

  这次暴雨刚好赶上第一批蘑菇收成,他们几乎没怎么花心思在蘑菇上,就轻松收获了两三百斤的蘑菇。

  阴雨天持续得太久,他们怕柴火再囤下去反而要遭殃,索性就只把木炭全部用塑料袋密封装好,找回来的普通木料该用就用,蘑菇摘了就吃,吃不完直接穿串烘干。

  秦时文更是直接把家里剩下的那点儿米全都封起来了。

  先前先是大旱,再是漫长的寒冬,一干一冷为他们拖延了太多时间,这才让他们手上的粮食储存这么久都没出问题,可现在不能再拖下去了。

  他们手上的米放到现在,本身就是陈米,密封得再好也耐不住现在这种高温潮湿的环境,只是普通的真空包装已经不够了。

  要是舍不得在这几天把东西全吃了,那就只能用一些非常规的方法保存。

  秦时文把玻璃罐用开水消毒,赶着烘蘑菇的时候把玻璃罐一起仔细烘干,确保里面没有一丝水分,还顺带着烘了烘她家仅剩的几斤大米。

  这个罐子原本是腌着酸黄瓜的,侥幸被一卷被子缠住,没再水里被撞碎,让秦时文捡了回来。

  里头的东西早就不能吃了,但罐子还是很好用的。

  在大米种埋入橘子皮可以驱虫防虫,现在没有单独的干橘子皮,他们就一直用香料包里挑出来的碎陈皮。

  把混着陈皮的大米倒进罐子里之后,再用杯子装一小杯白酒,杯身插入米中,杯口敞开露在米外,好让酒精在罐子里自然挥发消毒,然后再将罐子密封。

  只要操作得当中途不随意开罐,把大米保存十年甚至更久也不是没可能。

  秦时文把剩下的米封了之后,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地开始用密封罐封米。

  反正他们手上的米也没剩多少了,早晚要开始过没有大米饭的日子,不如提前把剩下的米封起来保存,也算是给自己留个念想。

  大米都被封存起来之后,蘑菇、红薯和少量没被切块做种的土豆,就成了他们目前的主食。

  因为蔬菜的种植规模始终不大,不值得单独起火烘干,所以他们也没特意留着蔬菜不吃。

  除非蔬菜的收获期能刚好和蘑菇撞上,他们才会留着这批菜烘成菜干储存起来。

  第三场暴雨过后不过四天,第四场暴雨就要来了。

  江暮云现在已经摸出规律了。

  小白对下不下雨是没什么反应,大白和那两只叛逆鸡表现得倒是相当明显。

  暴雨前鱼会上浮,大白那天就会格外兴奋。

  而江暮云家那两只鸡也会在当天早上,领着它们那三个看着不太能受雨淋的毛团崽儿回家看望自己曾经的衣食父母,顺便蹭一蹭衣食父母给它们凿出的安全港湾避雨。

  在江暮云又一次打开家门看见两大三小时,她已经把香辛料和书都泡得差不多了。

  除非是她和楚不闻这种常年在废墟里翻东西的老手,不然借着暴雨的掩饰,绝对没人能看出来它们有什么不对。

  正好今天楚不闻去河边,江暮云果断把东西塞进空间里带去了艺市。

  只是下雨刮风而已,没必要在家里躲着,出去淋场雨吹吹风还舒服点。

  现在几人避雨都避出经验了,去河边的人不仅穿了雨衣和挡风镜,还带了防水布和一袋子干柴,连调味料都没落下,说是躲风的时候还能顺便烤个鱼吃。

  去市区的几人不服,没法就地取材我还不能自带吗?

  只是市区的人肯定比河边多,他们没敢带鱼出去烤,只能多带几朵蘑菇,而且还得是味儿不大的那种。

  现在大家吃蘑菇还没吃腻,带上蘑菇烤一烤撒点盐,也算是能消磨时间。

  “今天我们得再换个地方,上次那家实木定制昨天就已经快空了。”郑湘道。

  今天来艺市的是江暮云、郑湘、秦时武和赵家昊。

  除了郑湘之外,其他三人昨天都去了河边取水,所以对店里的情况没那么了解。

  江暮云想了想问道:“那去巷子里那家二手家居市场怎么样?”

  他们往返艺市这么多次,早就把艺市摸得七七八八了。

  这个二手家居市场是他们之前搜物资准备过冬的时候找到的,江暮云一说他们就知道在哪儿了。

  那地方挺偏的,说是市场其实都是私人开的小店。

  卖二手家具家电的几个亲朋好友的店凑在一起,租一个大院子,挂上二手家居市场的牌子,互相介绍顾客蹭蹭人气。

  这种市场没什么名气,又藏在巷子里,除了本地人之外应该很少有人知道,甚至本地人也未必全都知道有这么个地方。

  艺市本来就不大,叫得上名字家具市场就那么几个,来找木材的又不止他们一波人。这些天以来,各路幸存者们陆续搬空了好几个家具市场,想也知道他们没去过的地方,情况也不会好太多。

  与其跑去别的大市场碰运气捡别人剩下的那点儿,不如直接往这种不出名的地方拐。

  刚好这种私人小店内,往往会留有员工或老板的生活区,还方便江暮云往里头塞东西。

  他们这次赌对了,这家不起眼的二手家居市场,看上去并没有被太多人光顾过,里头的东西有被翻动和搬走的痕迹,但留下的部分也足够他们耗上不少时间了。

  几人知道一会儿有雨,肯定要等雨停了才能走,所以搜东西的时候也不急。

  来市区搜木材杂物和运水不一样,运水是车身重但受力面小,他们可以靠着运水车在风里稳住身形行走。

  可装木材的车就不一样了,重量赶不上人家,受力面还大,他们要是带着一车木材在风里溜达,那绝对是连人带车一起翻的下场。

  而且冒雨赶路还会把木材淋湿,辛辛苦苦带一堆湿木头回去,那他们还不如直接在山上砍树呢,费这劲来市区干嘛。

  江暮云四人一边熟练地敲敲桌子敲敲柜子,把实木材质的家具都搬到室内去。一会儿等雨下下来了,他们就在里头把这些或完整或零碎的家具,全都处理成规规整整的柴禾。

  江暮云正和秦时武一起抬着半块床板往里运的时候,一阵微风轻飘飘地路过。

  江暮云对不远处刚准备出来继续搬东西的郑湘道:“快下雨了,带点零碎东西进去就行,大件来不及搬了。”

  郑湘应了声,把几块看不出原型是什么的木板拖了进去,还顺带着拦住了准备出门的赵家昊。

  几乎是江暮云和秦时武前脚刚进门,外面的风就猖狂了起来。

  没过几秒,雨哗地一声落了下来。

  几人对这种场景已经有些习以为常了,抹抹额上的汗珠,就拎着斧子开始干活。

  做家具不容易拆家具就简单多了,把家具外面的涂层漆削掉才是处理这些木材最繁琐的部分。

  他们也不求效率,拆一会儿家具刮一会儿涂层,来回换着调节心情。处理完的柴禾就堆上车,堆出一堆后再用绳子捆起来。

  等刮得无聊了,就升起一堆篝火,边烤蘑菇边干活。

  江暮云就是趁这个时候起身,说闲得无聊在店里转转,看能不能搜出点什么有趣的小玩意。

  郑湘等人对烤蘑菇的新鲜劲儿还没过,也不觉得这种地方能找到什么宝贵物资,都更愿意围在篝火边上烤烤火,祛祛湿气。

  江暮云也不介意,没人跟着对她来说反而更方便行动。

  江暮云一早就盯好了目标,直接往店铺内部那扇不起眼的小门走去。

  那扇小门看着挺古旧,用的还是传统的卡扣和锁头。

  锁头还好好地挂着,卡扣却是已经锈得不成型了。

  江暮云根本没费什么功夫,就把卡扣从歪歪斜斜的门板上扯了下来。

  失去了卡扣的那点儿支撑,再被江暮云这么一推,本就半倒不倒的门板直接哐地一声摔了下去。

  “嚯,这风格,梦回童年。”江暮云探头往小房间里一看,顿时心里一喜。

  房间里的风格和门锁高度统一,被水泡得乱七八糟的屋子里,还能看出曾经摆在里头的铁架床和老书桌的形状。

  江暮云掀开斜倒着还断了半截的老书桌,伸手去拉书桌边上的抽屉。

  这抽屉不知道被什么堵住了,江暮云一下还没抽动。

  如果不是因为抽屉把手和整个抽屉都是一体的,江暮云这一下估计能把抽屉把手都给拽下来。

  堵得严实好啊,里头的东西越多越杂,她往里面混东西就越容易。

  江暮云捏了一手的木头渣才算是把抽屉打开,打开后她就觉得这波赚大了。

  房间的主人应该年纪不小,抽屉里除了一些泡得看不出形状的东西外,还有几幅老花镜、一些红色的胶皮证件本。

  江暮云把那本被装在乌七八糟的密封袋里的书混进去,完全没有违和感。

  就是香辛料可能不适合放在这儿。

  真空小包装的香辛料一看就是昂贵货,上了年纪的人看都不会看一眼的那种。

  江暮云在脑子里把这个家居市场的布局过了一遍,琢磨着有没有什么合适的地方能把香辛料塞进去。

  没等她在家电回收店和瓷器回收店之间做出选择,就听外面传来了哐当一声巨响。

  是铁门撞上墙面的声音。

  江暮云拿着书跑了出来,就见一行十来号人狼狈地从院门口摔了进来,连气都没喘匀就连滚带爬地起身试图关上院门口的大铁门。

  其中一个像是领队的男人一抬头,就见江暮云几人站在店铺门口手持利器目光不善地盯着他们,瞬间便在心中叫了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