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其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例如为了确定极星的位置他曾连续三个月进行测量才得到极星离开北极三度有余的结论;为了验证“虹能入溪涧饮水”的问题曾“与同职扣涧观之”并进而现“自西望东则见;立润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1。此外如关于凹、凸面镜的成像特点的认识关于指南针装置方式的认识关于月亮盈亏现象的认识等等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沈括所具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也是值得称道2竺可桢:《北宋沈括对于地学之贡献与纪述》《科学》第11卷第6期(1926年)第797页。1《梦溪笔谈》第357条。
的。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经反复思索研究后仍无法解决的他就只是如实记录并说明不知其中道理的症结所在而决不故弄玄虚妄下断语。例如在记述磁针有指南、也有指北的现象后说“理应有异未深考耳”2。这种严谨的和实事求是的学风是所有杰出科学家所共有的可贵品质。第四节多方面的贡献沈括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不仅是自然科学家而且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也有很多贡献。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对于历代特别是宋代的官制、礼制、兵制、舆服、仪卫、文牍等典章制度有大量记载与考订并提出不少有启性的新观点。他的著作还对农民起义做了比较客观的记述真实地记载了淳化四年(993)四川爆的王小波、李顺起义。《梦溪笔谈》也记载了许多有关各族人民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为研究少数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此书提到的各类掌故也有不少是令人感兴趣的。
沈括由于亲自参加过王安石变法做过权三司使因此对当时国家的财经数字、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档案图籍的情况等是比较了解的他的记述应该说是较为可靠的。这些都是研究宋代经济史特别是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有关财经情况的极有价值的史料。
沈括对宋代考古学的展也有杰出贡献。他非常重视各地的文物古迹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留心调查研究。尤其是对掘出来的各种文物的时代、形状、花纹、文字等都要细心观察详加考订。而对古兵器、古乐器、古画、古籍、手稿等他都广泛搜集深入研究甚至加以仿制。他认为各种文物都“别有深理”应予深究。他力图用出土文物来验证古书中的某些记载以纠正古籍和流俗之说的谬误和讹传。例如他曾对海州出土的古弩机的形状、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及其功能做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弩机上的“望山”进行了研究这是有关古代弩机最为精确和详尽的记载;他所提到的雷州出土的雷斧、雷楔反映了石器时代的文化;他本人曾得到一块“金饼”“凡重七两余面有二十余印背有五指及掌痕纹理分明”1。这种“金饼”是中国历史上有关战国时期楚金币“郢爰”的最早记载。《梦溪笔谈》中这方面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
2《梦溪笔谈》第588条。
1《梦溪笔谈》第366条。
第四十章苏洵苏轼苏辙第一节苏洵“守道安贫不营仕进”
苏洵(1oo9—1o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年少不学他自己说:“少不喜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1欧阳修也说他“年二十七始大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但因他不擅时文举进士不第。庆历五年(1o45)37岁因举制策入京。正值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诸人多被贬逐。他很失望在后来写的《上欧阳内翰第一书》中说:“洵时在京师亲见其事忽忽仰天叹息以为斯人之去而道虽成不复足以为荣也。”
由于目击时艰再加上制举不中苏洵对于国家的前途和自己的仕途都颇灰心于是且不求仕“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蓄充溢抑而不久之1。后为知益州张方平所赏识。嘉祐元年(1o56)苏洵携子苏轼、苏辙带着张方平的推荐书信入京谒见韩琦、欧阳修。这时又值欧阳修等庆历新政时期的人物用事欧阳修立即向朝廷推荐苏洵在《荐布衣苏洵状》中说:“眉州布衣苏洵履行淳固性识明达亦尝一举于有司不中遂退而力学其人文行久为乡闾所称而守道安贫不营仕进。”此后不久苏洵即因妻丧而回乡复萌守道安贫之念。
嘉祐三年(1o58)朝廷命苏洵赴阙应试他上书皇帝表示谢绝。与此同时他写了《答雷简夫书》、《与梅圣俞书》、《上欧阳内翰第四书》等泄自己不肯应试的情绪。在《答雷简夫书》中说:“向者《权书》、《衡论》、《几策》皆仆闲居之所为其间虽多言今日之事亦不自求出之于世乃欧阳永叔以为可迫而进之。苟朝廷以为其言之可信则何所事试?苟不信其平居之所云而其一日仓卒之言又何足信邪?”在《与梅圣俞书》中说:“且以永叔之言与三书之所云皆世之所见今千里诏仆而试之盖其心尚有所未信此尤不可苟进以求其荣利也。”这就是说自己的识见水平具见于《权书》、《衡论》、《几策》三书之中没有必要再加策试;而朝廷竟要再加策试等于不被信任。对此苏洵是颇为愤慨的。
尽管苏洵如此愤慨而作为一介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仍然不得不向朝廷低头他虽然拒绝了应试却又写了《上皇帝书》。说是“条为十通以塞明诏”实际上也是以此作为“应试”之文。在这篇上书中苏洵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其中有些观点等于重申庆历新政的主张。而且总结了庆历时期的经验教训。
可是此书上后仍未引起朝廷多大重视。直到嘉祐五年(1o6o)苏洵才被任命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的卑职。治平三年(1o66)苏洵以霸州文安县主簿而终时年58岁。著作有《嘉祐集》。
1苏洵:《嘉祐集》卷11《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1欧阳修:《欧阳文忠全集》卷34《苏明允墓志铭》。
“指事析理引物托喻”
苏洵一生以布衣而被起用位不过县主簿级不过八品。居官期间只参与修纂了《太常因革礼》1oo卷。他的业绩不在政事而在文章。他的文章是以论兵见长的纵论古今指切时弊极有深度。其中《权书·六国》早为世人传诵。如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