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律;六月十八日耶律回请萧氏。三月三日射兔重九射虎腊月辰日烧甲;除夕有岁除仪烧盐、羊膏于炉火中萨满赞祝火神皇帝拜火等或与游牧射猎生活密切相关或继承了古鲜卑人的遗风1。立春击土牛、撒谷豆端五挂合欢结、长寿缕等则承自汉地习俗。
娱乐活动契丹人的娱乐活动既有游牧民族文化特色也受到了汉人渤海人的影响击鞠、射柳、打髀石、角抵、围棋、双6都是契丹人喜爱的活动。击鞠、射柳都是马上竞技活动击鞠又称骑鞠、击球即打马球。射柳多在祈雨的瑟瑟仪之后进行先在场上插柳枝两行削皮使之露出白色。射者以尊卑为序各用手帕系于柳枝上以为标志使距地数寸然后乘马以无羽横镞箭射之射断而接枝在手者为优胜断而不能接者次之断其青处或不断及不中者为负。
髀石即“髌骨”俗称“背式骨”、“拐”、“嘎什哈”四面凹凸不平形状各异。最晚北魏时的鲜卑已经用它为玩具了契丹人也有击髀石的游戏皇帝也以在冰上击髀石为乐。
契丹人酷爱角抵这既是竞技活动也是宴会、集会上的表演形式。不但有契丹人参加而且有汉人参加。二人两两相角以倒地为负宋使张舜民曾亲见契丹人角力“两人相持终日欲倒而不可得。又物如小额通蔽其乳脱若褫露之则两手复面而走深以为耻也”1。1931年在辽阳现了一只八角形陶罐罐腹绘有八幅小儿角抵图为研究辽代角抵提供了形象资料1。汉人的游戏娱乐活动也传入了契丹人地区可知者有双6、围棋和彩选格。
萨满教早期契丹人信仰原始多神教萨满教最尊崇的神灵为天神、地祗、黑山神、木叶山神和鹿神。《辽史·地理志·永州》载:“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契丹人将骑白马男子和驾青牛车女子尊为天神和地祗自认为是他们的后代。木叶山(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合流处的白音他拉)是其始祖奇可汗的祥地黑山(今巴林右旗北罕山)是人死灵魂的归宿地。狩猎曾是他们的主要活动鹿神为猎神猎前祭祀祈求多获。这些都与契丹人的起源、展和生存密切相关因而受到契丹人的崇拜和敬畏每年皆有时祭。
原始的多神信仰、生活习俗和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又形成了契丹独特的礼仪和诸多禁忌。遥辇阻午可汗时制定了柴册仪和再生仪;遥辇胡剌可汗时制定了祭山仪这是契丹人的重要仪式。建国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7;宋绶:《契丹风俗》。
1杨渭生:《沈括&1t;熙宁使辽图抄>辑笺》《沈括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1《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载:鲜卑“以季春大会于饶乐水上宴饮毕然后配合”。契丹耶律与萧互相宴请当是为两姓青年选择意中人提供机会。
汉礼成分内容日渐繁复。契丹人崇日尚东祭祀皆东向称“祭东”;对天日的崇拜演生出对日蚀、旋风和霹雳的禁忌。狗是契丹人看门护帐、游牧、狩猎的重要帮手备受重视也被视为驱邪禳灾的神物每年八月初八日杀白狗埋于寝帐前七步处露其喙。至八月十五日移帐于埋狗处称“捏褐耐”。“捏褐”为狗“耐”为头以狗头驱邪护宅1。
佛教和道教建国前佛教已经传入。痕德堇可汗二年(9o2)龙化州(今内蒙古开鲁西南)建开教寺为佛教传入契丹的标志。神册三年(918)上京(今巴林左旗南)又建佛寺。天显元年(926)灭渤海后俘渤海僧人崇文等57人至上京又建天雄寺。此后诸京和各州县也相继修建寺庙。圣宗以后兴宗、道宗等都尊崇佛教佛教大盛。贵族之家舍宅建寺舍儿女为僧尼向寺庙施舍钱财、田地、人户建寺修塔造像刻经更为普遍寺庙势力急剧增长。自景宗以来僧人多有被授予侍中、太尉、太保、司徒、司空者。道宗时甚至出现了“一岁而饭僧三十六万一日而祝三千”的情况2。契丹上层的崇佛又反过来影响了汉人辽时南京(今北京)地区的佛事活动也相当频繁场面可观。
随着佛教的传播个人写经集资刻经、印经和由皇帝下令、寺庙校勘、雕印佛经的活动也十分活跃。辽兴宗时命人搜集各地佛经自重熙至道宗咸雍四年(1o68)校勘雕印佛经579帙收藏在南京清水院和易州涞水县(今属河北)金山演教寺等地称《契丹藏》或《丹藏》。《契丹藏》传入高丽后者据以对照宋藏、高丽藏进行校勘后雕印成新版《高丽藏》成为大藏经的较好版本。1974年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抢修加固时于木塔四层主佛释迦牟尼腹中现了一批辽代瑰宝其中有《契丹藏》12卷不仅为研究辽代佛教传播、藏经雕印提供了珍贵资料而且为研究辽代造纸、雕版印刷技术提供了实物。木塔现的《契丹藏》是辽圣宗时期雕印的看来整理、校勘、刻印大藏经的工作早在圣宗时就已着手进行了。
佛教的传播促进了语言文字学的展。为了解释佛经音义燕京崇仁寺僧人希麟继唐慧琳《一切经音义》为《开元释教录》之后新译佛经作音注和义释撰成《续一切经音义》1o卷。此书由辽传入高丽再入宋宋刻入藏后传入日本对佛教的传播和文字训释裨益良多。燕京又一僧人行均俗姓于字广济“善于音韵闲于字书”撰成字书《龙龛手镜》4卷收字2643o余注用字16317o余总18961o余字立424部部字及部内各字均以平、上、去、入四声为序。在《说文》、《玉篇》之外多所搜集并广收当时所用异体、俗体、简体字。书成后传入宋朝雕版行改名《龙龛手鉴》。此书编纂的目的在于帮助僧徒识字读经注音或用反切或用直音释义一般都很简单用例多引佛经。今天它对研究宋以前异体字、简体字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原的道教和道家思想对契丹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辽初以各种方式进入草原的汉人中就有一些道教信仰者契丹部民和某些契丹上层也信仰1《辽史拾遗》引张舜民《画墁录》。
2参见[日]鸟居龙藏:《契丹之角抵》《燕京学报》第29期单行本。道教。神册二年(918)上京建道观道教最晚此时已传入。辽圣宗对“道释二教皆洞其旨”1其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