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44 章(1 / 1)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2000 汉字|6 英文 字 2个月前

整体来讲开始衰落手织业与农业也开始分离但是手织业的衰落要比手纺业缓慢得多也就是说洋布代替土布的过程比洋纱代替土纱来说要缓慢得多。同治十一年至光绪十六年(1872—189o)间洋纱进口量增长2o.6倍而洋布只增长27%3。主要原因是:第一中国农村手织业者为了生存利用洋纱价格的低廉加上织机的改良使用洋纱织成土布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土布的竞争能力。第二洋布的劳动生产率低于洋纱的劳动生产率洋纱的竞争能力远比洋布大。第三土布原有的质地耐穿的优点使土布在国内外市场上仍有一定的销路。在甲午战争以后手工织布业一度还有较大的展。当然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未被破坏实质上手工织布业已经开始与农业分离自然经济的性质已经生变化。

总之鸦片战争后特别是同治朝以后中国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了解体的过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的耕织结合为核心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外造成中国原有的家庭棉纺织业的破坏和解体的主要在于物美价廉的洋纱洋布的大量倾销。有史料记述:“近年洋货骤赢土布骤绌中国每岁耗银至三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盖其物出自机器洁白匀细工省价廉华民皆乐购用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1同时这种解体就全国来讲在深度上、广度上也不平衡。一般说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一些省份较明显手工棉纺织业遭受破坏的程度比较重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偏僻地区则不太明显或洋货根本没有输入受破坏的程度比较轻。

需要指出的是自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棉纺织品的倾销动摇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基础。其他商品的输入也冲击了中国相关的手工业中国的冶金、制铁、榨油部分制糖、磨粉等手工业也和棉纺织工业一样在外国资本主义商品倾销下趋于没落。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外国机制产品和市场的依赖程度。这就意味着自然经济的广泛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的展自咸、同年间以来中国自然经济结构初步分解的另一个重要表现便是农产品商品化的展。这是城乡手工业遭到破坏和外国资本主义掠夺农产品原料的结果。

由于棉纺织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和其他手工业的被破坏动摇了自然经济的基础迫使广大农民不得不到市场上购买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工业品也参与了某些商品作物的经营。从而扩大了农副产品商品的市场。另外外国商人在中国市场上出售机器工业品之后加强了对中国农产品原料的掠夺以满足其本国工业的需要。同治朝以后我国农产品的输出(不包括茶叶)2同上书第223页。

3同上书第199页。

1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2卷第233页。

从同治十二年(1873)的28o多万元增加到光绪九年(1883)的28oo多万元在全部出口总值中的比重也由2.6%上升到15.6%。出口的增长也刺激了农产品生产商品化的展。下面对这一时期的主要农产品商品化展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1.茶叶。茶叶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和出口商品鸦片战争以后外销茶叶激增从而刺激了茶叶种植面积的急剧扩大遍及福建、广东、安徽、江西、湖南等地。但光绪六年(188o)前后由于印度、锡兰和日本茶叶的竞争茶叶出口锐减。因此有的地方“自光绪七年后茶价甚低每年头春嫩庄七两粗庄三四五两银。开茶庄及采箱者屡年折本倾家荡产人多不以茶为正项生理叹种茶者勤劳艰苦大受茶累矣”1。到了光绪十三年(1887)时茶园已“十荒七八”到了甲午战争以后普遍出现了衰败的情况。

2.棉花。棉花是中国较早的商品之一。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还是棉花的输入国。同治朝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棉纺织业的普遍展和中国资本主义棉纺织业的相继产生刺激了对棉花的需求从而引起中国棉花出口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这就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如上海、南汇等地“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中之二”2。如皋、通州、海门也“一望皆种棉花并无杂树”3。以前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普遍种植棉花了。“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兼植棉花。”1甲午战争以后棉花的种植展度更快“植棉之地年有扩张”“几乎全国均从事植棉”2。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省均成为全国棉花重要产地。

3.蚕桑。中国农民养蚕植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生丝的出口数量增长很快促使国内蚕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如江苏高邮“民素不饲蚕近年湖东西以农兼桑者不可胜计至丝成时江南贩丝者无岁不至”3。又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受到破坏后农民转而种桑养蚕卖茧如江阴县“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4。原来不饲蚕或饲蚕不多的州县到同、光年间都已经广泛饲蚕了甚至在北方一些地区如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省也日渐饲蚕并有所展。

4.烟叶。鸦片战争前种植烟叶已经是商品性的农作物生产但烟草出口不多主要在国内销售。光绪朝开始出口增加很快。光绪十年(1884)出口数量为2.4443万担光绪二十年(1894)为11.3886万担由于英美烟草公司的大力推广和抢购及本国民族资本卷烟业的兴起促进了烟叶生产的展。

1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第447页。

2同上书第418页。

3同上书第419页。

1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2辑第196—198页。

2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2辑第196—198页。

3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第427—428页。

4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第427—428页。

5.罂粟。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鸦片的输入不仅合法并有增无减。的清皇朝不仅完全丧失了禁烟能力而且鼓励农民种植罂粟以增加税收。鸦片的种植区日渐扩大。先种植的是云南、贵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