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修筑运煤铁路设有电站、炼焦炉等。到宣统二年(191o)已开采的6矿每天总产量为13oo吨3生产颇有起色并与英商控制的开平煤矿展开竞争。辛亥革命之际周学熙等转而要求与开平煤矿联合遂于1912年两矿合并成立“开滦煤矿总局”。从此滦州煤矿亦为英商控制。
萍乡煤矿:由盛宣怀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购置机器开采主要矿区在江西萍乡安源。该矿拥有采煤机械、洗煤机、焦炭炉、电灯、电车、铸造厂等设备日产量约在1ooo吨至3ooo吨之间。宣统三年(1911)前三季日产量平均达224o吨日产焦炭达551吨。煤炭主要供应汉阳铁厂。
(2)金属矿冶。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至1912年官方控制的金、锑、铜、铅、锌等矿冶业达29家占当时新增矿冶业总数39家的74%以上。投资在2o万元以上的有四川“麻哈金矿”(1895年)、湖南益阳“中路久通矿务公司”(1896年)、湖南平江“黄金洞金矿”(1897年)、云南“蒙自官商公司”(19o4年)、广西“梧州炼锑厂”(19o6年)、湖南常宁“水口山铅锌矿”(19o7年)、江西“赣州铜矿”(19o7年)、甘肃古浪“甘肃炼铜厂”(19o8年)、云南文山“宝华锑矿公司”(19o9年)、湖南长沙“黑铅炼厂”(19o9年)、广东曲江“宝昌公司(锑矿)”(191o年)。其中湖南官办矿业最为显著。光绪二十一年(1895)省设湖南官矿局采取官办、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三种方式开矿下辖企业颇多除上述投资较多的大型金属矿外还有一批小型金属矿和金属冶炼厂获利颇丰。
(3)石油。陕西巡抚升允于光绪三十二年(19o6)开始在陕西延长开工凿井设立“延长油矿”。该矿采取官商合办方式筹集官商股本6oo万两从日本购置设备聘日本技师。从光绪三十三年(19o7)至1919年共开凿四井。其中第3号井和第4号井无油报废。第1号井自光绪三十三年至1919年共产原油341.3万斤;第2号井于宣统元年(1911)动工开凿日产原油二三百斤因与1号井同源后来产量互为增减。1919年第2号井被毁1。该矿的设立为我国石油工业的起步提供了借鉴。
这一时期令人注目的是湖北的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和江西萍乡煤矿于光绪三十四年(19o8)合并为亚洲第一家大型近代化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企业也由官办变为商办。不过由于汉冶萍公司资金严重不足转而大量向日本银行借款遂使日本势力日渐侵入。
2.轻纺工业。
甲午战争前设立的纺织工业规模有所扩大有的在向商办转化;同时又有一批新纺织企业产生。此外其他轻工业均有所展。
纺织工业主要是湖北官纺织四局和华盛纺织总厂的形成和展。
湖北纺织四局:张之洞继开办湖北织布官局后于光绪二十年(1894)
底设立缫丝局;光绪二十三年(1897)设立纺纱局次年又设立制麻局均为官办企业。四局动用经费近4oo万两利用本地原料采用机器生产使3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册第775页。
1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辑第655页。
生产规模空前扩大在我国近代轻工业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因官办经营不善于光绪二十八年(19o2)租给粤商“应昌公司”经营;宣统三年(1911)转归张謇等人的“大维公司”承租1913年又归“楚兴公司”承租。楚兴公司承租时议定每年租金11万两租押25万两租期1o年。其生产的纱、布在武汉销售概免厘税如转运它埠在江汉关只完正税沿途概免厘税仍保留湖北官局名义。租办期间由于经营得法扣除租金及机械修理费用外“每年的净利据说都在15%以上”1。其盈利从1914到1919年达58o万两2。
华盛纺织总厂:盛宣怀等人以官督商办方式于1894年建成并部分投产同时在上海招股购机筹设华新、裕源、裕晋、大纯4个分厂。甲午战争后该厂面临洋商激烈竞争经营顿入困境致使“裕晋”厂卖给德商、“裕源”厂拟招洋商入股“大纯”和“华新”均岌岌自危。华盛总厂连年亏损在支持了7年之后于光绪二十七年(19o1)由盛宣怀改组为商办的“集成”纺织厂后又改名“又新”实际上被盛攫为己有。辛亥革命爆盛宣怀怕被政府查抄聘英国人为总理一度在香港注册挂英国招牌。1913年又改名为“三新”。
这一时期陕西、山西、直隶、重庆、新疆等地官府先后拟购机设置纱厂但均未成功。官商合办的呢绒厂有所展相继有光绪三十二年(19o6)在上海创办的“日晖织呢厂”、次年在北京兴办的“溥利呢革厂”和光绪三十四年(19o8)在武昌设立的“湖北氈呢厂”问世。1918年南京建有官商合办的“利民柞绸纺织工厂”。此外官方控制的企业在卷烟、造纸、印刷、制革、陶瓷及公用事业的水、电等方面均有展。比较著名的如:天津“北洋烟草厂”(19o2年)、直隶唐山“启新洋灰厂”(19o6年)、“广州士敏土厂”(19o6年)、江西景德镇“江西瓷业公司”(19o7年)、山东“博山玻璃厂”(19o7年)、广州“广东电力有限公司”(19o8年)、“上海闸北水电公司”(191o年)等。
辛亥革命后清廷所办的民用工业一般为北洋政府接收成为官僚资本企业。
(三)北洋军阀政府控制和创办的企业1.军事工业。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政府接收了清政府所办的军工企业并由6军部军械司作为主管机构但江南造船所和福州船政局则划归海军部管辖。它们在保留各地兵工厂基础上对湖北枪炮厂、广州机器局、四川机器局等均有程度不同的扩充制造枪炮日趋新式。后来各地军阀据地自雄争战不已纷纷“设立修械所、兵工厂等以造械弹”造成军工企业“系统紊乱兵器庞杂”的局面1。其间新建较大的兵工厂为河南巩县兵工厂。
河南巩县兵工厂:由北洋政府筹设于1915年。目的在于改变兵器制造“各厂自为风气参差不齐”的局面2选定河南巩县孝义镇建厂以为各厂之规范。设备主要购自德国、美国设有电厂、枪厂、压炮弹厂、炮弹工作厂、1《中国棉货》第169页。引自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上册第591页。2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辑第294页。
1《7o年来中国兵器之制造》《东方杂志》第33卷第2号。1936年1月。2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辑第679页。
引信厂、机器厂等。1921年后6续建成投产。初期各种山6炮弹后6续投产制造手掷炸弹、飞机炸弹、攻城重炮弹、手枪、手提机关枪、八二迫击炮、七九步枪等。全厂职员11o多人工人22oo余人为北洋政府开办的大型兵工厂。
此外湖南曾设有6军工场机械厂。张敬尧督湘后曾在原厂基础上维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