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成立蔡元培为会长主要骨干有陶成章、徐锡麟、秋瑾等人当时因“苏报案”而尚在狱中的章太炎也与闻其事。光复会以“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为宗旨具有较为浓厚的反满色彩。光复会成立后就着手联络江浙一带的会党努力策划武装起义并以此与华兴会在湖南的起义相呼应。华兴会起义失败后光复会的起义也被迫暂时中止。
除以上比较重要的有较大影响的革命团体之外当时在国内还出现了其他一些革命团体如福建的文明社、汉族独立会安徽的岳王会江西的易知社、自强会江苏的强国会陕西的励学斋四川的公强会等等。这些革命团体虽然带有一定的地域性往往是各自为战、分散活动但是它们大都以推翻清廷的封建统治、实现民主共和为其政治目标努力宣传革命思想积极策划武装暴动。这些革命团体的建立及其活动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展也使建立统一的全国性革命政党的条件日趋成熟。
第十三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清廷的“预备立宪”
第一节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革命形势的急展使原来由各革命团体分头活动的斗争形式已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革命党人深切地感到有必要组建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政党来领导革命运动。于是深孚众望的革命领袖孙中山开始同各革命团体的负责人广泛接触致力于建立起一个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明确的政治纲领的革命政党。经过与黄兴、宋教仁等人的磋商决定成立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革命组织以便指挥全国革命斗争。经孙中山提议该组织定名为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9o5年8月2o日)孙中山和黄兴等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部分成员在日本东京正式举行了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会议通过了同盟会的章程选举出它的领导机构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
同盟会的本部设在东京其机构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总理之下设有执行、评议、司法三部。黄兴为执行部庶务科总干事总理外出时即由黄兴负责主持本部工作。国内分设东、西、南、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暴露出来的各种矛盾和弊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未能解决土地问题。为了能够使中国在革命成功后避免资本主义的祸害以致造成新的社会危机他提出了民生主义希望能够“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
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它的提出对于统一革命党人的思想动员、号召群众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同盟会的纲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战斗口号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因此它是一个不彻底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这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此外同盟会成员对其纲领的理解也不尽一致。有的只是从单纯反满的角度去理解民族主义有的不赞成民生主义而只接受民族、民权主义有的虽然接受了三民主义但在具体解释上却又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组织方面同盟会所计划中的组织系统始终未能完备地建立起来。在支部一级仅建立了海外的南洋支部和国内的南方支部。本部和地方分会之间还缺乏紧密有效的联系而且同盟会内部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派系斗争。这一切都为日后革命运动的展留下了隐患。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尽管还存在着种种缺点和不足但它毕竟使中国革命有了一个领导核心和统一的指导思想。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的形成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预示着全国性的革命即将到来。
同盟会成立后在孙中山领导下立即着手在两个方面展开了革命活动。一是在政治思想上对改良派的论战一是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就在同盟会成立的当年清廷迫于形势宣布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并于次年宣布了“预备立宪”。此举使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等改良派大1《〈民报>刊词》《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89页。
受鼓舞他们更加起劲地宣传保皇立宪反对革命。为了使民主革命的思想深入人心就必须对改良派的改良主张予以批判。革命党人在《民报》创刊号上表文章阐述三民主义学说宣传以共和代用革命救中国并点名抨击了康、梁的观点。改良派立刻撰文反击。从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19o5—19o7)间双方分别以东京的《民报》和横滨的《新民丛报》为主要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两派在新加坡、檀香山、旧金山和香港等地的报纸也相继投入了战斗。
论战所涉及的问题范围很广但论战的中心问题还是围绕着同盟会所提出的纲领即三民主义而进行的也就是中国是否应以革命手段推翻清廷的统治是否应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改变封建的土地制度。
改良派竭力歌颂君主立宪诋毁革命。他们认为要使中国富强不必推翻清廷只要劝清廷改良要求它实行君主立宪就可以了。他们攻击革命断言革命必将造成社会的动荡招致外国干涉导致国家的灭亡。康有为诋毁革命是“杀人流血”声称:“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下岂有与暴人乱民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而同毙耳。”1对此革命党人针锋相对地指出:清廷一点权利也不肯放弃根本不可能实行君主立宪。他们指出清廷已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如果不推翻清廷的反动统治中国将被它完全断送。他们认为:“革命不免于杀人流血固矣然不革命则杀人流血之祸可以免乎?革命之时杀人流血于双方争斗见之。若夫不革命之杀人流血则一方鼓刀而屠一方觳觫而就死耳。为国而死则吝惜之;为野蛮异族政府所蹂躏而死则忍受之何死之不择也。”1他们还指出革命可以“救人救世”“无革命则亦无和平而已苦痛而已”2。在革命战争中杀人流血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