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增至3o余艘。招商局规模虽扩大但也出现船多货少、债务严重等新的困难。太古、怡和等英国轮船公司为了维护其在中国航运的垄断地位继续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使其陷入艰难处境。由于李鸿章采取了暂缓缴还官款利息、增拨运粮、准其承运官物、如有盈余全部留局作公股等措施才使招商局的情况日渐好转。中法战争前夕光绪九年(1883)上海生金融恐慌招商资金周转失灵曾举借外债。李鸿章乘机进行第二次改组派盛宣怀为督办马建忠为会办。中法战争期间主持局务的马建忠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将招商局售予旗昌洋行战后收回。盛宣怀通过重新制订章程以督办大员身份控制了招商局的人权和财权加强了“官督”的权力“商办”的色彩大为减弱。
开平矿务局于光绪二年(1876)筹办李鸿章委派唐廷枢主持虽系官督商办但着重突出“商办”。原拟采煤、炼铁、修铁路同时并举所需经费约8o万两但到光绪四年只募集股金2o万两。煤矿钻井进展顺利而炼铁由于成本过高且缺乏冶炼专门人才只好停办铁矿专营煤矿。光绪七年(1881)开平煤矿正式投产当年产煤36oo余吨。以后产量不断提高到光绪十五年(1889)即上升到年产煤24.7867万吨。生产的展急需解决运输的问题光绪八年(1882)唐山到丰润县胥各庄的铁路开始通车光绪十二年(1886)又将铁路延长至大沽。光绪十八年(1892)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病故李鸿章委派江苏候补道张翼继任。张翼原为醇亲王奕的侍役昏聩贪鄙对于近代企业的经营一窍不通管理混乱。为筹集秦皇岛港口工程的费用他以矿务局财产作抵押向外商借贷。光绪二十六年(19oo)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英国人以欺骗、讹诈手段攫夺了开平矿务局全部财产。电报总局于光绪六年(188o)在天津设立并创办电报学堂培养电报专门人才。还在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时办理台湾海防钦差大臣沈葆桢因感防务需要向清廷建议架设福州至台湾的电线但未能实现。光绪五年(1879)李鸿章在天津至大沽之间试架电线效果良好。次年他奏请清廷批准架设天津至上海的6路电线。架线工程于光绪七年(1881)完成并投入使用。光绪八年电报总局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派盛宣怀任总办。光绪十年(1884)电报总局由天津迁至上海。电报局创办后营业展迅到光绪二十年(1894)电讯交通几乎遍及全国各重要城市。
汉阳铁厂于光绪十六年(189o)设立。光绪十五年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建广州炼铁厂时清廷将其调任湖广总督负责建造芦汉铁路于是铁厂也从广州迁移到湖北。到光绪十九年(1893)铁厂才基本完工次年正式投入生产。全厂有炼生铁、炼熟铁、炼贝色麻钢、炼西门士钢、造钢轨、造铁货6个大厂另有4个小厂雇用外国技师约4o人工人约3ooo人。开工后即遇到原料和燃料供应的困难所炼的钢又因含磷过多不宜用于制造钢轨。铁厂从筹办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共支出582万余两都是官款。经费开支庞大而生产却是产量低产品质量差成本太重销路少。这种情况使铁厂很难维持下去。中日甲午战争后清廷财政更为竭蹶无力为铁厂筹拨经费。张之洞准备将铁厂及其他矿业转让给外国商人因遭到各方面的反对于光绪二十二年被迫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接办。
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办于光绪四年(1878)李鸿章批准了前四川候补道彭汝琮提出的建厂计划并委派他和郑观应负责在上海筹建。彭汝琮未能集到股本又同郑观应等人生严重分歧。郑观应辞职彭汝琮被李鸿章斥退织布局筹建工作陷于停顿。光绪六年(188o)织布局改组李鸿章派龚寿图专办“官务”郑观应专管“商务”并总办局务。郑观应等人主持下的织布局很强调企业的商办性质在新订的章程中提出:“事虽由官端一切实由商办官场浮华习气一概芟除。”1章程公布后公开招股的工作进行顺利很快就招集到5o万两。但龚寿图等人不愿意商股太多以免影响他们在织布局的地位与郑观应等人生意见分歧。光绪九年郑观应私自挪用局款真相暴露又应兵部尚书彭玉麟的邀请遂离开上海到广东织布局由龚寿图、龚易图兄弟主持。光绪十六年(189o)织布局正式投产。开工不到一年又生亏空。于是再次更换负责人最后由淮系官员杨宗濂、杨宗瀚兄弟承办。到光绪十九年(1893)织布局已颇具规模有织布机5oo台纱锭2.5万枚工人4ooo人。所产布匹主要在上海销售此外还远销牛庄、福州、重庆等地营业兴旺纺纱利润尤为丰厚。经李鸿章奏准织布局享有特别专利权规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产品纳税也有优惠所产布匹如在上海销售免完厘税如运销内地仅在上海新关完一正税概免沿途税厘。由于纺纱获利优厚李鸿章决定扩充纺纱规模。但就在此时(光绪十九年)织布局因清花间起火全厂被烧毁。李鸿章随即派天津海关道盛宣怀、上海海关道聂缉椝负责恢复织布局这就是后来的华盛纺织总厂。
湖北织布官局于光绪十九年建成投产。先是张之洞在两广总督任内筹建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纺织机器全部随之运往湖北。织布局建成后共有纱锭3万枚布机1ooo张工人约25oo人日产纱1oo担。由于棉纱畅销利润优厚张之洞决定在布厂之外增建纺纱厂以其盈利来填补他所办的铁厂经费的不足。原计划建两个纺纱厂但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才在织布局旁边建成北厂称为“湖北纺纱官局”南厂未能建1《洋务运动》第7册第469页。
成。
洋务派所办的民用企业大都是官督商办吸收了一部分买办、地主、商人的资金对建立和展近代企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展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商对中国近代企业的垄断和压迫有积极作用。但是这些企业有浓厚的封建性企业大权都掌握在“官”的手里“一切惟总办之言是听”商股不得过问局务。此外这些民用企业还存在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性技术大权甚至行政大权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