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31 章(1 / 1)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2000 汉字|11 英文 字 2个月前

国资本主义生客观上有某种进步作用但对社会生产力的展主要起了阻碍作用。在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统治下它不可能引导中国走向完全的资本主义因而不能将之视作代表近代中国进步运动与近代化的开端。另一部分学者主张以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展为标准和从中国近代化总的进程这个角度来考察洋务运动的历史。他们认为洋务运动既是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间矛盾的产物又是中国积极回应世界文明潮流的结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反对外国的政治和经济侵略提倡学习西方推进近代文明。它是一场地主阶级领导的带资本主义倾向的改革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展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因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不可逆转的方向。还有一部分学者则主张分阶段评价认为188o年以前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展的趋势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展;188o年后当资本主义展要求变为民主以适应它的展时洋务运动仍坚持封建制度便因违反历史潮流而失败(李时岳:《中国近代史学科的改造与建设》《广州研究》1988年第1期;苑书义:《中国近代化历程述略》《近代史研究》199o年第1期;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论及其指导意义》《高校社会科学》199o年第5期)。

第三章本卷编写旨趣以清道光二十年(184o)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即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这个时代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从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间包括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皇朝的灭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本卷论述的是自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8o年的历史为近代前编。在我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下限目前尚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有不少著述的下限断于1919年五四运动此前为中国近代史此后为中国现代史。但也有许多研究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应至1949年1o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因为在1949年以前中国的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本卷采取后一种意见即以五四运动作为近代前后编的划分而不是近现代的划分。

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也由于清皇朝的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近代的历史是灾难深重的屈辱历史也是英勇抗争和不断探索的历史。独立、民主、富强和统一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近代中国人从林则徐禁烟、抗英太平天国起义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反帝运动辛亥革命直到护法运动等等都是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他们都为此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但也都没有能够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地位。因而在五四运动后又有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鸦片战争后的晚清社会里经济结构生了变化。除原有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外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经济这是鸦片战争以前所没有的。到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进一步展。但是这种展是很缓慢的很微弱的。据统计近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到192o年仅为4.9%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却占95.1%。这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压迫、掠夺的结果。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结合起来支持反动派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支柱。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维护封建的土地关系、商业高利贷资本和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及上层建筑得以保持下来。帝国主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化又使中国停留在半封建状态。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阶级结构也生变化出现了新的阶级。这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的成长必然要在政治上提出要求。反映这种要求的一是戊戌变法运动一是辛亥革命。

鸦片战争后西学的传播尤其是新知识分子的出现在思想文化方面也生了新的变化。与传统历史循环论、纲常名教等相对立的是进化论、民权、自由、平等等思想的传播。“诗界革命”、“文体革命”、“界革命”、“戏剧改良”以及“史界革命”等相继提出使文艺、史学出现了新气象。废科举办学堂出国留学教育方面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到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形成了。

关于近代前8o年历史涉及的事和人很多文献也很丰富在这一卷里不可能都写到只能论述主要的虽不完备但大致可勾勒出基本的轮廓。乙编综述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节英国动侵华战争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o—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这个时代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从道光二十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间包括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皇朝的灭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本编综述的内容属于前一个时期。

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对中国动的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前清皇朝的封建统治已腐朽衰落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危机重重;而英国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英国在世界各地占有许多殖民地(包括中国的邻邦印度)并处心积虑地要打开中国这个市场。英国商人主要向中国输出毛、棉织品而从中国输入茶、丝等物。但英货在中国市场上销路不大这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还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英国对中国的贸易生逆差。在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五年(1781—179o)间中国茶叶输英总值是9626万元;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八年(1781—1793)间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