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98 章(1 / 1)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服务的侦缉队伍但他还感到不足又挑选干练的宦官另设置西厂。

由于宪宗信任汪直其为人“便黠”被选中提督西厂。西厂比东厂权势更大“所领缇骑倍东厂”3。所侦伺的范围“自诸王府、边镇及南北河道所在校尉罗列民间斗署鸡狗琐事辄置重法”4以致“商贾不安于市行旅不安于途士卒不安于伍庶民不安于业”5。内外大臣也无不受到威胁。据阁臣商辂说:“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大同、宣府边城要害守备俄顷不可缺直一日械数人。南京祖宗根本地留守大臣直擅收捕。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6对西厂的作为朝臣由“惴惴不自安”而形成强大的反抗力量。内阁大臣们先难商辂的奏疏提出“收回伺察之人诛逐奸邪之辈”这样“自足以颐情而养神”“安邦而定国”1。太监怀恩也支持大臣们的主张宪宗不得不在成化十三年(1477)五月罢西厂但他对汪直的信任未减。一个月后九年考满而不得升用的御史戴缙上疏赞颂汪直缉捕奸恶赃贪禁革宿弊“皆允合公论足以服人而警众”2。宪宗罢西厂本是不得已的举动藉此倡言马上再开西厂。汪直利用西厂加强对官员的侦缉压制反对他的官员。数年间应天巡抚牟俸、兵部右侍郎马文升等被谪戍兵部尚书项忠被除名阁臣商辂罢免科道官五十六人受牵连。

从以下事例可见西厂和汪直本人的权势。

左都御史王越原是较早巴结汪直的亲信。吏部侍郎尹■通过王越也与汪直结交。一次王越先入谈论之际不觉伏于床下。尹■也照样拜伏于地。所以京师有歌谣云:“都宪叩头如捣蒜侍郎扯腿似烧葱。”3成化十四年(1478)生了一起假汪直案。崇王府内使下人杨福因相貌酷似汪直他便诈称汪直。自芜湖、常州、苏州而杭州、绍兴、宁波他所到之处有司争相奉承连市舶司内官也不例外。甚至有人找上门托他打官司。他南下直至福州诈骗被福建镇守太监所识破杨福获罪被斩轰动一时。此案虽使汪直难堪却反映了他的尊贵地位。

1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二九下《汪直传》。

2尹守衡:《明史窃》卷二五《宦官传》。

3《明史》卷九五《刑法三》。

4《明史》卷三o四《汪直传》。

5《明宪宗实录》卷一六六成化十三年五月丙子。

1商辂:《请革西厂疏》见《皇明经世文编》卷三八。

2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九二《中官考三》。

3尹守衡:《明史窃》卷二五《宦官传》。

成化十五年(1479)汪直开始干预边事。自天顺(1457—1464)以来鞑靼人进入黄河以南、宁夏至偏头关之间的河套地区对明朝北边形成很大威胁。宪宗命汪直督抚宁侯朱永军加强防御。翌年又以朱永为总兵官王越提督军务汪直监军抵御鞑靼领亦思马。

在文职官员中王越是一个难得的军事人材。他字世昌河南浚县人。

景泰二年(1451)进士历官御史、按察使。天顺七年(1463)巡抚大同。成化初兼宣府巡抚。北边屡易大将都以他总督军务。王越谄媚汪直引起一些人的反感。但他性情豪爽善于用人得到部下拥护。

成化十六年用兵汪直按照王越的计划命朱永率大军出南路自己与王越率轻骑沿边墙向西商定会于榆林。西线一路行至大同探知鞑靼军在北边的威宁海子便选宣府、大同两镇兵二万人分路潜行获大胜斩四百余得牧畜六千余。王越因而封威宁侯领都察院事提督团营。

皇帝对汪直的奖励是不断提高俸禄。明太祖贬抑宦官的一个措施就是不使其有恒产“月支廪米一石足矣”1。后定宦官最高品秩为正四品按照制度每月俸米二十四石。以后为了褒奖某个宦官往往额外增加俸米。而汪直以缉事功加岁米二十四石以建州功加三十六石以威宁海子功加四十八石以黑石崖功加三百石前后累计增加俸米四百零八石。俸米增加的数额是宦官得到恩宠的具体体现。

汪直权势的增长受到普遍的注意。善于诙谐表演的中官阿丑在宫中佯醉谩骂左右称圣驾至仍谩骂如故或称汪公来立即惊走。问其故回答:“今人但知汪太监也。”他又在宪宗面前表演:着汪直衣冠持双斧行并说:“吾将兵仗此两钺耳。”1两钺一指辽东巡抚陈钺一即指王越都是汪直的亲信。

有的皇帝容不得大臣刚正严厉的直谏但却可以从市井俚语中悟出些道理。宪宗正是看过阿丑的表演开始疏远汪直派他外出总镇大同、宣府等处。不久汪直与东厂太监尚铭生矛盾。尚铭把汪直泄露禁中秘事的情况报告宪宗使宪宗对汪直更加疏远让他专门镇守大同。

朝臣利用汪直失宠的机会再次提出革去西厂。辅万安领衔上疏称“西厂存革实于人心治体关系最大”2。万安因向万贵妃献媚向宪宗献房中术以及在官场上的种种表现不但为士人不齿也为中官鄙视。但他奏罢西厂许多人认为他办了件好事。

西厂一罢汪直的命运也由此而决定。成化十九年(1483)六月汪直与总兵官许宁倾轧生隙兵部认为应早作处分。且不说文臣武将很少敢与镇守太监抗衡即使生争执皇帝也很少说太监的不是。这次宪宗却责备汪直不以“边寄为重”剥夺了他的兵权将他调任南京御马监太监。八月科道官再次劾汪直妄报功次侵盗钱粮擅作威福交结朋党。于是汪直被降为奉御跌入他政治生涯的最低谷。

在权势上升过程中突遭变故逐步跌落是痛苦的。但对汪直来说又安知不是幸事。远离皇帝远离政治斗争的中心使他得以在南京善终避免了其他权势者那样更悲惨的命运。

1《明太祖实录》卷六二洪武四年正月乙巳。

1《明史》卷三o四《汪直传》。

2《明宪宗实录》卷二二五成化十八年三月壬申。

第三节刘瑾刘瑾是明代最值得注意的太监。一方面在他当权期间制度为之大变“焦芳以阁臣与之比于是列卿争先献媚而司礼之权居内阁上”1。另一方面他执政所包含的内容比他之前的王振和他之后的魏忠贤都要丰富得多史家对刘瑾执政也要比对魏忠贤、王振更加重视。

“八虎”之景泰二年(1451)陕西兴平县一个姓谈的农民家中生下一个男儿几年以后他被净身送入宫中投靠一刘姓太监按照当时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