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1 章(1 / 1)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手段既保障了国家财赋收入又使百姓赋役负担均平。然而周忱推行平米法抑制了豪户不纳耗粮的特权触动了江南大地主的切身利益他们群起攻讦而明景泰帝即位后又对前朝重臣猜忌周忱于景泰元年被迫致仕。

周忱以后的均田改革均平江南官民田负担的改革是时代的要求大势所趋。所以“忱既被劾帝命李敏代之敕无轻易忱法”1。其继任者亦沿着周忱制定的改革方略向前推进。景泰五年陈泰继任江南巡抚鉴于“富室多轻额其重者多在贫下”陈泰“因以周文襄之法推广调停”下令论田加耗“民田五升之田倍其赋官田之重者止取正额。泽始均而赋不损上下便之”2。陈泰之后的继任巡抚李秉萧规曹随“一守成法”并制定了具体的加耗则例:亩征六斗以上田只征正粮不加耗亩征五斗以上田每石加耗一斗五升亩征四斗以上田每石加耗三斗亩征三斗以上田每石加耗六斗亩征二斗以上田每石加耗八斗亩征一斗以上田每石加耗一石五升亩征五升以上田每石加耗一石一斗五升。陈泰、李秉的论田加耗与周忱平米法相比尽管都是田无分官民一律加耗但周忱加耗无论科则轻重一律加征一石七斗而陈泰、李秉加耗却是“以赋之轻重递盈缩”科则重的官田加耗少、甚至不加耗科则轻的民田加耗多通过征收数额不等的耗米渐次实现官民田税粮的均平因而是历史的进步。但遗憾的是李秉之法“其例甚平而难于稽算吏不胜烦扰”1故其均平的实际效能大打折扣又加其上任不到一年即坐举知府违例罪被逮人去政废。接替李秉任江南巡抚的是崔恭他一上台就废除了李1《明史》卷一五三《周忱传》。

2康熙《松江府志》卷三二《名宦》。

1《明史》卷一五九《崔恭传》。

秉的改革“悉如忱旧”恢复了先前的论粮加耗苏州府吴江县每正粮一石征耗五斗2松江府“华亭县正粮一石征平米一石七斗或减至五斗上海县正粮一石征平米一石九斗”3。这种做法使得税粮越重加耗愈多“民嚣然不便”4。天顺五年左副都御史刘孜巡抚江南。他在增辟财源的基础上对官民田负担进行整饬。当时由于江南赋繁役重百姓纷纷逃亡许多重额官田废而不耕仅松江府就有四千七百余顷积荒田。刘孜奏定召佃荒田例“召民开佃不论原额。肥田亩税米三斗瘠者二斗谓之官租不起科加耗。民欢趋之芜秽尽辟”1。其垦荒所得羡米或用于抵充荒田虚税或用来资补正粮加耗。针对官民田负担不均刘孜因地制宜苏州府论田加耗“以陈(泰)、李(秉)二公所定酌为四则正粮六斗以上加一斗四斗以上加四斗一斗以上加五斗五升一斗以下加一石二升”2。松江府论粮加耗华亭县每石秋粮加征耗米七斗至四斗五升上海县每石加征耗米八斗五升至六斗。伴随着垦田面积的扩大苏州耗米“后亦稍减”而松江府正粮加耗也降至五斗。降至成化二十二年浙江常山人樊莹知松江府事。为杜绝田输运纳时仓场书手侵盗害人之弊樊莹“请革民夫俾粮长自运宽其纲用以资之”。针对当时“粮运纲费与供应军需皆出自余米既收复粜辗转重烦”以致运夫折阅逋欠积累的状况他令“夏秋税粮除常运本色外其余应变易者尽征白银见数支遣”3。其数“华亭县正粮一石加耗米三斗二升白银一钱五分;上海县正粮一石加耗米三斗三升白银二钱”4。樊莹的论粮加耗与周忱、崔恭乃至刘孜等人之法无甚差异但他将耗米折银在田赋制度史上还是第一次。其实正统以后以加征耗米作为均平赋役负担的手段逐渐为江南人所认同和接受。论田加耗依官民田科则高下定加耗多寡有利于耕种官田的人;论粮加耗依税粮多寡定加耗多少有利于民田拥有者。但就两种加耗方式而言其侧重点仅是田土的社会属性——官田与民田及与之相对应的税粮田地本身的自然属性如各地土质不同、产量高低悬殊、灌溉条件好坏等却被忽视。以松江府华亭县为例:中乡近郭在黄浦江两岸亩收不到一斗;西乡依泖湖多膏腴之田岁亩收三石以上;东乡滨海地高土瘠岁亩收仅棉花十余斤或绿豆几斗余1。纳税户为维护自身利益“东乡粮轻而收利薄此愿粮上加耗也;西乡粮重而收利甚厚此愿田2乾隆《吴江县志》卷十二《田赋》。

3康熙《松江府志》卷六《田赋》。

4傅维鳞:《明书》卷六七《土田志》。

1乾隆《吴江县志》卷十二《田赋》。

2乾隆《吴江县志》卷十二《田赋》。

3康熙《松江府志》卷二二《名宦》。

4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四《职官志》。

1何良傅:《与郡守刘沂东书》《明文海》卷二o六。

上加耗者也”2。依土地自然属性差异来确定不同加耗标准的呼声日益高涨于是便有弘治八年江南巡抚朱瑄的《分乡论田加耗例》的颁行。他规定按照土质的不同将松江府所属华亭、上海二县各分为东、中、西三乡各乡以统一科则征收耗米:东乡亩加耗一斗一升中乡亩加耗一斗三升西乡亩加耗一斗五升。后来又将东乡分为沿海、不沿海两则沿海亩加耗一斗不沿海亩加一斗一升。此外华亭县中乡亩复加耗一升上海县中乡亩加斗三升、西乡斗六升。3分乡论田加耗法以加耗之均求田粮之均它分乡论等与田赋科则轻重无关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均赋。但是由于松江“西乡之田大抵尽属士大夫之家”4将土地肥沃亩产较高的西乡田多征耗米这自然遭到了士大夫豪右的抵制所以弘治十一年新任巡抚彭礼即在松江恢复以往的论粮加耗。弘治十五年彭礼为缓解论田加耗与论粮加耗的纷争在松江知府刘琬的协助下制定出一套折衷方案:官田加耗于粮每石征平米一石六斗;民田加耗于田每亩征耗米一斗二升5。这种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其结果只能是官田民田税额皆上升。实践证明这种折衷之法很难行通故正德二年巡抚艾璞又恢复了朱瑄的老办法只是征收耗米略有下降。但正德六年新任巡抚张凤上台后再次改为论粮加耗。

自宣德到正德朝以加征耗米作为均平官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