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象进入一个梦境
敦勇轻轻屏住呼吸,悄悄地听着怀中雨的呻吟。(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淅沥的雨声固定了意念,敦勇在意念中进入一种不可言传的境界。这世道,红尘漫漫,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切尽在不言中,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
雨声中有一种凡间女人一样的娇滴滴,那声音鼓励着敦勇洋溢地融融地把美好的感觉放大到全身,那是人天合一的动作。进入境界,再反之,作用于意念。静静地坐在那里,那是一种姿势,一种表情,同时也是一种语言。在意念外化为表情的同时,由内向外由小到大的逐层扩展,湿漉漉的怀中有一份质朴,在质朴中感受辉煌,辉煌也终要归于质朴。由一而始,于一而终,敦勇想,意念中的爱也许就是如此。或许是悲哀,也许更多会是坦然。怀中低吟着一种声音:宁愿我怀着忧郁归去,象刚消失地那阵风,在悠悠的岁月中让每声叹息消失于你的梦,让每点笑声响于你的梦,曾为你献出的点点真爱在空气里流动。穿透你的心灵,追忆美好的时空。我抱在怀里,眼前只是一片炫目的白,周围出奇的安静。心里是长长的一声叹息,有些感情已成过往,有些往事只能回味。感受到了你的爱,以后就不会夜夜沉醉,夜夜噩梦。顾不了矜持,宁愿是一个放荡的女子,宁愿是一个乞爱的女子,低声下气,低眉顺眼,只是为了所爱的人哪怕一句不经意的问候,一句莫不在意的关心。心有灵犀的感觉,仿佛就是带着前世的记忆找你而来。妾发初履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为长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信柱,岂望夫台。敦勇静静地抱着感觉着怀中的晓华,一团湿雾浸湿了他的头发,滴到他的脖子。
稍顷,屋子内归于平静和平淡。
敦勇一个人呆呆地坐着,他知道晓华已经飘浮而去,但他依然沉浸在那团湿漉漉的雾里。似瑞草魁象琼蕊浆如草中英,那一种湿润高洁清雅,甘荠非予匹,真是竹孤空冉冉,荷弱浸田田。
敦勇闭眼睛,感觉着怀中的晓华微笑着站在他面前,无须任何语言,她的芬芳她的幽香把自己恬淡成一幅永恒的画卷。他觉得自己在情感世界的陡峭寒意中,怀中的那一团湿雾给自己增添了几分坚韧几分清香。她为自己聚集了火一样热烈的胸膛,提炼了水一样的柔情。那一时刻她漫卷青衣徐徐绽放,不躁不妄地把自己最美丽的生命最纯洁的芳香缓缓地释放。那一刻她的生命生动而灵秀她的生命壮丽而辉煌。敦勇知道,以后,她的生命也有了新的内涵,她的灵魂将飞扬在红尘之,会有阵阵清香,会更加迷人妖娆。妖娆,将是她的代名词,以后,不知的功力会提高多少倍。敦勇知道,以后,他们两个人的魂魄会契合在一起。从此,她的灵魂嵌入他的怀中令他独自暗香。她会为他下翻飞,尽情沉浮。翻飞之间,被她吸纳入肺腑深处的日月山川之珍露风雨寒霜之精华全然吐露。她的灵魂将变为永恒,她的锦若流霞的华服和芬芳的气息将会永在,她的魂魄会在季节变幻而顺其自然,一任时光从指间悄然地划过,自己从不会流失消散。
月儿裸露出洁白的手,72分队的营房被涂一片惨白的光,在经历与晓华的神交之下敦勇有些憔悴,镜中花、水中月,幻化成一道缥缈的幻影,急速掠过心房,折射出一心空旷。坐在桌旁,寂寞涌心头,越是回忆寂寞越是与他相伴。懵懂间,他又感觉到了晓华独特而又慵懒的气息,看到了她象蛇一般柔软和纤细的腰肢,她的每一个动作都似乎在勾人魂魄。他感觉体内有股气猛地从下向直冲,逼得他喘不过气来。他艰难地撇开双眼,不敢在注视那充满诱惑的身躯。他没有想到她会如此妖艳,如此不羁,全没有了昨夜的端庄淡雅。晓华向他飘浮而至的时候,他终于把持不住,深深吻他渴望已久的红唇,颤抖着把手扯向那缥缈的纱裙。怀中的晓华强烈地回应着他的动作,眼神逐渐变得迷离。在感觉到进入她体内时,他被瞬间快乐弄得不能自抑起来。
敦勇觉得自己象进入一个梦境,睁着眼睛打量窗外那片湛蓝的天空,他觉得那片天空象冲着他压过来,天要塌了。他疲惫地把头歪在胳膊,朦胧间,早晨的阳光照耀到了他的眼睛,在一片刺眼的金光里,他看见一条窄细的人影在朝他飘来。
“晓涵。”敦勇大声喊叫起来。
“敦勇,你怎么了?”敦勇睁开眼睛,眼前站着的却是元好问和少庄主。
敦勇知道他现在又回到八百年前的时空,他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恍若梦中。他记起晓涵已经和黄戎一块去找姝仙了,东儿和令改也随陈小贤去了汴梁。
“你们两个不是出去游玩了吗?”敦勇记得元好问是和少庄主一块出了庄园的。
“是的,我们归来时,听到你在喊着晓涵姑娘。”元好问叹息一声,“晓涵走了,是你让她走的。你对她说,要和她分手的。”
“我这样说了吗?”敦勇揉了一下惺忪的眼睛。
庄主点一下头,“你是说了。”
“可能是我醉酒了。”敦勇叹嗟一声,“日后,还是要把酒戒了。”
“文人哪有不喝酒的。”元好问哈哈笑了起来,“和少庄主说好了,想去汴京呢。”
“走,去就去。”敦勇点一下头。
却说成吉思汗听从长春真人丘处机的劝告,下令蒙古军从金国撤兵。但是,成吉思汗志在天下的理想是没有改变的,他在公元1225开始了回军灭西夏战争。西征出师之前成吉思汗诸子之间发生了一场汗位继承问题的争吵,察合台最先提出了术赤的出生悬案,他在醉酒时和术赤打了一架,说出术赤来历不明的身份。术赤,语意为不请自来的客人。当初,成吉思汗在孛儿帖生术赤时曾说这是个不请自来的客人。术赤是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骨肉,并非当时争论的焦点,其关键在于究竟由谁继承汗位。成吉思汗并不在意术赤的出身,他只是以为战事在即,孛儿帖却要生产,是影响打仗的。(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他考虑的是能否使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现在,旧事重提,在这场冲突中,成吉思汗要当机立断。
“我死之后,传位于三子窝阔台。”成吉思汗确定三子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他对耶律楚材说,“以后,由你来辅助他治理天下。”
耶律楚材点了点头,众将无人多语。从嫡子的选拔继位者,肯定是要引起王族的皇位之争。耶律楚材对这一点是心知肚明的。术赤是长子,当时关于此人是不是成吉思汗亲儿子的争论,在成吉思汗心理留下了阴影,耶律楚材知道,这个阴影一直将伴随成吉思汗走完自己的一生。察合台是孛儿帖生的二儿子,打起仗来不失为一个勇士,有不服输的性格。不过他生性鲁莽、好斗、残忍,成吉思汗知道他不是继承自己事业的材料。窝阔台是老三,论战功和勇敢他都不如两个哥哥。可是他比两个哥哥聪明,能体察成吉思汗的心思,为人也随和,从不参与兄弟之间的争斗,从不对继承汗位表现出任何热衷。正是这一点,使他得到成吉思汗的信赖,才下决心把汗位传给了他。
西征时成吉思汗对花剌子模的进攻采取了扫清边界,中间突破的战略。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马尔罕在不花剌以东,旧都玉龙杰赤在不花剌西北。国王驻新都,母后秃儿罕驻旧都,蒙古帝国征服的部落与国家,成吉思汗首战的目标是攻取讹答剌等边界城市,同时亲率中军进攻不花剌,目的在于避实击虚,从中间突破,切断花剌子模新旧二都之间的联系,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战争的起因是为了几个商人,本来成吉思汗是不想开战的,但花剌子模却和成吉思汗较了劲。那场战争打得最激烈的地方就是讹答剌城,海儿汗最后被活捉。成吉思汗为了给被杀的商队和使臣报仇,融化了银液灌在他的眼睛里。摩诃末国王之死花剌子模在当时的中东地区相当强大,他们的国王摩诃末算端,号称世界征服者。中东地区和相邻的欧洲诸国都十分惧怕他,连斡罗思的不少公国,也常常被他们袭扰,以致花剌子模的集市常常有斡罗思人被拍卖。摩诃末不可一世、目空一切,他除了对母后有所忌惮之外,将西辽人、乃蛮人全不放在眼里。对于蒙古人,开始他知之甚少,太后的兄弟海儿汗贪财害死了蒙古商队,他并不赞成,也不知情,但因为太后支持国舅,他也只得以强硬的态度对待蒙古的使团。当时他真的相信那是一群野蛮的异教徒,骑着象兔子一样矮小的马,根本不堪一击。他第一次在西辽边境同者别率领的蒙古小股部队遭遇的时候,才领略了蒙古人的战斗力。摩诃末国王拒绝了集中兵力决战的正确建议,采取了分兵把关、城自为战的被动挨打的战略。而当蒙古大军日益逼近时,他又放弃首都,放弃天险,率众逃跑,从未组织过一次有效的抵抗。成吉思汗命令者别、速不台率军追击摩诃末。
“你们要像猎犬一样咬住自己的猎物不放,即使其躲入山林、海岛,也要像疾风闪电般追去。”
速不台在作战中瞎了一只眼睛,他领命而去时就下定决心人摩诃末杀死。速不台一直把摩诃末追到一条小河里,并把的头按进水里不松手,直至水里的人不再动弹。他领兵朝西一直打下去,打到多瑙河时,见前方雾气大得伸手不见五指,心想,这次一定是打到天边了。于是,才下令撤军。走一路,杀一路,他采取的办法依然是屠城。
举世惊黄祸,至今欧洲人提到独眼战神速不台还是心有余悸。
摩诃末死后,躲入山林的秃儿罕王后被迫投降。
者别和速不台挥军北,进入钦察草原与斡罗思地区。
术赤与察合台意见不合,玉龙杰赤久攻不下。
成吉思汗得知消息后,寝食难安,常一个人喝闷酒。耶律楚材来到窝阔台帐中,他直截了当地对窝阔台说出也自己的看法。
“三王子,现在,正是你大显身手的时候。”
“耶律先生,我正有此意。”窝阔台叹息一声说,“只是玉龙杰赤有大雪山屏障,易守难攻。”
“这是一个难题。”耶律楚材见窝阔台一个人喝着闷酒,便坐在他身边。
“如果不是术赤和察合台各怀异志,这个仗不会打到这个份的。”窝阔台感到十分郁闷,他已经带些醉意。
耶律楚材点一下头,他不知道用什么话来安慰窝阔台,因为窝阔台所言极是,现在,成吉思汗的大王子和二王子意见不一,却要共同作战,真是貌合神离了。耶律楚材既然愿意归顺成吉思汗,他对成吉思汗也作了一些了解。他知道,那时叫做铁木真的人在9岁那年,父亲带他到弘吉剌部去求亲。弘吉剌部的智者德薛禅将自己的女儿孛儿帖许配给铁木真。但也速该在返回蒙古草原途中,被塔塔儿人的铁木真兀格之子札邻不合毒死。也速该临终前要求其部众,将来为他报仇时,高于车轮的塔塔儿人要统统杀掉。也速该死后,铁木真一家在草原艰难度日。诃额仑夫人将家族振兴的希望寄托在铁木真兄弟身,尤其是长子铁木真,希望他能成为将来蒙古部的首领。但铁木真的异母弟别克帖儿并不服从他的权威,已经有了领袖感觉的铁木真是不能容忍这种挑战的。铁木真13岁那年,几位小兄弟偶然发生了一次抢鱼抢鸟事件,铁木真和哈撒儿与别克帖儿发生冲突。铁木真和哈撒儿一前一后,射死了别克帖儿。母亲悲愤地责打他,教育他说现在除了影子之外没有伴当,除了马尾巴之外没有鞭子,越是在这种时刻,越应该兄弟一心,这样才能担负起振兴家族的大业。经过母亲的教育,他真诚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永不忘记母亲的教训,一定要团结一致,为家族的振兴而团结奋斗。铁木真16岁那年,主儿乞人盗走了铁木真家的9匹银合马。铁木真在追马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位知心朋博尔术。后来博尔术成为蒙古汗国的一员名将,成吉思汗手下的四杰之一。塔里忽台本来以为铁木真一家一定会被饿死,不料诃额仑却领着孩子们熬了过来,铁木真长成了少年英雄。于是他听从祖母的指教,以长辈教训晚辈的名义,借口铁木真射杀了弟弟这件事,要捉拿铁木真。塔里忽台企图用铁木真的人头祭天祭山,铁木真却打伤看守逃走了,闹得那位老太婆死不瞑目。在此生死关头,铁木真巧遇合答安一家。合答安是塔里忽台捅马乳奴隶锁儿罕失剌的女儿,她心地善良,冒着生命危险搭救了铁木真,并根据遇客婚的传统,二人在羊毛堆里产生了一段难忘的情缘。铁木真对恩人加恋人的合答安发誓说:如果能活着逃出去,将来一定要娶她为妻。而作为奴隶的合答安知道铁木真已经同弘吉剌部的贵族女儿孛儿帖订了亲,少女的心里只有一个心愿将来你真有了出头之日,让我做一个奴婢,侍候你一辈子!与塔塔儿部阔亦田之战后,铁木真少年时代的救命恩人和情人合答安终于来到铁木真身边。这时合答安已经是近40岁的妇人了。可是她一刻也不曾忘记过铁木真,多少次为了他的平安而祈祷,为他的成功而喜悦。铁木真也不曾忘过合答安,不料刚一见面,自己的部众便杀死了合答安的丈夫傻骆驼,铁木真非常内疚。其实,合答安对自己的丈夫是无所谓爱也无所谓恨的,她是个奴隶的女儿,一个女奴还敢奢望按自己的意愿谈婚论嫁吗?只是她厌恶傻骆驼跟随塔里忽台与铁木真为敌而已。铁木真知道合答安成了寡妇,便想实践自己的诺言,纳她为侧妃。合答安深爱铁木真,正因如此她拒绝了铁木真。因为她不是施恩图报的人,她知道铁木真这时需要的是年轻貌美的侧妃来调节由于血腥的厮杀带来的压力,自己还是坚持实践自己的心愿,给铁木真做奴婢,侍候他一辈子。于是她以特殊的身份成为铁木真的一个家庭成员。不过铁木真并没有把她当奴隶看待。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突如其来的灾难,铁木真母子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而是不息地奋斗,勇敢地抗争。在危难中铁木真结识了几个可以生死相托的知心朋,1岁时,弘吉剌部的德薛禅根据原来的婚约,将自己的女儿孛儿帖嫁给了铁木真。但美好的生活仅仅过了几个月,他的妻子就被昔日的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抢走了,并被强迫与赤列都之弟赤列格儿结合。铁木真杀父之仇未报,蔑儿乞人的夺妻之恨又降临到他的头。为了夺回自己的妻子,他面对不儿罕山向长生天祷告,决定向强大的敌人蔑儿乞部开战。现实的利害冲突引起草原各部的分离聚合,失去了心人的铁木真不得不寻找可靠的盟。当时的草原英雄克烈部的脱斡邻汗王汗和札答兰部的札木合为他最初的振兴贡献了力量。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铁木真才打败了蔑儿乞人,夺回了妻子。在回军路,铁木真的长子降生了,铁木真感到这是个不速之客,于是起名为术赤。实际是他对术赤的血统产生了怀疑,从此埋下了父子兄弟不和的种子,也在成吉思汗心理形成了阴影,这个阴影一直伴随他走完自己的一生。
“三王子,其实,这一仗关系到大军能否进退,如果你能在此一役大显身手,对你以后继位是大有好处的。”耶律楚材劝窝阔台的时候,自己也端起了酒杯,他知道此役很难取胜,不占天时,也不占地利,现在,又失人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