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34 章(1 / 1)

敛财人生之新征程 林木儿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出的晚。像是十三岁之下的,在书院要学足七年。而年长的那些一般都是两年。用两年换一前程,为这个跟人家孩子较劲

因此,有侥幸的,有觉得懊恼的,但看看别人的卷子,再想想自己答的,也都服气了。有些人甚至拿了笔墨,就在当场抄呢。抄回去做参考,自己参详参详,明年还得继续考。

录取是录取了,可都没有名次,而且分的科目也不同。

像是刘墉,直接被分到了经院。他自己都纳闷呢,何为经院

学五经吗从没听说过将四书五经分开的呀。

要真是学五经,他就得考量考量,是不是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而纪晓岚则是惊喜的,什么艺院不艺院的不要紧,进来就行,进来就行。

弘旺也问边上的弘晗:“你分哪了”

弘晗含糊,“谁知道呢”

弘旺自己被分到商院,他去找弘晗的,结果弘晗被分到了农院。他都惊呆了,“你怎么分去那儿了”

弘晗有什么办法呢他这不是闲着没事,就是在家里养养花吗当年好歹显赫过,府里名品都有。花卉培育的好了,用来送人能省钱,要是有人愿意花大价钱买,还能叫管家偷偷的往出卖。然后这么些年,他还真就不知不觉的有了一手养花的手艺。怎么种庄稼的题,他答不上来,但怎么肥田,怎么浇灌,怎么嫁接这些他都懂。然后干脆都写上去应付差事,总不能交白卷吧。结果分农院去了。

干啥呀四叔这是叫自己种地去呀

弘旺正要开口嘲讽,就听见有人吆喝,“领书了领书了中考的可提前领书了。”

刘墉迈步走过去,他倒是要看看,此经跟彼经有何不同div

第379章 故国神游(40)三合一

故国神游40

刘墉就发现,书院虽是才设立的,但里面丝毫不乱。就比如叫领书去,然后对面的走廊里,隔一段的外面就竖着一个招牌。什么商院、农院、工院、理院、数院、艺院、儒院这么一大串过去,刘墉愣是没找见经院在哪。

当然了,比起那边,这边的人就不算多了。可见录取的比例也不是那么多。

刚才他只顾着找自己的名字,倒是也没看经院还有谁。

他这么一路走,走廊里走了一遍,还是没有见到经院。

这倒是奇了

转脸过去,看见了果亲王。他像是瞅热闹似得来回的转悠,就抬脚过去打算问问。

弘曕惊讶,来回的打量了一下刘墉,眼里闪过一丝艳羡:“经院那不用找了,经院无书本。”

无书本学什么

弘曕朝走廊的尽头指了指,“你过去问问,那边有专人负责应付各种问题。”什么话不能从自己嘴里说,有时候身份特殊是这样,开口的话必须是要负责的。

刘墉朝弘曕拱手,让到边上请弘曕先行。

弘曕欠了欠身,表示礼遇,这才抬脚继续转他的。

刘墉只觉得对方这个姿态叫他觉得哪里怪怪的,但这会子人来人往,他也顾不得了。奔着走廊的尽头而去。

到那边的时候,桌子后面坐着的人,这人刘墉还真认识,宗室众人。好像是弘旺的儿子。之前在外面遇见弘旺倒是有过一面之缘。

而此时,桌面围绕着几个人,好似都在问经院的事。

“为何没有书本”

“所学内容为何”

刘墉没往前挤,只看围着的几个人。年纪有二十多的,也有四十上下的,有穿着粗布的,也有锦衣华服的。最前面那位侧过脸来,他还真认识。

这不是高斌的侄子吗对当年宠冠后宫的高贵妃就是此人的堂姐。他叫高晋,不是正经的科举出身,但却早就被万岁爷给了监生的身份,然后做了官了。知县好像都做了好几任了。怎么现在在这里

他忙抬手打招呼:“高大人还真是您幸会幸会。”此人随他叔父去自家的时候,他们见过。每年都见那么一两次,不熟,但也肯定不是生人。

高晋见到刘墉却毫不意外,笑的特别爽朗:“是贤弟啊还想着跟你结伴过来,不想没看见你的人。”

刘墉惭愧,到底是人家更老道,他之前只思量着经院的事,当真没注意榜单。他一脸的苦笑,“高大人,您见多识广,这经院根底如何,还望赐教”

高晋摆手,当真不知。不过还是低声道:“贤弟没看榜单,此次经院中榜人数最少,包括你我而二人在内,只七人而已。”

刘墉眼里的流光一闪而过,怪不得高晋对自己如此热情。按说,以他的起点和圣宠,以及经验和高家的人脉,还有这比自己要年长不少的年纪,原也不用如此。

正说着呢,远处跑过来一个二十上下的小伙子,“敢问经院”

话没问完,肃英额就起身了,“经院的都来齐了”

刘墉左右看看,果然等着的包括他在内只七个人。

“王杰孙士毅伊尔根觉罗桂林高晋刘墉蒋鼎朱珪”

正好七个人。

然后七个人面面相觑,站在这里很快就能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那就是他们之间的年岁察觉好像有点大。年纪最大的高晋四十多了,县令卸任之后正等着安排呢,然后考来了。而年纪最小的朱珪,才二十冒头的样子。高晋的儿子好像都比朱珪大

其次,满汉比例问题。这里除了那个桂林和抬旗的高晋,其他人可都是汉人。

再次,出身上,有勋贵外戚出身,有高官子弟,还有好像是寒门出身吧。

王杰和孙士毅这二人也就是二十六七、三十上下的年纪,气宇不同与一般人。可只看衣着便知道,这二人出身绝对不高。

所以,录他们入经院,标准是什么呢

肃英额从每个人的脸上扫过:“诸位之前问的问题,在下统一说。经院是什么,这还真不好说。只是老圣人定为经院,那便是经院。另外,之前诸位问我开课之后学什么,这个在下倒是知道。这么说吧,老圣人讲什么,你们学什么。皇上讲什么,你们听什么。其余的课程,老圣人定了谁来讲,诸位便听谁讲便是。至于课程安排,这里只有课程时间安排,内容随机。至于教课的先生,除了老圣人和皇上,剩下的不确定。可能是名儒大家,也可能是田里的老农。可能是朝中诸位老大人,也可能是将作监里的小工匠。书院选择学生,学生也有权利选择书院。若诸位对这样的课程安排心存疑虑,可以选择退出。”说着,就看向七人,等着七人的决定。

这需要却衡量吗

如果只是老圣人授课,那确实得要思量一下。毕竟老圣人的人圣人未必用呀。可如今听这意思,圣人和老圣人都会亲自授课那这意义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万岁爷来的少或是不来,但只要挂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