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33 章(1 / 1)

敛财人生之新征程 林木儿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些用处的吧。

在这种事上四爷不是很计较。

那边纪昀不知道他的卷子已经被御批了,这会子往出走的时候还朝弘旺笑了笑。若不是这个场合,他真想凑过去跟这位咬一口嚼无数下的仁兄好好的聊聊。

弘旺目送纪昀离开,默默的记下这个二百五。提前交卷这么随性的事,敢当着四伯的面做,实在是佩服你有这样的狗胆。他反正是要磨蹭的,第一个交卷的他不做,第二个他都不敢做。等着各个学舍陆陆续续的都有人出来了,他才把最后一点饼子塞到嘴里,然后回考场去了。

他就奇怪刘墉为何不交卷,结果路过的时候扫了一眼,刘墉那最后一道题答的剩下两行空白了,应该是答完了吧。那般的洋洋洒洒,还真敢写弊端

啧啧这又是一个狗胆包天的竟然敢相信弘历那喜怒无常的小人。

他整理卷子磨磨蹭蹭的,等着交卷。眼看那沙漏就要到点了,他都侧着身子准备动了,突然,刘墉像是才想起什么似得,提笔就写,字迹目测很潦草,明显时间不够的缘故然后那两行都没写完,前面就宣布:时间到交卷。

考生排队出去,一个挨着一个。

刘墉这才装似慌乱的收拾卷子,然后坠在最后。

弘旺都从里面出来了,这才反应过来:刘墉这个狗东西,故意的他看似答题了,可前面洋洋洒洒落在卷子上的一定都是能写的。不能写的不是人家不写,是实在没时间写了。

都说胥吏滑似油,能做官的,能把胥吏收拾利索的,这些人比油还滑溜。

此时,天已经暗沉了。秋雨轻飘飘的,往下落着,多了几分凉意。x

天是冷了,但气氛却是坛地位不低,其子文采斐然也是当然。

再接下来的名字里,一串串的,都能说出来历。祖宗几代人都能扒拉出来名姓。

这个排名是分年龄组的,二十岁往上是一组,十三到二十又是一组,十三岁往下是另一组。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十三岁往下的寒门占的名额明显多了。可再细看名单,这些孩子多是之前就在这边书院念书的孩子,受到的教育本就不一样。

四爷点了点名单,“得有个寒门出身的代表人物。”

林雨桐拿着名单沉吟半晌,就低声道:“其实我想到个人,只是此人瑕疵太明显了。”

四爷皱眉:“谁”郑板桥算一个。文人中算是有些名声,虽做过县令,但出生时他家已经是家道中落了。

林雨桐说的并不是此人,她点了点纪昀的名字,“与纪昀齐名的另一人。”

北纪南袁

“袁枚”四爷一拍脑袋,想起了这么个人。

此人出身确实是不高,他父亲只是给人做幕僚的。而且也不是给什么了不起的人做幕僚,只是小县令之流做幕僚的,确实算是寒门。而此人才华确实出众,二十四岁便中了进士,还点了庶吉士,很得当时的大司寇尹继善的赏识。两人都是爱作诗吟诵的性子,之后便相交莫逆。后来尹继善去东南任上,他还在其麾下做了几年知县,直到前年才因为不喜官场那一套辞官了。

辞官之后他自己弄一随园。这随园很有些名气,人家不仅有美食还有美人,因而颇受文人喜欢。像是后世的里写的弄一园子,吸金等等的,那都是作家在后世的见识基础上虚构出来的。但是人家袁枚是真自己这么干了,而且还干的很成功。钱也是大把的赚。

此人还收徒弟,收男弟子,更多的是收女弟子。

但却有个才子都有的毛病好色而且是荤素不忌,男女通吃的那种。

此人文气足,但若是这人进了书院,可不是好事。以后的婚姻制度,婚姻道德等等,这都是要在潜移默化里去影响和塑造的。只凭着这一点,林雨桐就觉得,这人虽然名气大,但是她是真不想要。

四爷便懂了,“你想到袁枚,是因为袁枚的妹妹。”

对袁枚的妹妹们,都是名动江南的才女。女子学堂总也需要人的,可女先生却难找。袁枚的妹妹袁机,才女是真。但林雨桐知道她,不是因为她的才名,而是因为她是在清史稿列女传中出现的人物。出现在其中的女子,无一不是悲剧的,那上面宣扬的都是所谓的贞洁。林雨桐想用她,不是因为她贞洁,而是刚好她出身不高,有个文坛颇有名声的哥哥袁枚,本身也有些名声,而且,贞洁在时下是好名声,短期内于女子书院是有好处的,可以阻挡一些酸腐文人的攻击。

当然了,另一方面,也能替四爷向外传递一些信号。总比直接用袁枚的好。

至于女子学院成立之后,教些什么,学些什么,那别人便也管不着的。

四爷点头,“就这么办。”

林雨桐没直接找什么袁机,也不是下什么旨意,她给尹继善的夫人写了一封信。尹继善的继室夫人是鄂尔泰家的闺女。这个鄂夫人倒是跟尹继善性情相投,也是很喜欢吟诗作对,算的上是一位才女。若是她在京城,林雨桐也会请了她来。此次写信,是因为尹继善跟袁枚关系莫逆,这事请她去办,让她将请先生的那一套一定得摆足了。在江南风雨如晦的时候,这个看似不大的举动,一定能安抚更多的可能跟伪稿案有些瓜葛的文人。

这信,林雨桐直接给弘历,叫他夹在公文里传递。并没有私下里跟大员家眷联络。里面写了什么,随便看便是。

这般的坦荡,当天夜里,这份书信便夹在公文中,走的是六百里加急。

得回复还有些时日,但眼下,书院明儿就该放榜了。

四爷不仅要放榜,而且将每个考中的人员的试卷进行了誊抄公布,一早起来,长廊里就抬出一个个公告板,上面密密麻麻的贴着文章。

上面还带着批注,你们谁不服,欢迎指正出来,公开辨一辨嘛。

这确实闻所未闻的。

弘历跟傅恒混在其中,弘历就跟傅恒道:“如此这般,科举就越发不好操作了。”

文章这东西,不好评判。要么不会有文无第一的话。它也很容易受主考官个人喜欢的影响,这就有了很多不公平的因素。

这边只艺院和儒院那边,评判的时候容易有偏颇,其他的丁是丁卯是卯的,你答的好的,批注会赞你,说明录取你是看中你的什么长处,但是也指出你的不足,说一些瑕不掩瑜这样的话。有理有据的情况下,有什么好争的

况且,里面有年纪大的和年纪小的分组。有些说年纪小的凑什么热闹,但书院早前就说过,有些人入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