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 章(1 / 1)

南冥有鱼 柏舟660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几个蒲团几乎不够用,跪拜许愿的人们一茬接着一茬,谁也不知道里面供着的神灵是否听得清嘈杂的人间愿望。

  苏泉走到正门前,只见殿内幽黑一片,供桌上两只细细的白瓷瓶各养了一束香花,三支高烛几乎不起烟气。后面正中的神龛很高,从这个角度看去被梁柱遮挡了一部分,外面罩着一层暗金色的菱纱,只依稀看得出一个人形的影子。

  苏泉眯着眼望了一会儿,正在犹豫着要不要隐了身进去一探究竟,一只手忽地伸到他面前,一个签筒里盛着几十支细长的竹条,一个低低的声音问道:“求签吗?”

  苏泉撇了撇嘴,克制住转头的冲头,抬手佯装去接那签筒,半道上一转,猛地捏住了那人手腕:“神君,今天这么有闲情逸致,装半仙呢?”

  来人手腕一抖,一支竹条“啪”地落在地上。

  苏泉拉住他就往旁边走,钟樾被他拽着跟在身后,轻轻叹了口气:“你不想看看签上写的什么?”

  神祠两边的松林不知年岁几何,高耸参天,密不见云。来上香的人们少有走到幽暗的树林中的,一转过殿角的椽柱,人声顿时稀落下来。

  苏泉颇带挑衅地一掀眼皮,不带笑意的眼尾隐隐锐利:“有什么可看的?随便一猜就知道,我今日铁定是红鸾星动,不是什么竹签能改的。”

  天上的红鸾星官蓦地打了个喷嚏。

  钟樾目光复杂地望着他。

  苏泉话说完,又有点忍不住好奇,勾了勾手指,那竹条出现在他指间。他低头一扫,大失所望:“这似是而非的说的是什么?”

  “这就要问你求的是什么了。”

  苏泉抿了抿唇,手指用力一捏,强笑道:“神君千方百计把我骗来这里,莫不是想靠解签从我这儿赚一笔钱吧?”

  那竹签在他手中灰飞烟灭之前,钟樾还是看清了上面的十四字:假借四大以为身,前境若无心亦无 。

  钟樾沉默片刻,开口道:“苏泉,有几句话,其实我也可以让优波离带给你,但我还是想亲口对你说。”

  苏泉靠在墙边,眼神有点放空,越过他的肩膀看着松林里:“那是,情情爱爱的事,你找个和尚带话多不像样。”

  钟樾:“……”

  这人真是,想好好跟他说几句话,他非得打岔。成何体统!

  苏泉大发慈悲:“你说吧,我听着呢。”

  钟樾假装没看见他在袖子底下蜷了蜷手指:“我以为,就算你发现我有事瞒着你,你也该听我解释,起码问我一句,而不是一走了之,然后去酒楼里与一个凤眼莲花妖喝酒?”

  苏泉一呆,满脸都是不可置信:“你就要说这个?那我以为,就算我一走了之,你也该意思意思挽留我一下,而不是跟踪我——更何况,身为一个神仙,没人告诉过你,随便窥探妖族原身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吗?”

  钟樾被莫名其妙的最后一问突袭,也跟着一呆:“是吗……确实没人告诉过我。”

  苏泉简直被他气笑了,当场就想拔剑跟他好好过上千儿八百招的,再来好好说话。奈何钟樾脸皮不如他们一开始认识的时候那么薄,已经迅速转了话题:“我要跟你说的不是这个。”

  苏泉脸色微微一变,插科打诨的时候,他甚至有那么一瞬觉得不如就这么过去算了,什么秘密他也不想知道了,但钟樾还是执著于把话撕开。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看起来对一切都淡淡的,可认真的时候谁也不可能阻止他。

  图穷匕见,谁都知道开玩笑没法跨过那道坎。

  苏泉垂着眸,眼里落进他的衣袖,烟灰色的中衣袖口有一点翻折。他很自然地伸过手去替他捋平了。

  钟樾轻轻地一翻手,就势将他的手捏进了掌心里:“我会告诉你,那个谶言是什么,我又是个什么……听完之后,我想你会有自己的判断和决定。”

  “从苏城出来,一直到潼镇,虽然地势上没有太大的起伏,可是河流弯曲,你常常走水路,便有一种错觉,仿佛这座山离苏城更近。但其实它在苏城与潼镇之间。”

  那又如何……

  苏泉随意点点头,等他继续说下去。

  “潼镇阡陌农桑,不是富庶繁华之所,但灵气大盛,是个不凡之处。如果你阅过羲和所写的天界轶闻,或者听过七叶窟传法的历史,或许就会知道真佛曾在潼镇说法。”

  苏泉想起行云阁所在的那一条街侬语软糯、莺燕纷飞的样子,忍不住皱了皱鼻子。

  钟樾大抵是看出了他的想法,解释道:“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

  真佛每一次带着弟子们下降人间,除了弘扬道法,也是在历自己的劫。修行时的百种疑惑、千念挣扎,终究还是要从世间亿万苍生里获得解答。

  佛法是不能解人间灾厄的。人间数不尽的苦楚可以从佛法教旨中得到慰藉,勘破蜉蝣朝生暮死般一瞬的伤痛,但并不能使其愈合。

  无论是天界还是佛家,救世之手只管星辰倒转、六道逆行、三界混乱,小小人世发生了什么,都是顾不上的。

  但真佛就是在那一年亲眼看见了一场“微不足道的”的灾难。

  天雨连绵,白水河暴涨,整个下游洪水肆虐,灾民流徙,千里无人烟。这一切发生在眼前的时候,并不仅仅是在七叶窟里点起一炷香便过去了的一叶瞬景。

  真佛化作凡人样,领着弟子们在潼镇为伤者医治,为饥者施粮,然而外面溺亡的、饿死的、病死的不计其数,遗体漂在浑浊的水中,甚至来不及打捞埋葬。苏城、潼镇二地以土筑坛,幸存者拖家带口,没日没夜地叩首哭祷逾二十日,而天雨不绝。

  二十日后,弟子们再也忍不住,向真佛进言,求停雨以救难。第一个是优波离,最后一个是迦叶尊者,但无一例外,佛没有点头。

  第二十三日,苏城和潼镇的司雨仙官也上了祷坛,但阴云盘旋,暴雨依旧。

  雨水来自白水河上游,那是神妖两族地盘,根本不是小小司雨仙官所能撼动。

  第二十五日,潼镇内已经彻底无法栖居,人们无可奈何,佛家弟子带着凡人们削木、竹以为筏,上了一座不知名的山暂时落脚。那山顶青松成林,华盖如殿。

  这一次他们不再有时间和精力筑坛,凡人们跪倒在松林之外,祈求上天放他们一条生路。

  佛家弟子们正在半山腰收拢那些竹木筏,将更多人拉上岸边,没有人发现真佛在那一刹终于动了恻隐之心,在凡人之中轻轻合掌,向着他们跪拜的同一个方向低首一念。

  远在潼镇和苏城的两座祷坛遽然坍塌,连日阴雨的这片天承不起真佛一念,猝然破溃,雷电自天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