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 章(1 / 1)

平南王府凭男记 初吻江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表现山行行旅途中的一个截图,是马远“一角”画风的体现:

  覆山大雪,一片茫茫,拂晓时分,行旅者行于山坡下,只见他弓腰缩首、袖手踮脚、不胜其寒,他肩扛木棍,棍挑雉鸡,正在赶着前面的两条驴子,两条驴子一驮木炭,一驮干柴,画面之中木炭和干柴的出现,更反衬了行旅者的寒冷,驴子在严寒缓步前行,周围枯树寒枝,偶存白雪。整个画面一派寒意,冷峻静穆。

  “但是这幅画同时也体现了一种精神,一种迎风而上,不畏艰苦严寒的态度,相信寒冬会过去,春天会到来!”赵仁河热血有点上头,挥舞着小拳头道:“我出身不好,但是我可以努力,科举取士,为我亲娘争得凤冠霞帔,诰命身份!为我自己博一个出身,趟出一个锦绣前程。”

  李钊没想到一幅画,还是一副拙劣的仿画,竟然包含了这么多东西在内。

  尽管他很聪明,尽管他从小就受到最好的教育,但是他终究是一个十岁的孩子。

  长在高墙大院内。

  赵仁河呢?

  三十来岁的人了,又是来自那个信息大爆炸的世代,就算还是一个小豆丁的外壳,可他也有一个成熟的灵魂。

  早在去书画展览的时候,就看到过仿画,那个时候画的还不如渣爹画的好呢。

  那解说员,说的比他还要激情四射!

  他这算什么啊?

  “我跟我爹爹都一样,我们都是庶子,都是行三,可是我爹爹也是进士及第,也在军中效力,他是一个书记官,呵呵呵……虽然文人在军中混得不太好,但总归是有朝廷的任命,将来我们家要是出府自立,那也是官宦人家啦!”赵仁河看对方目瞪口呆的看着他,立刻脑袋一清醒,讪讪的笑了笑:“我吓到你啦?”

  “没有,只是没想到,你父亲对你期望如此之深。”李钊倒是羡慕了一下赵仁河:“两边的对联也是他写的吗?”

  赵仁河看了一眼对联:“那个,是我跟我爹爹一起写的……。”

  当时为了跟渣爹有共同语言,赵仁河在渣爹的一本书里头,找出了一对绝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然后横批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字。

  看起来有些不古不今的,但是很符合赵仁河这个年纪的“古代小孩”风格。

  “你很爱读书吗?”李钊好奇了,他虽然出身好,也没必要非得读书,但也是要读书的,并且教导他读书识字的先生,都是博学鸿儒。

  可他更喜欢习武,话说他的武先生更得他的喜欢,逢年过节,武先生们的赏赐要比文先生们多一倍。

  “谁爱读书呢?”谁知道赵仁河却皱起了眉头,整张小脸也成了个包子样:“可是不读书,我有什么出路?当然是要读书识字,将来科举取士才能博一个出身,不然难道要我习武?”

  “你们家不习武的吗?”李钊惊讶了:“平南王府是从武起家,军功封爵!”

  “习武?谁教啊?”赵仁河一摊手:“我倒是想学,可是哪儿找师父教导我?我爹爹只会之乎者也。”

  “你想学武?”李钊收起了惊讶的表情,比较在意的是赵仁河想学武这件事情。

  平南王府三代没有摸过军权了。

  府中弟子也多数都是科举取士。

  然后安插在平南水军大营里头。

  不过在皇帝看来,这也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是,平南王不担任水军统帅三代了,可平南王府在平南水军大营里头,那也是威名赫赫,余威尚存。

  多少大营里的将帅,都是出自平南王府的亲卫子嗣?

  就说现在,平南水军大营里的左翼大营,带兵的都是平南王府曾经的亲卫,以及亲卫的后代。

  后勤大营更是掌握在姓赵的人手里头。

  兵卒不是姓赵的,但是姓赵的是管理,是书记官,是后勤说了算的。

  这带兵打仗,后勤可是重要之地,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卡住后勤,就是卡住了整个大营的命脉,要不然,平南王府也不会这么痛快的交出兵权,表面上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私底下却依然将平南水军大营卡在手里头,这也是为什么,三代平南王都没有摸过军权了,依然是受到朝廷重视的原因。

  平南王赵家都是高寿之人,这接二连三的有人去世,皇家不能不有所表示,所以他就来了。

  “我这样的身材,你觉得我学武能成吗?”赵仁河按了按自己的小胖胳膊:“我呀,就想锻炼一下身体,我听我爹爹说,科考取士,是要进考场三天的,那可是很难熬的呀!”

  以前赵仁河真的跟人去参观过古代所谓的“贡院”是个什么样子,说实话,地方都不如家里的洗手间大!

  而且条件非常恶劣。

  要生活自理,在里头待三天,还要答卷,我的妈呀,要不是地方不对,他都以为是野外生存了好么。

  “虽然是科举取士,但是自开国皇帝下令以来,我大顺的科举很是改了一些,不像明朝那么恶劣了。”李钊却道:“但是一个健康的身体还是要有的,不软如何能过得了关?”

  “啊?”赵仁河目瞪口呆:“大顺……么?”

  可怜赵仁河,一个三十来岁的写手大叔,穿越过来七年,才知道自己生活的朝廷,叫大顺。

  但是,他飞快的想了一下,纵观华夏五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也没有哪个朝代叫大顺的啊?

  李钊一脸的黑线:“你不会连朝廷的名号都不知道吧?”

  “我、我虽然七岁了,但是一直在家里守孝,都没有去过学堂,爹爹说请一位年高德劭的老堂叔祖给我启蒙。”赵仁河低头,一双小肉手捏着身上的衣服带子:“这些我都还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家是平南王府三房的人,我爹爹,以及我嫡母,姨娘,和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隔壁房的堂哥我都认不熟……那个,你别笑话我呀!”

  “我不笑话你,我也就比你大了三岁而已,我十岁了。”李钊有点不好意思的道:“我来之前,听说了平南王府的事情,几位老人都是高寿,可你们都已经是玄孙、曾孙了,还要守孝?”

  守孝一般都是孝子守孝三年,也就是二十七个月而已,这帮人怎么全都照着孝子的规矩守啊?

  按照守孝的制度,这帮人最多守三个月,半年就够孝顺的了,一年就已经是很孝顺了,结果他们守孝竟然按照孝子的方式来算,这是什么?

  孝心可嘉?

  “哦,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前些年,我还要穿绿衣服,戴绿帽子……。”赵仁河哀怨的道:“绿帽子,你知道吗?”

  “……知道……噗!”得,李钊终于笑了,而且还很过分的笑出了声:“哈哈哈……!”

  “幸好我们这一茬儿的玄孙都年纪不大,要是我父亲他们那样的年纪,再带个绿帽子什么的,我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