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7 章(1 / 1)

平南王府凭男记 初吻江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别人的,可是后继之人全都是武阳帝跟平南王的人,以后他们的势力自然是土崩瓦解,毫无起伏的可能。

  武阳帝登基至今,多少官员落马?多少官员被撤职?不是贪污腐败就是能力不行,彻底实行了“庸者下,平者让,能者上”的套路,没有真才实学,只知道读书、读死书、死读书的人,全都退位让贤了。

  光知道风花雪月的也不行,诗词歌赋出众的更是只能去太仆寺,每日写一写青词,祭奠一下祖宗可以,参与政事不可能!

  青词是什么?

  青词又称绿章,是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

  一般为骈俪体,用红色颜料写在青藤纸上。

  要求形式工整和文字华丽。

  就是个祭奠的好听的祝词而已。

  那能有什么用啊?

  “就是,我们各家的夫人,儿媳妇,孙媳妇儿都挺好,自家女儿孙女儿的教养也不错啊?”

  “非得会那些什么九章算术干什么?不是有账房么。”

  “谁家闺女不是金尊玉贵一般的养大?”

  “我觉得我女儿挺好的,熟读诗书,气质华贵。”

  “我女儿也是个大家闺秀,平时也是能管家的女孩子。”

  这就夸上了自己的女儿,恨不得当场就推销给宣亲王。

  武阳帝坐在龙椅上不出声,看宣亲王怎么处理此事。

  “你们都是德高望重的肱骨之臣,说这些话竟然不害臊!”小虾米暴怒了:“高阁老,你还好意思说你孙女儿如何如何,据本王所知,你家三个孙女儿,大孙女儿嫡出,每天在你们面前表现得大家闺秀,私底下对着自己的贴身丫鬟,又是打又是骂,小丫鬟身上永远都是青青紫紫的掐痕,而你儿媳妇对庶出的两个女儿也是如此,表面上倒是装的大家夫人样儿,实际上却是个恶毒的女人,不然你儿子为什么七八个小妾,就生了两个庶女呢?没一个生了儿子的?这样的女人教导出来的女儿,本王可不敢要!”

  高阁老一个上了年纪的顽固守旧之人,如何知道这些后院的龌龊事儿?

  就算是知道了,他的大儿媳妇可是徐阁老家的二女儿,他们是姻亲,攻守同盟啊。

  但是听说自己喜欢的大孙女儿是个恶毒的女孩子,还让宣亲王亲口说出来,他眼前一黑!

  “还有徐阁老,你大儿媳妇也挺能干的啊,堂堂当家夫人,在外放印子钱,包揽诉讼,替人了解官司,小案一千两,大案三千两,用的是你这阁老的片子,好使的很!”小虾米火力全开,指着另一个阁老级的人物又道:“你的小女儿跟她的小表哥,勾勾搭搭,一桌子吃饭,一个屋檐下玩耍,十几岁的人啊!听说俩人都滚上了床,你竟然喜欢这样的后辈,真是让本王叹为观止!”

  “还有你,家里两个孙女儿争风吃醋,为的是长辈们的宠爱,争宠争得本王都不好意思说,跟长辈身边的丫鬟都称姐道妹,还给她们送礼物,就为了讨好她们,啧啧啧。”小虾米抿嘴:“虽然本王对奴婢之类的人,并不轻视,但是也没有听说过,千金小姐去讨好丫鬟的道理。”

  “你家的女儿本王也不敢高攀,你家里三个女儿,大女儿远嫁,因为是庶出,二女儿跟三女儿是嫡出,不仅时常呵斥打骂婢女,还看不起远嫁的姐姐,说话都讽刺……。”

  小虾米的消息不知道从哪儿来的,都是内宅妇人的阴私,高门大户里的当家奶奶,哪个没有点手段?

  什么养废了庶子啊,苛待庶女啊,还有妻妾争宠啊,斗通房大丫鬟啊,还有的更过分的,放印子钱啊,包揽诉讼啊,不要小看后院女人们的能力。

  狠起来,连男人都自愧不如。

  虽然是后院女眷,却手伸的老长了!

  还有一个阁老,出身大族世家,家中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大儿子贪财好色,大儿媳妇硬是被大儿子的小妾给气死了!

  后来续娶了一个,也是难产而亡!

  第三个妻子,却是个小家碧玉,就是小家子气,上不得台面。

  二儿子的媳妇儿进门一年就难产而亡了,续娶的依然是个小家碧玉,更上不得台面。

  唯有三儿子的媳妇儿,是个阁老家的庶女,从小没有什么教养,他们家娶这个女子过门,无非是为了她身后的阁老,结果因为她是原配,这后院的管家权就到了她的手里头,这女人别的本事没有,就是爱钱!

  知道家产日后是给大房继承的,二房跟他三房的人,分点钱财就分家了。

  所以这个女人拼命的捞钱,甚至偷偷把这世家大族在老家的族田都给卖了!

  侯小宝最后查到这里的时候,就怀疑,那老大老二家不断的死媳妇儿,就是老三家的这个女人下的黑手。

  鉴于他们这一群二代们是在各种小故事的熏陶下长大的,脑补能力超级强,果然查出来蛛丝马迹,让小虾米拿到了一点证据。

  管他能不能定罪呢,他把此事先翻出来再说!

  李钊当了皇帝也不改他的面无表情的本色,他就看着小虾米舌战群臣,看着那些世家出身的大臣们被堵得哑口无言。

  同时,他心里想的是跟赵仁河曾经谈过的话。

  在后世有一句俗语,叫做: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

  意思就是,某种程度上,世家控制了皇权,许多朝代的更迭,都和世家有所关联。

  汉武帝为了获得人才,避免人才均自贵族来,使用了举荐制,即每个州郡拥有举荐所辖地域的人才做官的权利,且根据每个州郡情况不同可以举荐的人数也不尽相同。

  但是时间到达东汉末期,因为土地兼并和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举荐权也等于变相的掌握在了世家手中,人才只有先成为世家的心腹,才有获得举荐的机会。

  这虽也不是百分之百,但是哪怕一年只有一个人是世家的人,之后就会逐年递增越变越多。

  为了遏制这种情况,也因为世家之力渐衰,到了隋文帝时期,他在举荐制的基础上加了分科考试,而到了炀帝之后,渐渐有了科举制的雏形,此等行为大大得触犯了世家的利益,后世也有人评价,科举制很有可能就是隋朝灭亡时候世家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虽非主要原因,但是世家那时候心生不满也是必定的。

  到了唐朝,皇权与世家来了一次硬碰硬,太宗李世民杀世家,杀的血流蹭喝,到了他儿子李治,还是杀了个血流成河,等李治的老婆武则天上位之后,继续杀,杀的世家胆战心惊之后,便蛰伏了起来,一直到宋朝,还有世家的影子,世家真正消亡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