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1 / 1)

平南王府凭男记 初吻江湖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有给赵仁河他们上课,而是带着他们给至圣先师孔子像,行礼祭拜了一番,然后是亚圣孟子像,又是一番祭拜。

  拜的一众小孩儿晕头涨脑。

  最后才问他们,都学了些什么?

  “三百千都学过了,字认得差不多。”赵仁河道:“还有孝经也会背诵。”

  倒是没说细细研究过这种话。

  赵兴摸了摸胡须,告诉赵仁河一个惊人的事实。

  入学年龄大概在六七岁,赵仁河已经是挂车尾了。

  开始学的是启蒙识字教育,约一二年结束。

  然后是读书教育,约三五年,在此期间要去学堂,跟人一起上课才行。

  然后是作文教育,约五至八年,在此期间要熟悉所有经典,并且选择一门课外技能,那就是《君子六艺》!

  最后是八股文,因为这是参加科举考试必用的内容。

  这么加加减减下来,三十岁之前能考上进士的都是尖子生!

  所以说,赵希伊能在三十之前中了进士,在平南王府里都是数得上号的,要不是平南王府非要让他进入军中担任官职,他的确是有可能在文臣的道路上,走的比别人早一些。

  “我给尔等启蒙,就定下二年之约,二年一到,出孝之后,我就离开此地了,你们要珍惜学习的时光。”老头儿摸着胡子,语重心长的道:“我知大宅内生存并不那么容易,既然河少爷说要你们跟着一起上学,那就是给你们机会,好好的学,日后受用无穷。”

  “是!”不管大小,孩子们都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

  这是老头儿刚教导他们如何行礼的学习下,一个个都用这个姿势拜过至圣亚圣,日后他们就要学习孔孟之道了。

  虽然学过三百千了,但是老头儿还是从头教导。

  有老头儿的教导,跟李奶娘还不一样,老头儿会给他们将其中的意思说明白,李奶娘那会儿只是大概说一下,没有详细的讲过。

  学完《三字经》之后啊,赵仁河的舅舅就来看他们了,因为过几日就是中秋节,他这位舅舅带了一马车的东西,号称是送给妹子跟他大外甥的节礼。

  恰好那一日,学堂休息,老头儿规定,每一旬,有一天休息,就是每个月的十日、二十日和三十日。

  据说朝廷官员也是如此休沐。

  而这一天,亲舅舅来了,赵仁河赶紧派人迎进来:“舅舅!”

  赵仁河扑过去,抱着舅舅的……大腿,他身高不够,本来想抱腰来着。

  目测他这舅舅身高起码两米,健壮,结实,怪不得他能在战斗中活下来,还能攒这么多军功,让自己升迁,以一个渔家小子的出身,能当上八品的总旗。

  “哎!”海福龙一把将外甥抱了起来:“上次来的匆忙,都没给你跟你娘带东西,过几日就是中秋了,给你俩带点好玩的。”

  “舅舅。”赵仁河趴在他耳边小声的道:“我们私下里叫可以,但是别被外人听到,规矩不好,会被罚。我都是偷偷地喊我姨娘做娘,外人面前都叫姨娘,至今没有被发现!”

  海福龙目光深邃的看了一眼怀里坏笑着的外甥:“是吗?”

  深宅后院这点事情,这些日子他也尽量打听了,虽然一个大男人打听着这些事情有些让人看不懂,但是他的理由也很充分,要找个媳妇儿,当然要多方打探,何况他手下也有斥候,打听一点小道消息,还是可以的,这不,他就明白了很多。

  更知道妹子的不容易。

  一些忌讳他也知道了。

  没想到,外甥这么小,竟然这么懂事。

  还跟他咬耳朵,小小的一个人儿,轻飘飘的,肯定是被正室夫人不待见,或许还有吃不饱的时候。

  “是啊,以后我喊您海总旗,您叫我小河就行。”赵仁河继续道:“当着我娘的面也是如此,没人的时候,我们三个,就可以放松了,有人可不行,府里规矩大。”

  他倒是没说,这府里的规矩,只能管府里的人,他这亲舅舅分明不在规矩之内。

  “某家懂了!”海福龙一开口就有一股子兵匪之气:“走,进去看你……姨娘。”

  抱着大外甥,进了这栋七号院子。

  赵仁河的这个小院子在东排第七号。

  今日休沐,赵兴老爷子要去平南城访友,带了下人乘坐自己的小车走了,海姨娘跟赵希伊打过招唿,这才带着丫鬟婆子收拾妥当,来了前院,儿子的第七号院子。

  刚刚坐下来,大哥跟儿子就一起进来了。

  “大哥!”海姨娘一下子就站了起来。

  “行了,行了,你我兄妹,这么客气干什么?”海福龙抱着大外甥笑的见牙不见眼:“马上要过节了,往日里总想着,过节的时候也给你买点东西,结果现在找到你了,可一时半会儿的你们娘俩儿也出不去,就在府里头守孝,我就把东西送来,给你们俩解解闷。”

  “姨娘。”赵仁河规规矩矩的给姨娘请安,然后就很自来熟的窝在了亲舅舅的怀里。

  喜梅呈上了礼单,舅老爷给的礼物可不轻呢。

  海姨娘看了一眼礼单,就惊讶了:“哥,你怎么?”

  “这是给你们俩的,收着吧,我也不可能时常进来看你们,深宅大院规矩多如牛毛,不耐烦那些。”海福龙一挥手,大气的道:“妹子,给哥做一顿饭,今儿就在这吃午饭了,就我们三个。”

  没有了碍眼的赵希伊,以及那个狐媚子喜兰,自在许多。

  “好,今天我下厨。”海姨娘乐了:“但是只能吃素,没有肉。”

  “以前我们俩也没肉吃。”海福龙乐了:“去吧!”

  赵仁河这个七号院里有个小厨房,有两口小锅,本来是烧热水用的,但是也能做一些点心,海姨娘临时当做厨房做顿饭。

  留下舅甥俩人在客厅里,赵仁河的六个常随早就清理了现场,站在门口守着,其他十二个月的小孩子们,则是在门口那里看似玩耍,实则是在望风而已,小丫头们上了茶点之后,就去后厨帮忙了。

  舅甥俩相对而坐,一个喝茶,一个吃点心,半晌之后,还是海福龙没忍住,首先开了口:“你少吃点,你娘一会儿做了饭,你吃不下去她该觉得你嫌弃饭菜不好吃了。”

  “没事,我吃点就行,早上没怎么吃饱,因为叔祖父要去访友,送他老人家到门口,我就回来了。”赵仁河咽下嘴里的点心,给抱着自己的茶碗,喝了一口里面的花草茶,他是小孩子,不宜喝茶,所以喝的是鲜花制成的花草茶。

  “现在这里是你的院子了?你不跟你娘住一起?”海福龙来了就看出来了这里归了大外甥。

  “是,不过我还小,十岁之后才能搬出来。”赵仁河道:“大哥跟二哥是嫡出,还有一个大姐,在夏院那里住,大哥二哥在前院这里也有个这样的院子,只不过他们在秋院那里也有一个跟寒露居一样的院子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