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西奈的埃及英军仅仅逃回去了不到3万人,直接损失了12万兵力。不过,在战斗中的伤亡并不很大,整个西奈战役,阵亡的英军只有3000多人,受伤的也仅有不到15000人,剩余的根本没经过什么战斗,就直接成了俘虏。
英国陆军的水平令人大跌眼镜,其战斗力与意大利人真有得一拼,与他们的海军简直成了鲜明的对比。实际上在托卜鲁克战役中,已经能够看到英军的颓势,若不是塞尔维亚人和两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师的拼死抵抗,昔兰尼加的英军就有可能遭受覆灭的打击。
“骄生惯养的英国士兵已经丧失了祖先撒克逊人和诺曼底人的剽悍和勇武”马肯森元帅只用了一句话来评价英军在北非战役中的表现。
驻亚历山大的英国地中海舰队被奥匈舰队封锁在了港内,已经无可救药。由于怕被德奥联军截断苏伊士运河,罗贝克海军中将干脆放弃了塞得港,把舰队剩余的舰船全部撤过运河,集中到苏伊士湾的苏伊士港内。
实际上,悲观的情绪在整个驻埃及英军中漫延,埃及已经无法防守,丢失它只是早晚的问题。但问题是要不要保存下驻埃及的不到三十万英军,是把他们撤到印度或是波斯,还是和德奥联军死拼一把。
穆瑞将军因为重大的指挥失误被解除了职务,艾伦比将军的接替他成为了驻埃及英军总司令。
在经过慎重的评估之后,艾伦比向陆军大臣基钦纳爵士报告说埃及已经无法防守,如果驻埃及的英军被消灭,那么在德奥联军在越过波斯湾之后,英国将会冒着失去印度的巨大风险。艾伦比认为不如现在就放弃北非和小亚细亚,集中兵力,全力防守住印度。
伦敦的内阁为是否要全力防守埃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险些引发劳合乔治内阁的动荡和倒台。最终,战时内阁还是同意了基钦纳的建议,决定放弃埃及和中东。
“这是一个令人感到痛苦的决定,在作出这项决议时,战时内阁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已经意识到,也许我们已经输掉了整个战争”重新成为第一海务大臣的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里带着无奈地回忆说。
不过,英国人在撤退之前炸毁了大多数运河设施,并在航道中凿沉了数十艘运输船来堵塞航道。德奥联军虽然得到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但却暂时无法利用它。想要清理出整个航道,最快也需要半年的时间。
德奥海军虽然打通了通往印度洋的通道,现在也只能“望洋兴叹”。
整个埃及战役实际上一直持续到一九一八年二月才结束,在此期间在德奥联军的巨大压力下,社会民工党所领导的俄国政权,终于无奈地签订了屈辱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俄国几乎失去了罗曼诺夫家族所攫取的所有东欧领土,还要承担三十亿卢布的战争赔偿。
为了保障安全,社工党把首都迁到了相对安全的莫斯科,但在一月前所举行的国家杜马选举中,虽然社会民工党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地赢得了选举,但在顿河流域、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和传统的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布派却没能赢得民众的支持,孟什维克、资产阶级政党在这些地区赢得了选举,而且这些地区的政府也控制在这些人手中。
赢得大选的孟什维克期待着布党交出权力,但乌里扬诺夫等人却不甘心交出政权,正在策划着解散议会,宣称要将一切权力收归苏维埃。
一场大的风暴在酝酿着。
时间进入到了1918年,在俄国一线,尽管寒冷的冬季给德奥联军的行动带来极大的不便,但依然成功地迫使俄国人退出了战争。
对于战争结果,唯一不满的就是奥斯曼人,他们什么也没捞到。
他们在高加索山区发动的进攻再次遭受到一场惨重的损失,被加强的俄国高加索方面军在邓尼金的指挥下,完全粉碎了奥斯曼军队的进攻。俄军的反击甚至一度逼近了特拉宗布,造成奥斯曼国内极大的动荡。
不过,在德奥两国的压力下,邓尼金这才极不情愿地命令部队后撤,放弃了大部分所占领的奥斯曼领土。
李海顿极力阻止了德国总参谋部向外高索地区出兵的计划。
“对俄国的战争已经结束了,我们没有必要为了奥斯曼人却反对正教的同胞,相反,土耳其人如果不停止对亚美尼亚人的迫害,我们将会站到俄国人一边”
奥匈皇帝现在甚至站到了俄国人的立场上来了。
虽然这种作法让德国人不爽,但现在德国人还不至于为土耳其人和奥地利人闹翻。
德军总参谋部只能对奥斯曼人出兵的请求使用着拖延战术。
一三五、激流一
蒋作宾从维也纳乘坐通往罗马尼亚的火车到康斯坦察,从换了轮船赶到了尼古拉耶夫。他在乌克兰华工军团的司令部里,见到了意气风发的蓝天蔚。
在他的活动下,奥国皇帝任命蓝天蔚为驻乌克兰华工军团的总指挥,黎元洪一派终于在和段祺瑞的暗中较劲中,赢得了一局。乌克兰华工军团总共有六个师,近三十万人,现在的任务是协助乌克兰军队维持地方治安。其中有四个师已经被控制在黎系人马的手中,另外还有两个师则被段系的王汝勤所控制。
乌克兰华工军团司令部设在距尼古拉耶夫市政厅不远的一座三层楼里,在奥地利人的支持下,乌克兰解放同盟所领导的“乌克兰总拉达”在基辅掌握了政权,不过,在顿涅茨克地区一直到顿河下游的库班草原,卡列金的哥萨克部队却控制了那里。
俄罗斯现在出现了全面分裂的趋势,卡列金宣称莫斯科被卖国贼们所控制,杜托夫在奥伦堡建立起了哥萨克政权,而邓尼金的高加索集团军已经推翻了巴库的苏维埃政权,并且在外高加索地区大肆抓捕和清洗社会民工党成员。
哥萨克人自己打了起来,卡列金的部队重创了亲苏维埃的哥萨克军队,顿河革命军事委员会被迫撤离了察里津,迁到了顿河上游的沃罗涅日。莫斯科政权发表声明,号召各地的苏维埃政权团结起来,打败卡列金的反革命政权。
蒋作宾在华工军团司令部的二楼见到了蓝天蔚,蓝天蔚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