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亚沃士”号在单挑英国舰队,不过,在几分钟之后,他就禁受不住了,英国舰队拥有四艘老式的前无畏舰,这些“老爷舰”虽然航速较慢,主炮数量也不足,但是皮糙肉厚,而且加起来也有16门12英寸大炮。
一道道水柱在“亚沃士”号周围飞溅而起,这种场面德国水兵们也曾见过,当初索罗钦上将也指挥“亚沃士”号与纳西莫夫海军上将指挥的俄国舰队在索契角展开过一场较量,只不过那次双方实力相差更大,俄国人拥有六艘老式的战列舰。
哈勃特只好下令军舰加速,拉开与敌舰的距离,“亚沃士”号的舰艏两旁浪花飞溅,又摆脱了英舰的纠缠。就这样,“亚沃士”号时不时地进入到交战距离内,在发射两轮火炮之后,又拉开与英舰的距离,使得英国舰队为保持队形,无法提高到最高航速。
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偏西,马乌夫上将终于率领着舰队赶到了战场。
“司令官阁下,快看敌人的增援舰队赶过来了”佐藤皋藏顺着了望手所指的方位望去,在正北方的海面上,在水天交界处出现了几条灰色的舰影,正在高速逼近。
“让驱逐舰和巡洋舰先撤,我们在后面顶着”佐藤皋藏冷静地下达着命令,这里距离塞得港只有不到30海里,如果战列舰队拖在后面顶一下,舰队也许就能撤回港内。但英国舰队明显出现了慌乱,开始争先恐后地加速逃跑。
现在反而把降低了航速的“安芸”号甩在了最后面。
“司令官,这些英国人根本不理会我们的旗号”
“八嘎,这些洋人都是一些贪生怕死的混蛋”佐藤皋藏气得开口大骂,“加速,我们也快加速”
但是已经晚了,空中传来一阵让人心悸的尖啸声,大约八枚炮弹如同几个掷出的酒瓶,在半空中朝着“安芸”号飞了过来。佐藤皋藏惊恐地看到有一枚炮弹正好砸向在“安芸”号的侧舷,并击中了舯部的一座双联装英制维克斯10英寸副炮。一道白光闪过,大半个“安芸”号被棕褐色的硝烟所笼罩,炽热的热浪飓风般横扫过来,整个军舰如同遭受重击,剧烈地震动起来。
在敌舰第一轮的炮击中,倒霉的“安芸”号就受到重创。
英国舰队加快速度向前逃窜,负责拦截的“亚沃士”号也无力阻止,“安芸”号身上早冒着浓烟和火光,拖在了最后面。身后追赶的马乌夫舰队炮口还闪动着火光,将火力集中在了“安芸”号身上,成排的水柱在在这艘日本战舰的周围窜起。“安芸”号就好象风暴中的一叶小舟,无助地在波涛中左右摇摆着。
尖啸声在空中传来,轰地一声,军舰像是被人狠揍一拳,猛地向下沉了一下。佐藤皋藏被重重地摔倒在地板上,耳朵里全是嗡嗡的鸣响声,别的声音都听不见了。烟雾变淡,佐藤皋藏挣扎着从地板上爬起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狼藉的舰桥。
“长官,动力舱受损,军舰正在急骤失速”
听到报告后,佐藤皋藏无奈地挥了挥手,闭起了双眼,看来今天自己已经很难逃出生天了军舰的舯部动力舱一带被炸开了一个大洞,滚滚的浓烟正从开口处冒了出来,“安芸”号的航速已经隆到了10节以下。
如果有人救援,也许还能挽救,可现在英国佬都在自顾自地逃跑。
“敌舰发出灯光信号,要求我们投降”信号官在报告。
“投降不,继续战斗”佐藤皋藏说道,西方人永远不会理解东方人的思维,在东方人的意识里,投降是比死亡还可怕的屈辱
“安芸”号的顽强抗击使得英国舰队免于遭受全军覆灭的厄运,确实令人肃然起敬。这艘战舰全身冒着火光,甲板已经几乎与海面平行,军舰上仅剩的几门小口径火炮还在喷吐着火光,作着无所谓的还击。
东方民族的抗争意志要比西方人强得多,在面对失败时也要顽强得多,也许是因为不同文明的原因。当然,更多的也许是因为大屠杀的历史,在东方,很多时候,被征服的民族都会遭受到灭绝式的屠戮,所以会引起绝望式的抗争。
“安芸”号最终被“米蒂里”号用鱼雷送入了海底,整个军舰仅有76人幸存。不过并不值得同情,日本人在攻打胶州湾时,对德国人也好不到哪去。
在西奈中部的阿布奥格拉,华工军团终于见识到了英国人“怂”的一面,在完成对阿布奥格拉进攻前的炮击准备之后,城里突然打出了白旗。
“他们就这样投
降了”华工第三旅旅长郭松龄显得十分郁闷,他的部队还没有发起冲锋,英国人就认“怂”了,打出了白旗,刚刚鼓起的士气一下子降了下来,让人感觉十分不爽。“佬佬的,怎么碰到这么一帮怂货”轻松获胜的郭松龄竟然气得破口大骂。
一三四、埃及战记八
当德奥联军开始全力向西奈半岛进军的消息传到开罗之后,驻埃及的英军司令部立刻陷入到惶恐当中。根据得到的消息,德奥联军出动了150万大军实际上是110万,进攻的人数是驻埃及和中东的英军数量的5倍。现在各种小道消息满天乱飞,他们更加担心的是德奥联军越过苏伊士河,切断了他们的退路。
对于苏伊士运河区防御的担心和恐惧心理驱使驻埃及英军总司令穆瑞作出了全线撤退的命令,他的意图是把兵力集中用于防御苏伊士运河一线。但他在下达命令之前即没有向伦敦进行沟通,也没有与驻中东英军总司令汉密尔顿将军商量。
汉密尔顿指挥着近二十万驻中东的英军退往约旦河一线,准备伺机进行反击。
这给前线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在接到命令后,在西奈的英国守军立即抛弃要塞和所有的重型装备,不失时机地登上汽车,不顾一切地向着苏伊士运河区逃窜。奉命撤退的英军即没有组织,也没有计划,更谈不上所谓的“交替掩护撤退”了。很快在西奈的英国守军把撤退演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溃败。
等到埃及总督麦克马洪发现情况不妙时,整个前线的情况已经无可挽回。
德国和奥地利人的装甲部队在沙漠里不顾一切地向前穿插,不断地有英国部队被截住和分割,根本没有什么抵抗,这些混乱中的部队就投降了。整个西奈半岛的15万英军已经陷入到失控状态。
德奥的装甲部队一路向前,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冲到了苏伊士运河东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