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6 章(1 / 1)

赫氏门徒 冷钻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只能寄望拉奇特早日领悟第六层了……

  一夜无梦,第二天早上醒来已经是十二点多了。早巳守候多时的暗月枫说埃娜来看了我两次,见我都在熟睡,她也不敢叫醒我。洗完脸正准备吃埃娜留给我的午餐,便看到了赶来求救的燮野明。

  「羽,阿兰又不吃饭了。那小祖宗说我们欺负她看不见,好吃的都不给她吃,还拉著你那个什么二百五十一号一起闹绝食。这可真是冤枉啊!……」

  我也正挂念二百五十一号,刚要跟他回去,听暗月枫说我已经起来的校长却一个电话打了过来,让我赶去实验室。

  「羽!没事儿了吧?」

  「嗯,没事儿了……」

  「那太好了!快过来,我们在研究院,有急事儿。你师兄也在,快!午饭我解决!」

  难得如此大方的校长,倒让我一时难以接受,只得匆匆安抚了一下一筹莫展的燮野明,让他「威逼利诱」、「分而破之」,实在不行就「听天由命」,便急忙赶去实验室。

  来到临时充作了实验室的地下仓库,裴教授已经在门外等我。

  见我以龙羽的打扮前来,他微微一笑道:「我还想来提醒你,看来你已经知道了。」

  我道:「好歹我也参加过原本的翻译工作,最後的制作过程大概还有些了解。」

  他点了点头,又瞅著我的衣服道:「你还穿著这一身龙骑兵的装束?换了吧,不然会吓到里面那些研究人员的。」

  我的校服和裤子已经被菲丽斯的秘书穿走了,而我的上衣和她换给我的那套迷彩服又被埋在了喀斯特郊区……於是我只得随手在更衣室换了套试验人员的十作服,便跟著裴教授来到实验室内。

  此刻满是电子仪器和巨型电脑的宽敞地下仓库内竟挤了不下一二百人,就连叶灵剑也在。

  看到穿著防尘服在用有机玻璃搭建的实验舱内仔细校对数据的校长,我好奇地走上前去,却被两名工作人员给拦住了,「对不起,你不能进去!」

  校长回头看了我一眼,笑道:「你们带他去换防尘服,羽,这里面不能有一点儿灰尘的。」

  正说著,师兄也穿著一身密不透风的蓝色防尘服从更衣室走了出来,一看到我便摇头苦笑道:「奶奶的,这里居然不让抽烟,真是憋死我了……」

  说著走进实验舱的隔离室开始进行真空除尘。

  换上了防尘服,只听背後的空气转换装置嗡嗡地响著,这密不透风的衣服内倒也不觉得有什么憋闷潮热。透过眼前的有机玻璃,我看到叶灵剑正与两位研究人员轻声地讨论著什么,见我看他,便笑著冲我点点头,脸上的神色却也颇为紧张。

  这第一块新型能源晶石的制造方法,与以往的那些开采後进行加工改造的晶石体完全不同。那些晶石体的加工有的只需要打孔添加必要的金属盐、半导体或者溶化後重新提炼就行,而新型能源晶石却必须先提取非常纯净的晶石原体,然後在极为精密的高温高压下和十几种成分均匀混合形成一种新的高密度晶石。合成的这种新的晶石,具有能量输出功率范围广、精度高,却还异常稳定的特性,即使在非常恶劣的条件下依然能保持极高的性能,根据数以千万次的反覆测算,如此生产出来的高密度晶石的各种性能数据,就连在高精度的钨鈇合金材料控制下的能源输出装置都无法企及,而一台相同功率的能源输出装置的成本价格却是它的四十多倍,体积也大了几百倍。现在的行动电话和比较普及的家用台式电脑基本上都带有这种高精度能源输出装置,行动电话因为是小功率电子仪器,体型还能勉强接受,但对於一个月只有二三十银鲁克收入的普通上班族来说其价格还是有些高不可攀;家用电脑虽然在价格上能让一些百姓勉强接受,但主体机箱的体积却有半个冰柜那么大……

  虽然新型能源晶石性能卓越,但是其初期的制作方法却极为艰难,这也是当初克迪族为何已经有了完备的实验数据却迟迟不能拿出第一块成型晶石的缘故。克迪族不乏世界顶尖儿的科学人才,但是却没有几个武学高手,所以才不得不提前公开计划,向元老议会求助,最後却落得被灭族的惨剧。

  其关键就在於这高温高压的合成条件,这也是校长让师兄和我一起来参与实验的原因了。对於现在的控制仪器,想要控制在两万个大气压下,上下压力浮动不能超过千分之一,并且让压力随反应进行每半分钟稳定上升,这简直是痴人说梦,就更不用说还要在近两千摄氏度的高温下了。纵使有可以精密测量的仪器,但是在现行的钨鈇合金能源稳定装置下却没有能如此精确稳定的压力输出装置。不得已之下,就只能用人手来进行调控了。据克迪族的资料上预想的控压生产流水线,其自己设计的高精度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必须装有这种新型能源晶石才能达到生产工艺要求,这对於当年的克迪族来说,简直就像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超级难题了。

  待专用的输料装置将混合均匀的蛋黄色晶石粉料输入合金模具後,我和师兄便把一台特制的螺杆压力增幅器扣制在模具压盖之上,并将三个笨重的支架牢牢固定在深嵌入地面的合金承压台上。等模具料仓经过真空除氧後,校长便开始给模具加热。

  我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校长显露身手,只见他裹在防尘服中的两手紧紧贴在模具两侧,一动不动地就这么持续了十几秒的时间,正当我以为会发生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时,却看到温度检测仪表上的数字突然开始了飞速增长,可模具外表的温度却并没有明显的升高。

  看到这里,我和师兄都相顾无言,心中不禁暗叹这老家伙果然是深藏不露,怪不得赫氏的很多专利技术公开十年後依然没人能够抄袭,原来那些超级苛刻的实验条件也只有在这个老怪物的帮忙下才能实现了。

  当温度接近一千五百度时,我和师兄这才分别握住扭杆两端,开始按照实验流程通过压力增幅器给模具加压,这个压力增幅器为了控制精确度,只能将压力增大十倍左右,按照计算,对於近十平方厘米面积的模具压盖,我们必须施加近二十吨的压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