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银藤屋(4)
下午小睡了会儿,起床后写了几个毛笔字,画了幅牧童荷花图。来梨后,几乎每天都拿画笔。
傍晚,带了相机和渔具,与放学了的邻家小男孩去湖里钓鱼。清爽的晚风,远处山里寺院的钟声传来,宣告了黄昏的到来。
钟声柔和悠远。“咚——嗡……嗡……嗡……”钟声的振幅是圆圈形的,就像石投入水中,水的圆纹一圈圈地扩散。“咚——嗡……嗡……嗡……”钟声撞出一个圆环,一个淡金色的光圈,就在水面上,莫德看到了金光。一个又一个光环,光环扩散着,一圈又一圈……
邻家的小男孩在光圈中又钓起了一条青鱼,足有一斤多重。
莫德这天一条都没钓上。
临分手时,小男孩送了一条给她,回家后,莫德把它养在厨房的小水缸里。
晚餐:鱼汤青菜泡米饭。
在黄昏下,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桌子前吃饭,听加拿大著名诗人和民间歌手科恩的音乐,他以一颗敏感而细腻的诗人之心将民谣的情感表达和对生命细微的沉思发挥到了极致,而他独有的沙哑嗓音犹如历尽沧桑却又不忍弃绝尘世的智者,娓娓诉说着一个个夹杂着黑色幽默与宗教冥想的故事。
饭后,在村子里散了一会儿步。
一线光亮从莫德肩膀滑过去之后,暮色吞没了整个村庄。她返身回屋,房间里透出了温暖的灯光。
看书的时间。总有看不完的书,除了小说,还读绘画、艺术、地理、历史、宗教类的书籍,也读报纸和时尚杂志。
十点准时睡觉。
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5.
杨婶家与莫德家隔着一条溪,有石板桥相通。
这天,杨婶来莫德家串门。她穿了套新衣服,蓝底小白花的棉布衣服,黑裤子,清爽干净,简单中透出秀雅的漂亮来。
整个早上,莫德都和她待在厨房里,就坐在那张餐桌兼书桌的长木桌子前。莫德在电脑前敲她的专栏文字,杨婶坐莫德对面,手里剥着刚从自家田地摘来的青豆荚,有一句没一句地和莫德说着话,她即便说着话,也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
一个剥豆荚,一个敲电脑,静静的。狗在桌子底下来回穿梭,或者跑出去和隔壁阿朱老人家的鸡互相闹得不可开交。
快到吃中饭的时候,杨婶起身做午饭。
莫德停下了手里的活,看杨婶在厨房里忙碌的样子,心里有着让人安宁的暖意。杨婶偶尔会抬头朝莫德笑笑,她的笑是简单含羞的,带着少女的青涩。莫德有时也觉得奇怪,这样一个女人,要有怎样的内心,才会生出如此让人心动的姿态和韵味来?
杨婶做饭的速度很快,她从不许莫德在旁边帮忙,她说这样反而会影响她的进展和思路。莫德只有乖乖的在一旁安静地等饭吃。
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