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节:樟树下的等待(2)
莫德通过一些符号来暗示自然的巨大,她的作品所透射出来的兴趣点在于“自然的庇护、栖息之地、遮蔽之地”,她这些作品既有平面性又有绘画性的独特品质。
因为获奖的事,她去了一趟省城。
拿了奖,见了梅,由她陪着,看了场电影,然后一同晚饭。晚饭并不是梅做东,而是一个叫良生的男人,做媒体的,三十五岁左右,长得清瘦,皮肤透白,戴眼镜,斯文得让人发毛。吃的是自助餐,见他起身去取水果和甜品,梅问莫德:“感觉如何?”
莫德被问得莫名其妙:“什么感觉?”
梅笑指了指良生的背影道:“给你介绍的。”
莫德突然笑起来:“牛头不对马嘴。”
饭后,叫良生的男人提议去唱歌。莫德谢绝。各自分手,莫德去了米市巷,南边拐角,有一家店,很小的门面,侧身进去,却自有世界,在那里,可以淘到很多想要的好碟。
第二天,去见了胜利画廊的女老板。她五十岁左右,有一对浓眉,看起来很精干,眼睛里同时又生长了女人特有的温润,很有感染力的笑。莫德去她办公室的时候,她正在认真地收拾一大篮子苹果,是一个朋友出差回来时送给她的。她把最好吃的、最适合存放的和用来做果酱的挑出来,那些不太好的,就用来炖了吃。
女老板边收拾苹果边和莫德说话:“每天清晨上班,我都有一种急遽驶离生活的感觉。城市灰蒙蒙的,天也灰蒙蒙的,心也灰蒙蒙的。这样的场景有时让我觉得不真实,荒诞极了。我总觉得一切都是可笑又值得嘲弄,我总反复地想:这人到世界上,为了什么?为了什么我们还活着?只为了继续活下去?我相信每一个路上匆忙的人,每一辆堵在路上的疯狂的车都曾和我有过一样的茫然。有时候会有一种悲哀的感觉,寿命比大街上的尘埃还短,而那么多都市人仍旧会热烈或者假装热烈地投入到某种无法摆脱的生活轨道中去,上班下班娱乐宣泄。”
“可有时候,就一小筐苹果,却又会让人心生无限温暖,对生活的短暂悲哀之后,除了去热爱,又能如何?”
“我喜欢你的画,不说你也该知道为什么喜欢它们。”
收拾好苹果后,她把话题转到和莫德签约和为她办画展的具体事宜上。一个小时后,莫德站在阳光明媚的街头,突然想起银藤屋旁边的那座桥,于是进了街对面的一家油漆店。
从省城回来后,莫德把那座木桥刷成了纯白色。桥连着小溪对岸的青石板路,青石板路一直从梨的这头通向山谷那头,那头是墓地,莫德认识的苦阿婆、阿朱老人、阿朱老人的孙子朱根、前村长、前村长的老母亲,他们全都安安静静地生活在那里,那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松涛阵阵。
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