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樟树下的等待
莫德看着他一点点靠近,他顶着她生命的流程,凭着男人纯粹的感觉,或者本能,逆向而来,靠近,与莫德面对面相遇。
1.
春天来的时候,梨村出现了很多陌生人。他们远道而来,在这山明水秀、溪水潺潺、空气纯净的地方停下来,穿梭在飞檐翘角、雕像精美的明清古宅、廊桥、驿站之间。这样的季节,也是油菜花开得正旺时。
莫德用了整整一个下午,完成关于“塔”的那一组画中的最后一幅。塔的形状各异,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有阁楼式的、密檐式的、喇嘛式的、金刚宝座式的、亭阁式的。还有一种有意思的花塔,塔身上半部是莲花瓣,布满了佛翕、佛像、菩萨、动物,其外形犹如一束巨大的鲜花。这是莫德想象中的图案,是变形了的另一种文化表达。
莫德最后给这组作品取名为《花?塔》,她想通过画塔的形式来完成对自己的解读。
什么样的自己?三角形的?正方形的?八角形的?阁楼式的?还是如莲花般舒展开来的自己?
2.
莫德决定开家茶馆。茶馆就在一楼,在菜园子旁边,靠河边的樟树底下,随意地摆放几张朴素厚实的木桌子。茶,是梨村自产的。梨村的茶色泽翠绿,叶肉柔软肥厚,汤清叶绿,香气清馥扑鼻,滋味浓厚醇爽,早在唐代,陆羽就在茶经中有所记载。
茶馆另还供应药茶,是各种山前屋后采来的草药,混合了梨村的茶叶煮出来的药茶,苦阿婆生前教给莫德的,味道奇特。
这茶馆,该是为杨婶开的。杨婶春节后不再出去打工,她说不喜欢外面的世界。丈夫依了她,也不再出去,就留在家里种种地,偶尔出去打打短工。家里有丈夫在,田里的活杨婶基本上就不用操心了,人闲着无事,经常会生出些旁人不易觉察的阴郁之气来。
有了这个茶馆后,杨婶渐渐还原回原先就有的生气。院子里经常坐满了客人,他们的姿态是悠闲的,并不喧闹,也是静静的。这与银藤屋的环境有关,但更该是源于杨婶的。杨婶身上天生就存在着一股特殊的气场,能够让旁人放松下来,心底生出些安静的愉悦,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慢了下来,生活中的细腻之处在这样的心平气和中美妙地呈现。杨婶是那种嘴里说着话,也能给人一种安静的、悄无声息的感觉。
莫德在楼上写字或者画画累了,就下得楼来,帮帮杨婶,或者陪客人说说话。眼睛却经常随着杨婶,看她忙碌的样子,心里有着让人安宁的暖意。杨婶偶尔会转身朝莫德笑笑,她的笑是简单含羞的,略带了丝感激的成分。
莫德到现在都觉得奇怪,这样一个女人,经历了那么深重的灾难,心里承受过巨大的压力,却会继续生发出这般让人羡慕的韵味来。
生命如此脆弱和短暂,除了去爱它,还能如何?
少了一只手的杨婶,每天照样把自己打扮的清爽漂亮,干活照样利落,除了照顾喝茶的客人,还能抽出时间来炒几个小菜,都是莫德喜欢吃的。她心情好的时候,偶尔也会来点小酒,酒后还会哼几句小曲。
有杨婶在,这屋子的里里外外,到处都散发着辛勤劳动的气息,还添了几分母亲般的温暖。
母亲如果在的话,肯定也会喜欢上这里的一切的。
3.
莫德平时除了画画外,还写些影评、随笔、读书笔记,另外,继续给梅同学做些首饰的设计。
莫德的一组名叫“田园”的作品获得了某首饰模特大赛特等奖。这组获奖的首饰,莫德的设计灵感源于梨村古屋的花窗,以圆形为基本图形,中间加入各式的蔬菜、水果、叶子、谷物之形状,取天地祥和之意……但莫德却又勇于从传统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大胆将首饰上的图案用抽象的符号形式进行表达。这组作品风格简洁、率真、直接,通体透着不可掩饰的自然之美。
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