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2 章(1 / 1)

重生之大科学家 何事公 2000 汉字|53 英文 字 2个月前

他最具有德国风格的遗产。

他下楼倒是ting急,说话也是透着亲热劲儿,可快走进的时候,却刻意把脚步慢了下来。孙元起明白,人家这是等着自己上前磕头问安呢。尽管不情愿,毕竟人家是自己的“从舅”,只好跪倒在地,别别扭扭地说道:“给舅舅请安……”

“啊呀,百熙快快请起这里是英吉利,我们舅甥俩于此不必拘礼。”李经方见孙元起磕了一个头,这才连忙上前扶起。

孙元起心中不禁有些愤愤:这老头也不厚道咦,为什么要说“也”呢?

李经方不知道孙元起的腹诽,热情拉着孙元起向茶室走去:“现在这个钟点,正是英吉利人喝下午茶的时候。来来来,我们入乡随俗,一起坐下喝茶聊天。”

坐定之后,自有shinv沏茶。李经方又chou空问道:“你来之前,见过寿州中堂么?他老身体可好?”

“劳舅舅问,小甥今年六七月间拜见过叔祖父,他老人家身体硬朗得很”孙元起恭敬地答道。

李经方点点头:“寿州中堂乃是咸丰状元、同治学政、光绪帝师,历事三朝,人品学行,海内景仰如今国家多事,虽有典刑,亦不可无老chéng人。寿州中堂作为国之耆宿,一定要善自珍摄”

“嗯,晚辈见到叔祖父大人,一定转达舅舅的意思。”

李经方旋即道:“百熙,你今年多大了?”

“三十有一。”

“哦,瞧着却不像,估计说你二十四五,人们都是信的。”李经方喝了口茶,接着说道,“三十一岁便是从二品的提学使,这着实是让我这个做舅舅的汗颜啊年前,老夫还是四品京堂候补,出任驻英公使之前,刚好朝廷命改出使各国大臣为二品实官,这才侥幸爬到二品。如今和你一比,老夫真是无地自容喽”

孙元起连忙逊谢:“舅舅谬赞了,外甥这官来得容易,却算不得准……”

“之前在上海的时候,我和你传樾叔父在一起聊天,他还说起你。说寿州孙氏在上一辈上,将家族几百年积攒的福气全都用尽,之后的两三辈人,只能靠着祖荫做点小官、或者经营点实业。没成想百熙你异军突起,不到三十岁就做到了shi郎。如今更是做了湖北提学使,要知道这个官职在四十年前寿州中堂也做过。如此看来,孙氏还是气运旺盛啊”李经方道。

事实上,寿州孙氏在孙家鼐之后衰落得非常快,第二辈上只有孙传樾、孙传楘两人进入仕途发展。孙传樾曾任江苏记名道、南京洋务局总办;孙传楘作为老大人的嫡子,也只做到陆军部郎中、四品京官补用。作为一个庞大的世家,只有四品官出来撑mén面,实在是寒酸德不像样。等到第三辈上,出了一位jiāo通部次长孙多钰,才算让孙家在上海庞大的产业得以保存。

孙元起闻言,躬身答道:“我们孙家,如何能与舅舅的李家相比?”

“呵呵,百熙不要妄自菲薄,我们合féi李氏自从先伯父勤恪公、先考文忠公过世后,也是江河日下,只能靠在外jiāo口出任公使hun碗饭吃喽。”说话间,李经方不胜惆怅。

又说了一会儿闲话,李经方才问道:“百熙,听说你最近要在伦敦召集欧洲各国华人留学生开会?”

------------

一六三、因传同道决疑心

.一六三、因传同道决疑心

“嗯,是啊。 首..发”孙元起没有隐瞒,当下还把成立学会的目的和以后的大致打算告诉了李经方,“这些年,我前后到过美国、日本、以及欧洲英、法、德诸国,对中国留学生情况稍有了解:他们先是在国内学习,众所周知,国内教育水平不高,他们刚出国的时候对于科学的认识不过刚刚启méng罢了。等到了国外,既要熟悉外国的风俗习惯,又要学习语言文字,等一切准备就绪,四年留学生涯已经过去一半。之后,随着自己的兴趣,或者依照官派的指示,浮光掠影地稍学一点皮máo,便要赶紧回国。回到国内,再也没有办法继续深造,进工厂,可以做个技师,数年之后便泯然众人;进学校,顶多凭着自己的半瓶水忽悠一下学生,导致国内教学水平依然上不去。这样一来,出国留学的目的基本没达到。”

“我和诸位留学生成立学会,正是有惩于此,必须要让我中华学子在出国留学前,能有一个扎实的知识基础,了解一些国际上最新的科学进展;出国后,能尽快融入所在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知识;回国后,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结合实际开展进一步的学术研究。”

“学会的具体工作将包括:(1)刊行杂志,以传播科学,提倡研究;(2)译著科学书籍,以宣传最新科学动态;(3)编订科学名词,以确保国内学者之间无障碍jiāo流;(4)设立各研究所,以施行科学上之实验,让研究者有施展的平台;(5)举行科学演讲和培训,以普及科学知识;(6)加强学者之间沟通联系,以保证工作学习顺利;(7)受公si机关委托,以研究和解决中国人所遇到科学上的实际问题。”

“在国内成立学会,难免有些掣肘,而且现在需要先解决国外留学生的问题,故而定在伦敦举行成立大会。等以后条件成熟,再把学会迁回国内。”

李经方听罢,颇为赞许:“老夫来英伦已近一年,见欧洲各国科技昌明,每叹中华之重修身养xing而忽奇技yin巧,以至于丧权辱国,却没有想到救弊之法。百熙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联络同志、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不惮繁费,成立学会,真是有心了如果我大清上下每位士绅都能怀有此心,何愁国家不强、民族不兴?”

旋即话锋一转:“不过你也知道,如今国家多难,rou食诸公都秉持多一事不如省一事的处事原则。而且自从戊戌年变法以来,宫里头对于各种学会非常忌惮,尤其是孤悬海外,更是大忌。须知孙逸仙那逆贼便是假借学会名义,四处网罗魑魅魍魉,妄图倾覆社稷。老夫作为驻英公使,伦敦城里发生那么大的事儿要是不上报,那便是失职;老夫上报了,而你不上报,容易遭宫里头猜忌。所以我们舅甥俩最好先互通一下声气,然后各自上折子,把此间的事情说清楚,也杜绝国内那些迂腐之人捕风捉影、说三道四。须知三人成虎啊”

孙元起听闻李经方所说,连连点头:“舅舅所言极是,我却没有想到这一层。”

接下来,两人便仔细商量了一回。在李经方的挽留下,孙元起吃完晚饭才返回旅馆。此行也不是没有其他的收获,这个便宜舅舅一出手就送了两百英镑的程仪,着实让孙元起高兴不已。

第二天一大早,李复几、俞同奎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