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名声了。
如今陛下得到昆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之类宝物,悬挂夜光珠,佩带太阿剑,驾乘纤离马,建置翠凤旗,树立灵鼍鼓。这么多的宝贝,秦国不出产一样,而陛下却喜欢它们,是什么缘故呢?倘若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以使用,那么就是夜光玉壁不能装饰宫廷,犀角、象牙制成的器具不能作为玩物,郑、魏之地的美女不能进入后宫,而??好马不能充实宫外的马圈,江南的金锡不能使用,西蜀的丹青不能绘画。倘若用来装饰后宫、充任堂下、赏心快意、怡目悦耳的一切,必须是出产于秦国的才可以用的话,那么用宛珠装饰的簪子、缀有珠玑的耳饰、细缯素绢的衣裳、织锦刺绣的服饰就不能进呈到大王面前,而时髦优雅、艳丽多姿的赵国女子就不能侍立在身旁()。那击瓮敲缶,弹筝拍腿,同时歌唱呼喊发出呜呜之声来快活耳朵听觉的,才是真正地道秦国的声乐,而郑卫之地的民间俗乐、《昭》、《虞》、《武》、《象》之类,则是异国它邦的音乐。现在舍弃击瓮敲缶而追求郑国卫国的音乐,撤下敲击瓦器的音乐而采取《昭》、《虞》之乐,像这样做为什么呢?只不过是图眼前称心如意,适合观赏罢了。现在用人却不这样。不问青红皂白,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人就得离去,是客卿就得驱逐。这样做,所重的是女色、声乐、珍珠、美玉,而所轻的是人啊。这不是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办法啊。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军队强就将士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为那样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变得那样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现在却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生长于秦,愿意效忠的却不少。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李斯把书信寄出后,心怀忐忑,不知秦王是否收到,更不知秦王收到后是否采纳。最后他想来想去,想到其中的几句话是否说的过重了,是否会给自己带来杀头之祸!他知道这秦王素来狠毒霸道,对自己的母亲尚且不肯放过,何况对自己――一个小小的打工仔?
正在他忐忑不安,正要准备逃跑的时候,秦王派来的使者却来了。使者传秦王之命,令他留在秦国,其余诸人也不再驱逐,等于秦王收回了成命。李斯大喜过望,一口气喝了一瓶白酒,直至酩酊大醉!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接说。
------------
第二百二十七回 报知遇荆轲刺…
说罢,荆轲从太子出告辞,太子知道他要考虑如何刺秦之事,也不拦他,对他说道:“荆爱卿只身在燕就住在我的太子府吧。此四点缺一不可。这第三点臣可以自行办理,第一、第二点就需要太子允许了!”
太子丹道:“荆卿但有所需,只管说出来,丹只要能办到,无有不允!”
荆轲道:“恕臣直言,臣第一要借一人的脑袋一用,此人姓樊名於期,樊於期乃秦国叛将,秦王对他恨之入骨,早欲杀之而后快,如能得此人人头,秦王必会顺利接见我们,并会免去对我们的敌意。第二秦王早就对燕国的督亢之地垂涎三尺,如能把督亢地图献给秦国,必会大大地吸引秦王的注意力,趁他看图入神,再与行刺,事半功倍。至于助臣刺秦之人,臣早有定见,就是臣的师兄盖聂,此人心机深沉,智慧过人,武功盖世,比臣更胜一筹。”
太子丹听了,一言未发,来回巡梭,沉吟半晌,说道:“督亢地图倒是好办,但这樊於期将军此时正是穷途末路,来投我国,我岂忍再行加以伤害?那样岂非陷我于不义?”
说罢,太子叫人把督亢地图拿来,荆轲叫人飞鸽传书,给盖聂送信。
一切安排妥当,荆轲自行去见樊於期。樊於期在燕国避难,临时住在燕国接待各国使者的驿馆里。
荆轲来到驿馆,向侍者说明来意,让侍者去请樊於期将军。趁着荆轲在这里等待樊於期的当口,我们来说一说樊於期之事。
樊於期原为秦将,在秦国时名桓?。桓?与王翦和杨端和攻赵,取邺九城。前234年桓?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斩首十万。秦始皇十四年,桓?从上党越大行山进攻赵国的赤丽、宜安(石家庄东南),与赵将李牧战于肥下(宜安东北),为李牧所败,十万秦军全部被歼,桓?畏罪逃至燕国,隐姓埋名,改名樊於期,对外放风战败被杀。秦王政大怒,悬赏千金,邑万家求樊於期的首级()。
荆轲闲来无事,看见中堂之上悬挂着一个条幅,条幅上写的是屈原离骚里的四句诗: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女夸】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笔力遒劲,慷慨豪迈,汪洋恣肆,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端得是一副好字!细细一看,只见下面落款是“丧家之犬樊於期”,荆轲暗中叹息:“这樊於期文武全才,慷慨豪迈,如不是生逢这乱世之中,此人倒是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知己!”
正在想着,耳中听得一声铜钟也似的笑声,定睛一看,一个身材高大,方脸浓眉,肩宽背厚,威风凛凛之人大步走了过来。
此人见到荆轲在那里站着老远就抱拳道:“这位就是荆大侠么?英明早闻,素未谋面,今日一见,果然英气逼人,不同凡响!”
二人互道久仰,樊於期叫小二把酒菜端到房间里,领荆轲到内室叙谈。
瞬时间酒菜上妥,二人饮酒畅谈,相见恨晚,谈得甚是投机。转眼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荆轲道:“樊兄是个快人,我也不拐弯抹角了,我此次前来,实是有一事相求,请樊兄应允!”
樊於期笑道:“你我虽初次相逢,但一见如故,荆兄有事直说,范某无所不允!”
作者题外话:本书即将完稿,作者会把本书的修改稿二重发一遍,感兴趣的朋友可继续关注!作者qq17924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