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1 章(1 / 1)

喜上眉头 非10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个心腹都不留,那得是什么悄悄话?

如今这关头,由不得她不多想。

宴真又道:“我总觉着如今殿下与从前大有不同了。且我私下听闻,如今许多大臣皆对殿下赞赏有加。”

宁贵妃的脸色顿时冷了下来。

她冷哼一声,将茶盏摔在小几上。

“姑母息怒,是宴真多嘴了。但宴真……也是怕姑母一时不查,失了警惕之心。”

宁贵妃暗暗咬牙。

她不是没有警惕之心,只是长久以来仗着皇上的宠爱纵容,根本不曾将那些人真正地放在眼中。

可皇上待她,今时似乎也与往日不同了……

她放松了太久,如今是该警惕起来了。

宁贵妃看向宴真。

“你还瞧出了什么,只管说。”

宴真犹豫了一瞬,复才应“是”。

“侄女觉得,太子和云妃,未必如表面看来那般本分大度。他们如今对姑母未曾表露出什么,却不代表心中当真没有怨恨——到底他们对当年之事清清楚楚,又岂会如圣人一般毫不计较?”

虽然在她心中,他真的同圣人没有差别。

正因此,她才必须要这么做。

若说之前还未能完全下定决心的话,那么经过方才之事,她已经不会再有丝毫动摇了。

他将她推入深渊,她自也要拉他进去作陪……

宴真眼中闪过冷芒。

“……”宁贵妃一时未有说话,只捏紧了手中帕子。

“且姑母不妨想一想,他们母子毫无依仗可言,能一步步走到今日,当真只是运气使然?”宴真此时问道。

宁贵妃神情更冷了几分。

她一直以来,几乎都是这样认为的。

毕竟她相信自己看到的。

“云妃若真那般懦弱怕事,为何当初还要冒着诸般危险,执意将太子生下来?”宴真一句句问道:“还有昔日的常恩张敏等人,为何宁可赔上前程性命,不惜同姑母作对,也要那般死心塌地地相护?”

至于只是为了可笑的原则与气节,她不信,姑母也不屑信。

“只怕云妃母子看似毫无手段,实则最擅笼络人心。”

这句话,如一记重锤敲在了宁贵妃心上。

话已至此,宴真也未再多言。

又待了片刻之后,便开口请了辞。

宁贵妃少见地没有大发脾气,却是前所未有地坐立不安。

……

很快,就到了张眉娴出阁前夕。

这一晚,张眉娴院子里格外热闹。

宋氏等女眷都在,除此之外,张鹤龄和张延龄也刚归了家。

他们是官宦子弟,自不可能连回家探亲的机会都没有,且昭丰帝早早发了话,二人一月可回家五日,是谓‘休沐’。

二人滔滔不绝地说着在宫中的见闻。

宋氏等人越听越惊讶。

这俩货活脱脱一幅乐不思蜀的模样是怎么回事?

这与大家设想的显是截然相反。

“宫里真有那般好?”宋氏压低声音,心疼地问道:“你们可莫要说假话。”

张鹤龄和张延龄互视了一眼,皆是意外不已。

母亲竟当他们是报喜不报忧,打掉牙往肚子咽?

母亲可太会说笑了!

他们是那种贴心懂事的孩子吗?

“母亲未免将他们看得太过体贴。”张眉寿在一旁讲出了二人的心里话。

宋氏听了女儿这话,想想不由觉得也对。

“许是太子殿下的交待呢。”张眉娴低声说道。

宋氏点着头:“若果真如此,定要托了王大人道谢才好……”

“怎就是太子殿下的功劳了?”张鹤龄撇撇嘴:“分明是我们讨皇上喜欢,才有这诸多优待。”

皇上如今可喜欢他们了。

“兴许都有呢。”张延龄倒清醒些:“难道你忘了,咱们刚入宫时,还没见着皇上呢,可也没吃过什么苦。”

张鹤龄想了想,到底也点了头。

说得也对。

“三弟四弟,你们可曾见过太子殿下没有?”张辅龄好奇地问道。

张延龄挺直了胸膛。

“自是见过的!”

532 出阁

乍然听得此言,张眉寿不自觉手一松,剥到一半的桂圆就掉到了地上。

但却无人留意到,只因大家的目光齐齐都朝着张延龄看了过去。

瞬间冷静下来的张眉寿也看着他,却在心底暗骂一声——这臭小子如今竟还学会吹牛撒谎了?

若真是见过太子,她不信这俩人还能稳稳当当地坐在这里。

“太子是什么模样?”宋氏问道。

却见儿子摇了头。

“皇上平日里不怎么见太子,我们是在御花园里偶然瞧见的——但离得远,只模模糊糊地看了个背影而已。”

张眉寿这才恍然。

原来是这么个见法儿……

旋即,又听张鹤龄讲道:“虽没看清,但只看大致身影,也可知必是长相出众呢。”

张眉寿多看了他一眼。

那倒还挺会瞧的……

张延龄又紧接着说:“且看那气度,与既安哥哥竟是十分相像!”

四下忽而一静。

宋氏皱眉道:“……这等话可不能乱说!”

这孩子怎么瞧见个长得好的,就与他既安哥哥像?

张延龄不以为意地道:“母亲放心,我们自是知晓轻重的,只在家中悄悄说一说而已。”

规矩可不是白学的,例子也不是听完就忘的。

宋氏这才松了口气。

还算有点脑子——

“不过话说回来,确是极像呢。”张鹤龄此时又忍不住补上一句。

“离得那般远,你们能瞧见什么?”宋氏看着二人,正色道:“这话日后休要再提了,可记住了?”

两只萝卜乖乖点头。

反正说已经说了,嘴瘾也过了,好不容易回来几日,得家人处处嘘寒问暖,他们可不想一个劲儿地招人烦,再被提早赶出去。

一家人暂且按下了宫中的话题不提,转而将谈话的重心重新放回到了张眉娴身上。

张眉娴听着两位婶婶的嘱咐,心下只觉得满满当当的。

宋氏给她备下了不薄的嫁妆,甚至足以让她明日在城中出一把风头——

她起初不愿,诸般婉拒,可拗不过宋氏说一不二的性子。

到了最后,宋氏干脆道:我素来是要面子的人,你如今好歹是我的女儿,长女出嫁,若叫人觉得寒酸,我的面子往哪儿放?

总而言之——她宋氏缺的不是银子,而是面子,如今能拿银子买面子,乐意着呢。

张眉娴便再无话讲,待回到房间之后,躲在里间大哭了一场。

一轮弯月渐渐爬上枝头。

眼见时辰也不早了,话亦说了许多,宋氏便笑着说道:“我们也该回去了,娴儿早些歇着,以免明日气色不好。”

张眉娴依依不舍地起身:“那我送婶婶和妹妹们。”

至于几位弟弟,早觉得插不进话,不知跑去哪里玩去了。

张眉娴将宋氏几人送出了院子,还要再送,便被张眉寿制止了。

“外头风大,大姐快进去吧。若受了风,明日可不好看。”

张眉娴忽然眼眶一红,点着头道:“好。”

却又在原处目送着张眉寿等人走远,才转身回了院中。

风确实有些大,将窗棂上贴着的大红剪纸吹落了一副,起起落落卷至张眉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