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杀猪
一晃两个月过去了, 马上就要过年了。从早上开始天色就一直是阴的,到了中午还稀稀拉拉的飘起了雪花,方书净坐在书房里怀里抱着孩子, 小山楂不用扶就能坐住了,但方书净也习惯的用一只手护住儿子,这小祖宗可是全家的心肝,万一要是磕了碰了甭说亲媳妇会发火, 就是家里其他的几个人都会冲过来跟他算账。
小崽子刚开始的看爹爹写字还蛮开心的。可是待一会儿大概是无聊了, 叫了几声没人答应, 就自己趴着睡着了, 怀里的崽子歪着个脑袋趴在他的胳膊上,心都柔软了, 想要抱着他回小床睡,可谁知道稍微一动小崽子就醒了不满的哼唧几声, 方书净捋了捋儿子的头发,道:“回床上睡行不行。”
“哼。”原本困迷糊的眼睛顿时睁的溜圆。那点困意被人打扰了, 不高兴。
方书净叹了一口气,道:“行, 那你好好坐。”
小山楂答应的好好的,可是等方书净坐下来又困了趴在他的胳膊上, 没一会儿小家伙就传来均匀的呼吸声, 他用手指轻轻的点儿子柔嫩的小脸蛋, 小家伙也只是转动了个头, 继续睡。
儿子睡的实在是太香了, 又是在温暖的书房里,方书净都有点困了,忍着把这一副字给写完。
没一会儿徐权在外头小声说要进来。
徐权冬天炖的冰糖雪梨, 屋子里烧火墙,空气太干了容易上火,吃点这个可以润润肺清嗓子,每天都要炖一些,还吩咐了小厮去药馆那边给柳老头和柳叶辰送去。
徐权送完见小少爷呼呼大睡也不敢发出太大的声音,打算把东西送到了就轻手轻脚的回去。
却被方书净给叫住,道:“再送一些肉和米面送到爹娘那里。”
他以为爹娘去匠人村只是一时兴起,在那边呆个新鲜就回去,谁知道他是认真的?
这一呆就是两个月,怎么叫都不回来。连叫他回县里吃几顿团圆饭都是借小山楂的名号叫回来的。不然还不回来呢,在那边呆的乐不思蜀的,回来滔滔不绝的讲在那边见识到厉害的工匠,学到的新技术,平日里谁家要是有点独门绝学都藏着,有的老师傅就算咽气了都不肯教给其他人,但他们这不一样,大家互相研讨互相切磋。方老爹连连表示要是年轻的时候也能知道这个去处就好了,在这行上能少走不少弯路,方书净道:“你去那边看看,要是缺啥少啥,咱们给送。”
徐权去过几次都是熟门熟路的,道:“我上次跟夫人说了,她说那边啥都不缺,用公分都能换,劝她们回来也不回来。”
“老家那边来信的事儿说了吗?”方书净问着。
方氏跟方老爹一呆就是两个月现在都没有回去的意思,老家的大哥也着急了,找人写信来过三封催他们回家。
徐权道:“说了好几次,但夫人说家里也没啥事儿在这边挺好的,根本不想回去。”
方书净为了让老娘回来,一切办法都用尽了。但人家呆在匠人村里呆的舒服他也没办法。
方书净道:“我昨儿给老家回了一封信,让他们过年也来这边过年,爹娘不回去了。”
“嗯。”徐权说着。
方书净想了想,道:“算了,你别送肉和粮了。这次直接给老两口接回来。”
徐权有些紧张道:“硬接啊?”也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只觉得方老爹去了匠人村之后人更结实了。就他这小身板还不够人一拳揍的。而且上次去他可看了,小院米缸面缸都满了,完全是打算在那边长期住下去的样子。
方书净道:“你就说杀猪。”
徐权微微一愣,随后反应过来,脸上顿时笑开了花,少爷就是聪明。
县里都盼着吃黑猪肉呢,眼看要过年了,家家户户把银子都准备好了。连徐权被下人们念叨的都有些想吃了,听说他们的黑猪是本地最好的猪,吃起来比寻常的猪肉要香的多,是衙门跟村里合作的,外头还吃不到呢。
提起杀猪,他一听说都流口水,方氏他们也肯定馋得慌。
随后出去乐颠颠的去说这个消息了。
方书净叫人把师爷请进来,说了杀猪的事儿,现在大冬天,室外就是天然的冰室,哪怕不吃也不会坏。还有的人爱做风干腊肠,现在做正月里就能吃到了。
师爷现在干活儿干上瘾了,就喜欢忙一些,现在被方书净委派了杀猪这个重任,顿时来了精神。道:“您放心。”他说完就要出去安排了。
方书净怀里的小家伙已经睡熟了,小崽子这个姿势时间长了肯定落枕,方书净悄悄给孩子抱起来回屋放在大床上。小山楂的小胸膛起起伏伏,方书净光在旁边看着就觉得一派岁月静好。
外头太冷了,不到下午的时候柳叶辰他们的药铺就关了店,在外头缓了一会儿才进来,崽子在床上睡的正熟,方书净过去握住他的手给他暖一暖。
柳叶辰在外头是温柔贤明的小大夫,但在家里却喜欢靠在方书净的身边,从小到大也只有这个温暖的怀抱能纵容他的撒娇!
方书净抱着媳妇,道:“对了,我刚才给孩子起了一个名字。”
柳叶辰眼睛一亮道:“叫什么?”在老家里小孩不兴起名字,说是怕小鬼把孩子的魂儿勾走,但在平阳县似乎不讲究这个,崽子一直还没有大名呢。
方书净从书里拿出了一张夹着的纸。打开一看就看见了上面写着两个字:泓俊。
柳叶辰道:“方泓俊。”他还挺喜欢的。
过去看了一眼崽子,忍不住轻轻的拨弄了一下小崽子道:“你有大名啦,儿子。”
小崽子睡的正香被人打扰不高兴 ,扯开嗓子就想嚎叫,但是睁开眼睛看见是柳叶辰,当场就变得乖巧,还哼唧了两声,要抱。
柳叶辰把儿子抱起来亲了亲儿子肥嘟嘟的脸颊,小声道:“白天不能睡太多哦。不然晚上睡不着了。”
怪不得小山楂喜欢柳叶辰,他可真是在柳叶辰怀里为所欲为,方书净都不那么惯着他,也就柳叶辰脾气好!
有柳叶辰在,没一会儿房间里就多出了很多欢声笑语。
方书净道:“一会儿爹娘要回来。”
柳叶辰道:“太好了。”要是在他们身边也方便尽孝,派人去接了好几回,他们都不回来。
方书净忍不住邀功道:“都是我使了计谋。”
柳叶辰的眼睛里满是崇拜之色道:“相公真聪明。”
方书净没忍住亲了柳叶辰的脸颊一下,谁知道他怀里的小崽子不干了,嚎了一嗓子。方书净一向知道他这个小醋精的样子,也依样画葫芦的亲了小山楂一口,小崽子这才安分了下来。
看的柳叶辰有些感慨,之前还说再要一个孩子呢,就看小山楂这个吃醋霸道的样子,幸亏没要!
他们张罗了一大桌子菜,等入了夜人才回来。小崽子早早的吃了米糊,又喂了半个鸡蛋才满足的被春妮抱下去玩,大大人饿的不轻。
到了晚上方氏跟方老爹才回来。一进来看见满桌子的菜动都没动,方氏老脸一红道:“你们等我吃什么饭啊,快吃。”
徐权也是才回来,下雪的冬天可冷了,进到屋子里感受到房间的热气才又重新跟重新活过来似得。虽然到那边方氏听到杀猪就答应回来了,但是他也不敢先回来,万一要是变卦了怎么办,也亏得徐权一直没走,等他们来的时候都太晚了,要是按照方氏这种怕麻烦别人的性子今儿真就不大晚上回去了。
这边一直有佣人在热饭,他们进来的时候饭菜还没有彻底凉,大伙儿这才吃了口饭。
吃完饭把饭菜收拾了,他们都去了方氏他们的屋子,方氏老两口本来想见小山楂,但孩子熬不了这么晚早早就睡了,他们只好明儿再看可爱的小乖孙。
方书净道:“因为什么事儿耽误了?”
方氏道:“你不是说杀猪么,我顺便登记了一下,大家想吃多少,要是有合适的就给大家捎回来。”她这个人热心,爱张罗,本来就想跟相熟的几家说一说。
可后面很多人就主动求上了,方氏又不是个会拒绝别人的人,她也不好意思帮这个捎不帮那个捎索性就一起了。就这还是徐权和匠人村的两个小先生一块帮着记录呢,还有的拿钱统统被方氏拒了,就怕她记不住。说等把东西拿回来再给钱。
匠人村的人不光是有公分可以换日常用的东西,还可以换钱,匠人村一共才成立了几个月,已经有工匠把债务都还完了还小有结余,有手艺的人在哪儿都饿不死。
方氏一看要猪肉的人太多,怕没那么多猪,再加上她家里也做过生意很有头脑,就跟大家说每个人最多只能要五斤。这消息一出,能要五斤的就没有要四斤的,匠人村五百多人一共三千斤。大部分的人要肉,有的人徒子徒孙多,平日里都放在一块开火的人,要一部分肉剩下换一些猪大肠,猪心,排骨啥的,有爱吃这一口的。
方书净道:“行。”这是他娘应承下来的,不能让他娘在外头丢了面子。
方氏他们忙活了一天现在在一个温暖的房间里也有些累了,方书净简单的说了一句,就出去让他们休息。
第二天雪停了,方书净去了衙门,正好师爷要往外面走还跟方书净打招呼,说要去村里盯着杀猪的事儿。昨儿已经把消息放出去了,今儿来的时候就有不少人要买猪肉呢。
方书净道:“我跟你一块去。”左右现在也没啥事儿,杀猪算是大事儿了。
师爷有些惊喜,有方书净跟着去当然好。有县太爷在,又叫上十几个衙役在旁保护,三辆马车浩浩荡荡的出去了!
方书净又跟师爷说了匠人村那边要定三千斤肉的事儿,匠人村的农具卖的很好,不光附近的村里都来买,还有小商贩过来贩售他们可是大功臣,杀猪过年这事儿可不能把他们给忘了。
师爷道:“我前些日子去了,那边黑猪最大的两百多斤。他们要是要的话怕是二十头不够。猪虽然两百多斤,但是猪杂和猪血多,还有骨头和猪头啥的都压分量,光剔下来纯肉怕是没多少。”他经常去看大黑猪,对村里的黑猪数量如数家珍。
方书净道:“我记得家家都养十头,他们那边一共八十多户人家吧。一共八百头猪,去了死的也有七百多头。”
师爷有个小册子,上面都写着呢谁家养的好,谁家养的差都有记录,道:“就是这猪,有大有小。也不是各个都肥硕,我听县里头人说,附近的村子都想知道咱们这边什么时候杀猪要过来买猪肉,这可咋整,咱自己县怕是都不够吃。”虽然这么说,但脸上却挂着笑容,他比谁都盼着县里好,现在他们平阳县全是附近最好的地方了,连养的猪都超凡脱俗。
方书净略沉思了一会儿道:“等猪上了称之后,按照现在的猪价收,他们那补分另外都给他们补钱。他们一家半头猪都吃不了,都换成猪肉的话也得出去卖,还不如直接折成钱。”县里现在就不缺钱。
师爷道:“嗯。”随后翻了翻自己那个小本子道:“鸡鸭和大鹅也该卖了。”现在入了冬了,没办法给他们放出去,就干吃粮食,本来养的肥肥胖胖的,到了冬天还要掉分量的。
方书净道:“你盯着点这个事儿。”
师爷连连点头:“这个您放心都在我心里呢,错不了。”
方书净他们到村里的消息一传出来,村子里都炸开了锅,老老少少都想见这个年轻有为的县长。要不是他村子里还挨穷受冻的。不像现在听着猪嗷嗷的吃食,一天天可有奔头了。
看见方书净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年轻英俊呢。道:“大人好。”
甚至还有那激动的老人家,看见他就要下跪,高呼青天大老爷。方书净哪儿肯让人这么干,连忙把人给扶起来。道:“大伙儿一年辛苦了。全县都知道你们养猪养的好,都等着吃猪肉呢。当初定的时候是跟县里按照比例分,要么补肉要么补钱,今年头一年养猪都分钱。先挑大的抓,直接来师爷这里记账,明儿就把钱给送来。”
“哎哎……”大伙儿早就知道今年能挣钱,但是听到方书净又说一次却格外放心。
村长还惦记一个大事儿,平日看不到方书净今儿可算看见了,连忙问问道:“那明年还合作养猪么?”
方书净道:“不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反正手里也有些钱了。”
村长跟其他人一听心中更是火热,今年赚到钱明年可以多养了。问方书净明年还收不收了。
方书净道:“收,但是都要现宰的好猪。”
得了他这句话,村长彻底放心了,周围的人一听也是满脸笑意。
他们村里早就知道这几天要杀猪,找好了杀猪匠,挑大的猪先杀四十头。一边过秤一边给钱。
村长家的猪养的最好,他们家的先给过秤大的足有270斤,是今年的猪王,小的也有150斤,按照收活猪的价9文钱一斤收的,冬天是猪行最好的时候。去了县里的那部分。到手四两半的银子。
这消息让村长半天没回过神来,以前要想攒四两银子需要小半辈子。现在只需要全家辛苦一年,这可真是赚。听到这个消息他呼吸都急促了一些,心里打定主意,反正猪圈是现成的,回去再扩一扩明年多抓十头,这可比辛苦种地强多了。
其他人听到村长家能分到四两银子,也能把自家的钱估了个七七八八。
最先抓的都是养的好的。
还有一个人家里十头猪加起来比村长结算下来还多半两。他家虽然没有猪王,但猪一个个都均匀的胖,不像别人家有的胖有的瘦。方书净让师爷把他记下来,以后可以专门给县里头养猪。设立个猪倌,一年到头比自己干赚的多。
于是就开始杀猪。屠户开始烧水收拾猪毛什么的。把心肝猪肚猪肠之类的单独放在一边。找村里的大缸留猪血。一共放了三大缸,猪的心肝肺堆成小山。猪脚,尾巴,猪头什么的都单独放。就把两扇猪放在案板上。方书净手里有单子,先给把匠人村的给装好,用牛车先送过去,还跟着个衙役,到时候过去分。他这么一运走,肉就剩下一小半了,这些拿着想去县里卖,谁知道他们养猪的这个村长说:“要不这些卖给我们村吧。”他们辛辛苦苦养了一年猪了,还没吃出来猪什么味呢。方书净一看剩的也不多,去县里根本不够分的,索性就在村里卖了。他们也记账,到时候结算钱的时候扣除掉就成了。
拿到猪肉一个个都很高兴。打算今儿就解解馋。
其余的东西也能卖只是价格低一些,但是这些都是整猪九文钱一斤收来的,要是卖最多也就是三文钱一斤,卖了也糟蹋了,方书净另有用处。
叫人运到县里做堂食的地方,这边发展已经有二十多人了,都是爱干净利索的妇人。
方书净叫他们把这些处理了。
几个厨娘可以把这些东西变废为宝。
当天许多人都打听说杀猪了,猪肉呢?到了衙门口打听才知道猪肉边杀边卖都不够分。只能等下一批了,别提他们多遗憾了。
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堂食小铺子那边做新花样了,之前她们就是做馒头,窝窝头,和包子,今儿离老远就闻到了肉香。
周围的人过去一看,当场惊喜万分。
猪血加了好多调料去腥去味,又加了水和鸡蛋,蒸出来一整盘一整盘的,说这个叫血豆腐,要多少切多少炖酸菜一绝,才两文钱一斤。这已经是蒸熟的,白口蘸蒜酱也好吃。旁边放上几块小块的可以试吃,又嫩又滑好吃极了。
旁边还有其他的吃食,包括拆骨肉,都是卤猪头吧头剔下来。再用调料给拌了,离老远就看见冒着油光看着就香,还有各种卤好的猪大肠,猪耳朵,猪蹄子,猪尾巴,有人专门爱吃这一口。
远远一看好几大盆。
之前他们做的窝窝头就很香甜,现在他们做肉了,大伙儿都想买来吃吃。
要是买肉还需要自己做,这个好别人直接给做现成的,拿回家就可以吃了,这么一想也都开始买了。
“猪耳朵来一个。”排在前面的人光闻到这个味都开始馋了,这可是最好的下酒菜:“再来两文钱的猪血糕。”卖东西的麻利的给他装了。
后面道:“给我来点拆骨肉,再来五文钱的猪血糕。”他们这边杀猪的多,这些猪下水管够,有的会过日子的还自己带盆和碗,买点东西顺便要一点卤肉汁,回去泡饭吃最好。
没一会儿就看一大盆卖光了。但是很快又把下面的大盆给端上,小厨房的大锅里还在继续煮着呢,东西有很多。后面也渐渐的排起了队伍来。
这条街全都是卤肉的味有的人买完,没忍住直接吃一口真是满口香。等吃完咂摸咂摸嘴,道:“好吃是好吃就是有点贵。”
被卖东西的姑娘听见了,见她笑呵呵的跟大伙儿道:“这个真的不贵,为了做这个用了不少调料呢,要是别的店家根本做不出这个味儿来。”
最早卖光的就是猪血糕,那种大盘卖了三十多盘一点没剩下。这东西便宜味还好,不少人挺爱吃的。
没一会儿拆骨肉也卖光了。
猪尾巴和猪蹄子之类的东西价格贵一些,是最后卖光的。
杀猪的大骨都攒着,之前都做蛋花汤,以后骨头汤比蛋花汤更好喝。
第二天杀猪的事儿师爷亲自去的,这次的猪肉都是给县里供应的。都知道大家过年可能要买一些肉,县里的老百姓也是刚刚有钱,平日里很精打细算的也没限购,寻思他们能买多少,结果大意了,四十头猪居然没够卖。好多人别看平日里节省眼看过年了,也想吃一回好的。买肉十斤八斤的都不眨眼睛!
前面卖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把东西就没有了,后面排队的人傻眼了。师爷又吩咐人过去杀二十头并且也跟着搞了限购,一人五斤。寻思这次应该差不多够了吧,结果大伙儿掏钱的时候变得更痛快!
拆骨肉和卤猪蹄之类的也保留了下来,杀猪可给老百姓高兴的不得了,这几天县里人一到吃饭的时间都不在外面逗留,只要看见家里的炊烟开始飘扬了就准时开始期待家里的那顿饭。
……
方书净家里也炖了一点肉,做的就是带皮红烧肉,他们当地的小黑猪的确是口感很不错,不枉他们等待了那么久,猪肉是稍微有点韧性的不像普通的猪那么容易软烂,只要炖的好,哪怕肥肉吃起来都一点不腻。只是吃的时候必须要快,不然小山楂就要闹了,他最近开始吃辅食了之后发现大人的食物那么好吃,他的眼睛里充满着大大的疑惑,总是怀疑大人们总把好吃的留给自己吃。
吃着从老家带来最好的大米,再配上当地小黑猪的红烧肉真是绝配。
柳老头跟方老爹纷纷都展现出年轻人的食量,俩人像是比赛似得,一会儿添一碗,最后还是柳叶辰看不下去了道:“师父你少吃一点,大晚上的吃多了不消化。”
柳老头还嘴硬,说自己吃的再多都能消化,但被徒弟劝了之后他的确不像之前那么吃了。
方老爹吃到可口的饭菜也很高兴,道:“好吃,这趟平阳县真的没白来。”又去匠人村学了手艺和设计的相关东西又吃到了这边特产的小黑猪,要不是产量太少,他都想拿回去给大儿子一家尝一尝!
对方老爹来讲尤其是去匠人村此行超值。他也是几十年的老木匠了,要单说做东西来讲哪怕是在匠人村也是排的上号的,但就差在设计和意识之类差很多。来这边之后大家切磋学习,学到的东西在外头花钱都买不来,来到县城里还有小孙子抱。
方书净也高兴,小山楂平日是跟他们睡的,只要方氏他们一来就把小山楂丢给爷爷奶奶照看,他们二人享受没有孩子的时光倒也舒服。
第二天下人直接拉回来两扇处理完的猪肉道,说是师爷让他拿回来的,方书净收了,这是县里的福利,其他人也有只是没有这么多。
方老爹一看这么多猪肉,道:“这么好的猪不做腊肉腊肠简直可惜了。”虽然这边靠北边,平日也很冷不需要用盐来保存食物,但是腊肉腊肠别有一番风味,以前家里的腊肉都是方老爹做的。他就两个事儿最擅长,一个是做木匠一个是做腊货,方书净道:“那您想怎么做就做,缺什么我叫人去买。”
方老爹要来一些白酒和调味料,打算大显神威。
方氏则是抱着小山楂找到方书净道:“我有话要跟你说。”
方书净一听,连忙给亲娘带到书房里。这里是专门说话的地方。
方氏道:“匠人村那边好小伙可多了,人老实还认干,没有花花肠子还有手艺,就是讨不到媳妇。”到了岁数的人就爱给人保媒,以前方氏在老家的时候也给别人说成了好几对,现在去了匠人村,瞅这个也好,瞅那个也好只恨自己没生几个闺女!她着急啊,再说那么多大小伙子不找媳妇,劲儿都没处使。
方书净道:“那您有什么想法?”他这个父母官当的也不容易,不光要保证温饱,保证赚钱还要安排他们娶媳妇。这事儿实在也不能怪方书净,他们县里就存在男多女少的问题,最近还是他们村发展起来,很多外村的嫁过来才缓解了这个现状,其他村里成不了亲的光棍还有大把。
方氏道:“以前说媒都是一对一对介绍这太麻烦,不如你一个县太爷专门弄一个赏花会啥的。”
方书净一听乐了,道:“娘,您还知道赏花会呢?”
方氏得意道:“戏文上都这么写。”
方书净道:“现在是冬天甭说花了,连山上都光秃秃一片。”
方氏着急了:“那怎么办?”她在匠人村住了好多日子,看见那些年轻人都跟看儿子似得,不少人也想成亲,还朝她打听有没有合适的姑娘,她就记在心里可当个事儿办了。
方书净道:“您先别着急回头我安排安排。”他把这事儿看的很重要,让师爷吩咐下去,谁要是想着好办法,奖励十斤猪肉。
猪肉在县里现在可是硬通货,虽然他们的补给已经发了,但是谁家还没有点人情往来,再吃上几顿就没有了,现在出去买还得排队还得抢。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方书净很快就征集到了好办法,是底下的一个小衙役说的,让把方圆十里的媒婆都给找来,让那些姑娘们戴面纱过去相看。
这个倒是靠谱,以前相亲都是一个一个相,这次是一群一群的相。
随后叫师爷把方圆十里有名的媒婆都给找出来了,媒婆一听眼睛都一亮。道:“县里给保媒。”这可是她干这么多年来头一次的事情,要是哪家姑娘能赶上这一遭那可真是够说一辈子了。再说手艺人工匠又不是奴籍,还给县里干活儿,这条件在媒婆眼中是一等一的好条件。随后就收拾了,要找合适的人家,大媒婆做起事情来果然不同,才五天就找来了五十个姑娘,让那边也出五十个小伙先看看!
得到消息方书净就告诉方氏了,方氏高兴对方书净道:“一家有女千家求,多叫几个小伙子过去。”随后就张罗着要回去,那些匠人小伙子平日里干活儿弄的灰头土脸的,要是见姑娘可得好好收拾一下,像寻常那样可不成。
她是真上心了,奈何方老爹还在做腊肉腊肠又是拌料又是腌制最后灌香肠。有活儿牵绊着他,方氏只好撸着袖子先帮他做腊肠,商量好这边弄完两人赶紧回匠人村。弄的方书净都忍不住道:“娘,你在那边是不是还有私生子。”
方氏笑骂了一句:“滚蛋。”
方氏两口子在县里又呆了两天等熏好腊肠腊肉悬挂在房檐下,俩人才回了匠人村顺便把这个好消息给带回去。把消息带到之后,匠人村里的小伙子炸开了锅。
“什么,要相亲能相中我不?”
“人家姑娘要选肯定选我!”
“呸,人家姑娘眼瞎啊。”
嘴上这么说,但实际上他们却偷偷用公分换衣裳,还有那些更机灵的用公分换一点女孩子爱吃的小点心,打算讨佳人欢心,谁还不想搂媳妇。
方氏家门口不少人凑在门前,都是光棍来取经的,方氏一讲,他们懵懵懂懂的却听的非常认真!
反正总结起来就是脑子要灵光,要尊重对方,还要适当的表现,这对他们打小干活儿的人来说真的很难。
等到了正日子,早早都把自己平日里舍不得穿的好衣裳传来打扮自己,人靠衣装果然不假,他们虽然平日里干活儿弄的灰头土面的,可是精心打扮起来各个都是帅小伙。作为工匠都要能写会画,还带手艺的。嫁过来别的不说,好好经营隔三差五吃肉都可以。而且这边的手艺人多,他们也知道谁好这谁不好。将来孩子拜师的问题都解决了。
方氏他们一个个送着这些小伙子出村去相亲。
村里就剩下一些四十多岁年纪大的匠人老师傅了,徒弟他们都走了,剩下的这些人也懒得继续干活儿了,索性约上三五个人凑在一起一块喝茶。互相扯闲话,道:“咱们以前怎么这没赶上这好时候呢。”看着那群平日里闷声不语的小徒弟,一个个都赶着出去相亲。
当年他们的婚姻大事都给耽误了。
好友道:“咋地,你还想再找个老太太啊?徒弟都一大群了,咋还这么不知羞呢。”
“我就是想想,想想也不犯法。”
好友嘴损道:“还想啥,想也不中用了。”
哎呦,这可涉及到男性的尊严,是可忍孰不可忍,顿时道:“胡说八道啥,你咋知道我不中用了,你用过啊……”
谁能想到一群小老头反倒是像年轻小伙子似得吵架。溜达到附近的方老爹装作什么都没听见似得往外走,正常,哪个大师父还没点怪癖。
在屋里斗嘴的俩人没想到,他们的玩笑话还让外头的人误会了一拨。
当天这晚上年轻的小伙子回来了,有高兴的手里捧着花,也有不高兴的。方氏一眼就看出来估计这些捧着花的人是抱得美人归的人。
道:“咋样。”
“挺好年后就能成婚。到时候县里说一起办,县太爷还能亲自出席呢。”这可是他们的尊荣,县里的年轻人就没有不崇拜方书净的。
也有些表现不好的没让姑娘们看上,一个个垂头丧气的。
方氏道:“别灰心以后肯定能有机会。”
那些没被选上的人道:“师爷和媒婆也这么说,但我一想到他们一步先步步先。将来成亲成在我们前头,生娃生在我们前头就不自在。”原本一起打光棍的。现在伙伴们先脱单了就显得自己很可怜。
方氏泛泛安慰了几下。看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匠人村都要忙活起来了,五十个人同时成亲这场面想想就令人期待,她决定等亲眼看完大家成亲再走。晚上跟方老爹说这话的时候,方老爹突然道:“要不咱们就别走了。”他平常少言寡语的,方氏原本昏昏欲睡,被他这话弄的都精神了,道:“啥意思?”
方老爹在这边呆的有点乐不思蜀,时间越长认识了不少朋友,还有人想拜他为师,还有人想认他当干爹,在这边天天乐乐呵呵的,老家那边大儿子已经完全能挺起门户了,家具厂就给他干,有那么多人帮他也饿不死,他们老两口就在这边彻底住下了。这是他的一个想法但不敢跟方氏说,怕她不同意,谁知道今儿怎么鬼使神差的说了出口。而方氏顿时就精神了还坐了起来。
方氏想了想,大儿子那边好像真没啥可操心的,在这边赚点公分,抱抱小孙子,偶尔再给别人保媒,日子过的比过去还有滋有味呢。道:“真行。”俩人细数来这边的好处,本来就想呆个十天半个月就回老家,结果一直待到现在还不想回去。他们这一辈子也辛苦了大半辈子,终于到老了能享享福,老两口夜话到很晚才睡下。反正下定了决心说不走了,决定之后就给老家捎信。
结果这个信送到老家,倒给方大郎一家给惊到了,也不知是怎么了爹娘连老家都不要了,眼看要过年了,索性把木料家具厂给放假了,都托付给了信得过的亲戚管理。携家带口的去平阳县,索性老天没有再继续降温。
等他们到县城的时候还迷路了,打听了衙役,衙役去通报后才被送到了方书净的家里。
一起同行的还有栓子。
方书净惊喜万分道:“你们怎么来了。”
栓子给方书净经营省城里的杂货铺,看着不大但红利很高,过年都没什么人,他也早早的给伙计们放了假,带着账本和银票要过来给方书净报账的,方大郎道:“路上碰见的,爹和娘呢。”他想知道到底怎么了?
方书净道:“一句两句说不清楚,你们先安顿下来,回头在仔细跟你说。”
方大郎还带着李秀儿,儿子和甜甜,甜甜略长大了点有些拘谨,方书净道:“还认识我吗?”
甜甜乖巧的点了点头:“方叔叔。”
方书净道:“真乖。”又抱了抱胖侄子,听说大名叫方立文,显然家里对他的寄托也是像方书净一样,在学问上有些进益。
随后叫人抱着小山楂进来,小山楂看见跟他差不多大的哥哥惊呆了,他这个小表情看的周围大人都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