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开荒(1 / 1)

归隐田园 萝卜精 2271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05章 开荒

  县里的人原来以为衙门要修路只是把主线路给修一下, 妆点一下门面呢。这事儿大家也能理解,就不说工钱了,料钱一天都不知道要搭多少进去。最近县边上新开了个水泥厂, 那些没选上的人都去那边干活儿,一袋水泥就要将近三百文钱, 县里每次一拉都是一车。在大伙儿的眼中,简直就是用银子在铺地,但这东西铺的地平整还结实,不怕风吹日晒, 用个二三十年一点问题都没有。

  县里的百姓就盼着修路能修到他们的门口, 那多气派啊。结果,县里主路都快修完了, 还在大量的运水泥, 说其他的路也都要修, 不光是把县里的路都修完, 就连附近村子的路也要一并安排上。

  修路队的人都不够使了,现在又开始招人了这次报名的人更多。

  人群中有人发现了熟人“林老三咋也来了?不去外头干活儿吗?”林老三长得威武雄壮,之前一直在外县里给人扛沙包来着!

  来这边的都是来应征的, 一看见他来了就觉得自己的希望不大,毕竟人家的胳膊比他们大腿都粗。

  林老三道:“我娘写信喊我回来的。”他在外头扛沙包收到老家来信之后吓坏了, 还以为家里出了什么大事儿呢。后来花了两文钱找了个识字的人念了一遍,这才知道是家里让他回来干活儿, 说家这边新上任个县令, 在老家的日子很不错。

  林老三家里还有俩哥哥,下头一个弟弟。以前一家人全靠他在外头扛沙包养活。那两个哥哥身体弱的不行,大哥二十八,二哥二十六, 家里又穷苦负担大,邻居一看他家全是光棍也绝了生儿子的执念,要这么多儿子有什么用,连个媳妇都娶不起。

  这次听到家里人叫他回去便十分好奇,有几个相熟的工友一听连忙怂恿着他回来,回到家里随便干点什么不比在外头扛沙包强,原本是劝他的话,结果把自己也给说服了,竟一道也把扛沙包的活儿给辞了仨人陪着他一块过来,过来才知道是修路,工钱一天十个大子,再供两顿饭。

  那都是扛沙包锻炼出来的肌肉,不是天天在家织布的人就能拥有的体魄。

  果然,林老三和三个工友很快被人录用了。一听说他们是外地来的,负责人道:“城郊搭了一个房子,可以过去住人。但是有管事儿的人,在那要守规矩。”

  工友一听,顿时眼睛放光:“收钱不?”

  负责人道:“干活儿期间不收钱。”

  工友连忙报了名,报名之后还能在他们那领一个脸盆,一个刷牙的缸子,全都是崭新的。负责人给他们在边上写上名字。这俩人虽然不认字,但看见自己的名字被人一笔一划的写在上面还是蛮激动的。

  这些日子他们一直住在林老三家也不方便。本来也打算仨人租一个小房子,现在有免费的住所更是高兴。

  “嘿,你们这真好。”

  “就是,我老家要是也这么好,我肯定不舍家撇业的给他们扛沙包。”

  这几个工友十分羡慕林老三。

  林老三也是一脸懵逼原来不这样,县里被焦家一手遮天,他要不是借口出去干活儿,早晚也得被人抓走去采石场里,自从换了县太爷就有了好日子过。

  他的感触很深,以前是他养活一家人,现在哥哥还给他攒了半两银子说给他成亲用。他的两个哥哥前些日子去扫盲班,认识能写会算,学成之后被县里雇了过去。去乡下安排事情,大哥和二哥长得还行,又认得字,居然都找到了媳妇。大嫂是嫁过来的,二哥直接去乡下当了倒插门的女婿,据说还是村长的女儿,他识文断字,现在帮着村长管一些事情,在村里人人都叫他小村长。

  一下子大哥二哥都成亲了,就剩下他了。

  家里对二哥去给人当倒插门一点意见都没有,打了这么多年的光棍,能抱上媳妇比啥都强,更何况还是村长的女儿。现在二哥还养猪,说等过了年县里收完猪肉了,要是还有剩的就给他们带回来点,家里都盼着呢。

  “哎,我以后也想在这里生活。”工友说着,他的身世可怜也没啥亲人了,反正就是四处讨生活,身体虽然强壮,但扛沙包的活儿也干不了一辈子。干那又脏又累的活儿还赚不了几个钱,娶不上婆娘。

  以前浑浑噩噩的,走一步看一步,现在发现在这里还不错,而且老百姓之中没啥贫富差距,大家心往一处使,也没啥排外不排外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

  林老三没想到工友们还有这份想要留下来的心思。

  道:“现在想去村里可不容易!”自从附近的村子都跟县衙里订下了合作养殖的事儿,想去村里的人挺多的,但是去不上。

  虽说修路,但最多也就修个两年,到时候另外找事。

  工友道:“我都听说了,县里要划新村,到时候可以开荒。”他们好歹是在外头混过一遭会套话,道:“新村开荒种地,前面三年不收税。”他们做梦都没想过,还能有用田地,田就前几年闹性子,能把田地的性子给顺过来就好了。再好好施肥也能变成良田。

  新村是给能吃苦的外来人和县里人准备的,县里也有没房没地的,还不如苦个几年给自己攒攒底子呢!

  林老三一听他们说也跟着心动。像他们抗过沙袋的人是吃过苦的。林老三的家里不大,现在大哥已经娶了嫂子,过几年还要生娃更是不够住了。总不能将来侄子侄女都挤在一块吧。他还不如一块出去,跟这几个工友脾气合,到时候在一块也能有个照应。

  “这个县太爷太好了。”他们来了几天也忍不住夸奖,这样的县太爷很少碰见。要是碰见那不好的县太爷,就是把地烂在那都不会让别人去碰。

  ……

  方书净正在衙门里审案子,自从取消了状告要打板子的事儿案子就多了,但大多都是一些矛盾的问题。只要不是什么大问题,没有触及律法还是以调解为主。

  一上午调解了两对才结束,到了晌午方书净回到屋内,小厮已经把饭盒都装上了:“大人,这是厨子特意做的鲍鱼捞饭。”他们这边是内陆,想吃新鲜的水产都是外来。厨子也知县里的人辛苦,每天变着花样的给做东西!

  知道方书净会提着食盒去济世堂找县令夫人一块吃饭,每次都会准备的足足的。

  方书净道:“知道了。”他拎着饭盒出去了。

  大中午的,济世堂只有几个药童和伙计,看见县太爷来了,道:“小柳大夫在里头呢。”他们都知道俩人的关系。

  方书净提着进去了,刚一进去就看见一大屋子人,春妮和另外两个丫头带着不少东西。

  小山楂穿的精神又漂亮正在柳叶辰怀里撒娇呢:“啊……”

  春妮看见方书净道:“大人,小少爷闹的厉害,我们就给带过来了。”小山楂有的时候还是找人的。她们也不敢去打扰方书净办案,只好带到柳叶辰这边了。

  柳叶辰一听连忙抬起头来,小山楂看见他也很高兴。

  丫头们见状连忙退下,都习惯了他们一家三口在的时候不要人在旁边伺候。

  方书净换下县太爷的衣裳,把崽子给拎过来了,点了点他的脸蛋,道:“不听话。”

  小山楂不管方书净说什么都是笑,像个小可爱。

  本来方书净想批评儿子,可见崽崽笑的这么奶兮兮的,没忍住亲了一口,儿子的脸果然又软又Q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