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择员监军(1 / 1)

明歌 滚木擂石 5938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二章 :择员监军

从开年到春闱结束的这段日子里老钱和小朱之间的关系很是平等友爱由于马世奇的退出使得他在春闱上也完全抛弃了弄机取巧的心理一门心思帮国家挑选起人才来。并且因为春闱秋举是历来文武盛世为了避免因为战事延迟秋举的遗憾老钱还提议将武举的时间稍稍提前。

现在的阁臣、九卿、百官很有一种相互配合的默契。对于将武举提前举办的提议基本是全票通过。这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老钱‘举贤不避仇怨’的精神叫大家很是佩服。说实话老钱能当着小朱的面推荐温体仁出任下届辅这点连小朱都没想到你说做秀也好你说邀名也罢其实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这么干。

春闱很快就落幕了今年的状元郎是老钱帮小朱参谋的。

状元郎:刘理顺字复礼号湛陆。河南杞县人。生于万历十年(1582)今年竟然53岁了。如此老的状元公实在让小朱没想到转而再想前些年老先生都5o多了还颠颠的跑到湖北湘潭一带当义师并且因为生活阅历比较丰富帮助当地的县令将本县治理的极为不错怎么说也是人才。就是比较好笑的是他现在都是抱孙子的主儿了如今到翰林院当编撰那些五经博士的年龄比他小好多他却要行下官礼节真是令人捧腹。

榜眼郎:赵辉字黄如河津人。这小子也是挺能的大考前就写了许多兵备、武要方面的论述文章可见又是一个想领兵打仗的士人。

探花郎:唐铉字节玉睢州人。文采极佳字写的也漂亮。老钱一见他的原卷就立刻起了爱才之心。策论时又极力希望国家现在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为了悠悠之口而仓促出战胜乃惨胜败则完败不可不谨慎。

天下人都知道国家今年要打仗了今年的策论也是问他们国家前线打仗国事上该如何处置。一时间慷慨悲壮、激烈昂扬的文字充斥其间唯独刘理顺他们三个却异常冷静。提醒国家千万不要盲目出战。

唐铉只是看到了其中的厉害而赵辉、刘理顺却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来供国家参考。

刘理顺的法子是疏通白洋淀至天津的旧有河道以便于粮草的运输。白洋淀的河道是沿用很久的贡粮水道了如今年久失修加上海运的出现已经出现破败的景象但刘理顺认为海运是有优势但内陆的运输不还是需要这些漕运来承担吗?一旦类似白洋淀水道这样的交通设施都全面修缮好对内陆居民的好处是大大滴。同时也便于国家为了支援前线而做好国内运输。

这老成谋国的法子也就亏了刘理顺能提出来毕竟人家53了嘛!为了表彰他也为了安慰一下大明士子的心点个状元公出来是必要。否则天下白须学子众多如果总是点年轻人当状元时日久了也会冷了一些人的心滴。

点状元绝对不是什么兴之所至事实上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而政治事件通常伴随着政治考量所以小朱绝对敢打百分百的包票历届状元郎都因为其自身符合某一方的政治利益才被点选出来。当然其中不乏真正的人才这个比例也是相当高滴。十个状元起码有九个半是真正的大才。

赵辉的法子是建议国家索性将淘汰的武器用于战场这么多的淘汰武器全然处理太麻烦了不如全在战场上一次性报废。同时提议将边军中的长生兵进行裁撤以避免谪兵出征。

靠赵辉的法子提的实在是够胆量。如果不是他考虑到谪兵制的弊端如果不是唐铉真的没提什么具体措施出来小朱是绝对不会让他当榜眼的。

把一榜三甲定下之后小朱亲自去了一趟西学院去之前特意交代周胤、马世奇一定在场。

每到春闱天下学子齐聚京师正是文学界最盛大的一个节日。马世奇本人对西学倒是没有太大的研究他不过是不愿意让自己的老师为难才刻意没有参加今年大考同时又没什么事情才跑来北京这边的。

其实马世奇现在整天跟周胤混在一起也有蹭饭的意思。周胤的官俸只有8两银子一月连义师都比他们强。日子确实紧紧巴巴的但因为西学院的待遇好每天管一顿中午饭这顿午饭虽说是属于菜多肉少米饭管够的级别。但也足够他们俩吃个肚歪的。

而且听阿萝讲周胤这哥俩每天只吃两顿饭早饭饿着中午多吃再留点儿主食晚上就着咸菜对付一顿。有时候还能剩下一点儿当第二天的早餐。唉这可是朝廷的命官啊居然也是如此的生活水准工资涨了三次了但依然有很多人挣扎在贫困线上官员尚且如此更何况百姓了。

小朱见马世奇对西学粗通甚至不通略略有些失望。但好在小子年轻又有个聪明劲用人又不一定非用一个方面的人才。于是聊了两句就直接跟周胤对话了。

“周胤啊如今朝廷上下国家中外都知道咱大明要开战了你说说你的想法。”

“皇上我大明未战已先声夺人此战定会一战功成。”

呵呵这话说的整个吉利话嘛!

“周胤啊既然一战功成你可愿意为国家出份力气?”

“谢皇上恩典臣肝脑涂地亦当报效国家臣愿随军出征。”

“你是聪明人怕是知道朕今日找你的因由了吧?”

“臣不敢!”

“无妨忠武军指挥使申甫其军皆为新车之军你可愿意出任忠武军监军一职?”

“臣情愿亲执锋锐披甲胄而战监军一职定当尽职尽忠。”

“好吧此事就这么定了明日你入文华殿听政吧。”

“啊?谢…谢皇上。”

“先别忙着谢朕朕还要你再举荐六人出来明日将名单一并带来。”

“臣谨尊圣谕。”

扭头看了看马世奇见他眼中明显流露出失落的神情心中念头转了两转开口说道:

“大明科举非进士则无功不得大用但司务这样的微吏中举人尚多你周胤以进士出司务未免可惜留待凯旋后朕论功封赏。”

说完不待他二人想明白小朱就转身回宫了。至于明日周胤会不会把马世奇举荐上来就看他俩的政治智慧了。这当皇上的哪能事儿事儿的都交代这么清楚?

“皇上如今春闱早定是该商讨派员监军的事情了。”

成基命永远急公好义的面孔出现在大家面前春闱一事大家都知道是皇上送老钱最后的一份荣誉所以这些人都没往里瞎掺合现在春闱结束大家就都着急打仗的事情了。

“是啊皇上武将出征文官监军此乃祖制。请皇上早定出征人选。”

杨鹤年龄不小了却依然热血沸腾他们几个还有那个刘宗周明明年老体衰但依然保持愤怒老青年的本色。呵呵!

“孙先生前日提给朕一份战报朕想袁崇焕领兵部尚书衔派外监军的人理当不能太低。”

“呃!”

估计这老哥们几个没想到皇上是这么考虑问题的都打了一个呗。

“皇上兵部尚书梁廷栋可任监军一职。”

孙承宗倒是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他立刻回答。

“梁卿家当然胜任但朕想如今四路出兵当派四卿。”

“四卿?皇上那便左都御史潘汝帧…”

“不此战虽非决战但朕仍希望有阁员出监。”

呵呵小朱话音一落所有开会的人都哗然哗然中大家的目光就都落在了周延儒的身上了。

现在钱谦益马上就走了孙、杨、成三人不能继任辅已成事实那么下任辅的人选就只有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个人了。虽说之前有消息透出来说是钱谦益推荐了温体仁但毕竟没有夯实所以大家心中多少是有疑问的。如今听皇上亲自说要选阁臣出监那么下任辅究竟是谁便已经呼之欲出了。

大家自然都清楚温体仁兼理户部打仗之时银钱粮饷兵器辎重处处都要银子自然就处处都要靠户部来筹划无论如何温体仁是不可能这个时候离开的。其他几人孙要掌理兵部调兵的权力杨、成二人年龄太大谁也不可能想到他们俩。

那么能被外派监军就只有周延儒一个人了而既然选了周延儒监军那留下的自然就是辅喽!这样也是照顾他面子的一项举措皇上另有重任委派才选温体仁当辅嘛!

“臣多谢皇上钦点臣请皇上宽心此次出镇臣定与陛下一个胜仗与国家一份百年安定之局。”

周延儒很机警他眼见辅之位已定立刻做足姿态同时也将话说死一旦得胜凯旋他的功劳与定位就是‘开创百年安定的大功臣’了。

“呵呵好啊既然周先生有此毛遂之心朕心甚慰传旨。”

小朱也不假客气了。

“进温体仁文华殿大学士周延儒武英殿大学士成基命、杨鹤文渊阁大学士。”孙承宗早就是建极殿大学士了。

“命周延儒督抚蓟辽、东江。赐尚方宝剑前情军务可便宜行事。”

“臣等谢皇上!”

“先不忙谢如今让孙先生给大家说说征辽的方略。”

既然提前一年多的时间就吵吵嚷嚷的要出征辽东后金那边不可能不提前得到消息。人家都做好战备了要是不出奇兵根本就是找死。

于是孙承宗理出了立二推三的行兵方略。

所谓立二是特指东江铁山西北河套这两处战略要地。大家不要以为朝廷现在的眼中只有一个后金!那样也太瞧得起这些人了真正的国家政治永远不会只盯住一点的!当然有没有这个同时摆平几件事情的能力还要单说!

后金也知道现在的辽东局面就是对峙怎么打也打不出花样来。但是铁山是一定要争的因为后金与明其实争的不是铁山而是在争朝鲜。谁丢了朝鲜都是不可容忍的错误。

西北河套是因为大明早在万历朝就商讨过夺占河套地区统治权的问题这里水草丰美气候稳定是天然的良马基地。林丹汗因为后金三征已经显露了疲态加上大明这些年的怀柔政策对于河套地区的得失林丹汗已经心有余力不足了。

现在河套一带是鄂尔多斯部的地盘鄂尔多斯和林丹汗的关系素来一般般林丹汗北征时就曾经被鄂尔多斯偷袭过现在大明有意与他联兵征讨他当然是求之不得。

出兵河套的另一个目的是公开宣传要为贺虎臣报仇。当年为了给赵率教报仇大明努了大血才把阿济格给灭了。时隔多年又出来一个比当年赵率教地位更高的贺虎臣。于公于私都要报仇。为此还特意与林丹汗商讨鄂尔多斯一带大明打下来之后两家平分共管人、马、牛、羊大明不感兴趣你察哈尔愿意要便拿去但作为交换的就是河套地区必须留下。

这两点是正着。瞒也瞒不过去索性大大方方的来。

推三:

济雪十一星堡的屯田移民。

只有围绕藏兵堡建立稳定的移民圈才能算真正的收复。否则就是侵略而不是收复或统治了。光有兵丁在那里缠斗并不是最佳策略。何况粮食战备都依靠内地承担这负担的确是太大。

现在济雪伯祖大寿展现给后金的姿态就是陈兵对抗没有丝毫的移民计划那么寻机移民的性质就属于奇招了。

朵颜三十六家朵颜诸部中亲大明的是八家小部落亲后金的是十家中、大部落。中间尚有游移观望的十八家这些部落则一定要打并且要打的最狠甚至可以屠灭几家。多罗特部台吉奥巴虽然不愿意屠杀黄金家族内部的血脉但对其他的旁支远族倒是不会觉得手软。

朵颜诸部规模不大的部落其草场是相对固定的当游牧民族定居下来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力就得以挥奥巴现在已经开始存有“大一统”这样的思想观念了。

声东击西历来是兵家常计策铁山虽不容有失但蒙古诸部更为要命以铁山来谋朵颜诸部便是这招棋的根本含义。

争夺朵颜诸部后金不可能坐视不理一旦对方出兵助科尔沁大明的机会就来了镇海水师中的步军国家养了多年还没打过一次正儿八经的阵仗呢如今既然全面调动索性让毛仲明的两营骑兵西进会同吴襄、吴三桂的父子兵一同隐在长城一带伺机敲掉后金的一支主力这叫寻机歼灭。同样行的是诡道这样的路子当年京师保卫战就干过伤其十指不如断一。只要战事讯息能及时获得这第三个目标还是能够推到的。

老孙的方略很复杂就是整个大明军队不会在正面战场上和后金做大的会战注定交战的铁山、朵颜等地尽量避免大的伤亡。然后留着后手随时应变能谋夺朵颜部分地区当然最好。谋取不果也要想办法敲他一下子。即便这两点都不成济雪十一星堡周边地区进行有效屯田的目标也一定要实现。这是最低级的目标当然也最容易做到。

至于铁山方向大明得不到也不能让敌人得到战事不顺汉家儿郎就跟你玩骚扰游击这个战术毛文龙的毛家军是驾轻就熟你除非天天派兵搜索否则就不能让你的铁山矿务正常下去。

出击的时间问题夏末初秋因为大明蓟辽等边镇地区专门屯田和专司出战的军队是分开管理的。所以大明怎么打都不影响粮食收成。但后金就不同了你们不是人少吗?你们不是全民皆兵吗?那好打的就是你农忙时节天气不好收成不好多来这么几次看你还打个屁啊?

除了这个考虑孙承宗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努尔哈赤制定的战术三则:顺风追击、冒服杀敌、击杀主将。

这三条中击杀主将已经被大明军队活学活用你们不是讲究旗主带头冲杀吗?好明军这边就专门训练一些枪法好的当年刘兴基飞马飞鸟取敌酋的战绩现在被引用为经典教学案例了整个大明都知道用飞鸟铳率先射杀对方主将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

冒服杀敌由于有功钉排序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功钉的施行使得广大士兵都可以方便计算自己的功劳有多少大家宁肯多要也不肯少拿。现在普通小兵也都有个一两颗了。那么每次战事之前主将临时下达一个排列顺序如同口令一般敌军不可能短时间知晓再冒服负责警戒的游哨斥候只要比对一下对方盾牌上的功钉序列就知道对方是友军还是敌军伪装了。

但唯独第一条是最讨厌的大明火器两次射击之间的时间太长硝烟也多逆风射击的时候后队视线基本是玩完。

这也是孙承宗选择夏末初秋进攻的原因这个季节北方地区常刮西北风大明的军队态势是自西南向东北西北风一刮后金只能从军阵的左侧攻击这个时候除非大明主将是傻瓜否则不可能觉察不到敌军的动态展。战场急变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料敌在前先一步知道敌人的主攻方向就绝对没有败亡的道理。

再有如今火器比例越来越多由于标准化的原因很多弹丸火药都是固定样式。而在中国有一样明是外国人永远没办法学到的那便是宣纸。

造纸术如果算一个学科的话宣纸就是这个学科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老外懂个屁股艺术弄几个裸体的大壮就自诩是美。弄几个光屁股的大肚婆娘就认为是性感。让他们画画拎个小油漆刷子这边涂涂那边抹抹根本没有什么意境可言。要知道所谓画出心境画出思想的印象派还要再等个几百年。况且他们画画习惯在画布上作画于细节处你很难做到中国人的细腻。

工笔花鸟鸟儿的眼睛要用极细极细的毫笔细细画上63种颜色在里面。

工笔花卉要像画少女一般的创造画完之后一朵花便是一个女子身材婀娜婉转优雅。甚至牡丹为王的话杂花野菊还要画出风尘的味道来。

写意山水泼墨江河都是一种诗意的意境在里面。当然中国绘画也有一些弊端那就是在画人物肖像时都会进行艺术加工。因为既然要留画流传必然应该保留最美的一面。这个习惯流传到后世便是艺术柔光照。呵呵!

在这种绘画理念之下中国的艺术家们最终促了宣纸的明与推广。

宣纸极白当然这是在生产后的最初几年过后个几十上百年宣纸会略略泛黄。而经过几百年的风霜雨雪略泛微黄色的画面更加具有韵味。古香古色古趣依旧古意盎然。

宣纸极厚润笔饱墨任是轻点还是重拖墨迹的渗透方向始终是垂直而下不散不扩。甚至在重复上色时两种颜色相互渲染相互映衬。这也是鉴别一幅古画的技巧之一。不论浓淡都不会相互干扰。虽说是技巧但如没有宣纸的特异性指望麻制的画布是绝对不可能的。

宣纸极韧高举画轴双手放松任滚轴迅滑下只听啪的一声一幅画作便笔直的展现在观者眼前。只有啪的一声画面不断不颤不抖。

宣纸的存在使得范西礼传过来的纸包弹理念得以挥到最大的功效。

用中下级别的宣纸即可裁剪成三寸宽五寸长的正方形搓成一个小小的圆柱形纸筒前端是球形或者圆锥型的弹体。后半段填满压实的火药两头分别用薄薄的两层油纸封闭米汤来粘固。

用的时候将纸包弹放入火铳底部转轮装置下压配好的铁片会划开宣纸纸筒将少量的火药挤出一点在枪膛与药仓之间形成一个连通器扣动扳机夹着火石的击打栓落下与火门上方的磨板摩擦产生火花火花点燃药仓遗洒出来的微量火药在高温和连接火药双重作用下点燃前仓火药此时转轮装置的铁片在高温和高压的双重作用下向外弯曲直接闭合整个火药冲程。

弹丸在接近全封闭的枪膛内受压前冲直到冲出枪膛射击目标。

宣纸和油纸的燃烧非常充分成白色的粉灰。成灰前会起到封闭枪膛和弹丸之间空隙的作用使得弹丸出膛度达到最大。等一子弹射击完毕只需人工用嘴轻吹即可以直接装填下一颗纸包弹。

中国人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东西方的科技在现在的明末是平行展的一旦西方有技术传入短短的时间之后中国人就在前人基础上做出了跳跃性的创新。这点延续到21世纪便成了盗版光盘和各式新药。呵呵。

不过话再说回来科技再高它也有历史局限性宣纸再好它也有一怕。

中国的宣纸弹包有一点是不如西方的那就是防水性能太差如果赶上下雨天子弹着水火铳就变成烧火棍了。孙承宗选择夏末初秋开打也是考虑到这个时节关外并非雨季平时用皮囊装子弹下个小雨应该无妨大雨滂沱就悬了。

选择什么样的季节出征同样是决定胜负的关键。选择最佳的出征时机最佳的决战地点这又叫做天时地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