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定王参战(1 / 1)

明歌 滚木擂石 8388 汉字|15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十六章 :定王参战

大丈夫生逢乱世当道一声:“幸哉!”

冷笑声在空旷的武英殿正殿之中回荡显得清晰而又阴森。诸位分议大臣听到冷笑后都把脑袋一低该干嘛干嘛!这声冷笑是皇帝小朱出来的。

武英殿正殿很大为了与文华殿做区别行制上减少了两根柱子这样就给所有的分议大臣们提供了充分利用空间的理由先顺势摆进来几张八仙桌然后按照各自不同的职能每三、五个人共用一张。就好像花枝吐蕾一般分议(或者什么什么委员会的雏形)制度也就正式形成。

现在各个委员会委员所围坐的方桌上下都被凌乱的纸张覆盖甚至连笔墨纸砚也都悬挂在桌面下的横枨上。大家都挺忙。

由于玄青子的努力国家情报网已经初步搭建全国各地的信息开始多了起来。

四川秦良玉、马祥麟母子的报文前后出过十三道国家这边接到的仅仅是第九份。是不是感觉有点奇怪?北京方面明确知道他们接的是第九份题本这并不奇怪!因为秦大娘每写一次都会注明这是第几份。真正奇怪的是秦大帅没理由会未卜先知提前打招呼说自己将要写多少份。那么这总计十三道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这正是玄青子的成果之一四川军界报送北京的公文前前后后一共十三份但国家只接到其中一份。可见尽管叛乱中心在江南但全国各地的助威者绝对不在少数。

但这种现象并不可怕北地有保守党势力证明南国那边。也一定有新党的支持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实挺好的一件事儿。从坏事儿中看到好处这可不是什么自欺欺人。

但目前最出人意料的消息是:定王慈炯居然在开封募集到五营计两万人马并且起名叫大通君子营公开的旗号是助国平叛。

这种事情说大绝对大。说小不可能小。大家都不好乱开口听到皇上一个人在上面生闷气所有分议大臣都只能该干嘛干嘛。君臣之间。急需一个打破平衡地突破口:

“行啦”小朱笑着拍了一下桌子“都别装了大家都说说吧。”

说。说什么?冷场三秒钟后熊文灿起身一抱拳:

“皇上川人耐苦所在又号称天府是以这税赋理当比别省要高一些。”

“靠!”

小朱听到熊文灿这番话语气得差点没一头从御座上栽下来。善财督抚熊文灿于国乱期间仍兢兢业业的改革税制这小朱很领情。但再怎么变法也不能胡来!

适当增加某高产地区的税赋。这当然符合经济规律可也没这么干的!什么叫耐苦?哦勤劳倒成了高税率的理由?那久而久之神州赤县岂不成了懒汉之国?

“卿家先坐。”小朱不是那种翻脸比翻书还快的人尽管他是皇上。“为今之计当尽快让马祥麟出兵其他的事情暂时先按前法吧。”

“臣…”

熊文灿还要卖乖。一旁的杨嗣昌抬手就把他扒拉到一边。都什么时候了还考虑调高四川省税率。真他娘的生怕事儿小。

“启禀皇上从奏水来看素帅母子躬中体国忠君爱民。同庆天府尹陈奇瑜颇有同仁之谊那么国家这里可不用等待申甫直接行旨庆天府。赐国吉与云南沐藩;进秦良玉为忠贞侯;再命陈奇瑜、马祥麟为国家右路左右招讨以上人等务要依计行事。此令抄送申甫即可。”

这杨嗣昌可太损了中间关于川军地安排倒没什么主要是一头一尾:

吉在湖南沅江西侧把湖南境内的一个小县城当作封国送给云南沐王府目的只有一个你们沐府兵可要给国家玩命啊!

而将来即使功成云南沐家也一定会把封国双手奉还道理很简单两边隔地距离太他娘的远了实在不方便。杨嗣昌耍弄人的本事果真天下第一。

后一个抄送就等于无形当中把天下兵镇总招讨一分为三。右路是川军马祥麟和庆天府尹陈奇瑜;左路、中路目前还是申甫但分而治之已经不远。

杨嗣昌这个人的性格中确实充满了攻击性但通常地前提是对方确实有小辫子。申甫走到今天他的错误是一个接着一个。

屠城;开封城处置失当险些酿成民变;假托定王之名将许尔安、张缙彦这两个朝廷钦犯抓了又放;以及允许定王募兵。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令所有人感到万分遗憾!不立马派锦衣卫过去砍他脑袋就已经够把他当人才看了总招讨看来他是做不多久喽。

“申甫人才难得自那年后金入寇就替朕从戎十七年来他确实很不容易啊!”

小朱了一通感慨他其实很喜欢申甫因为申和尚是现在这个时代里除了已经辞世的徐光启唯一一个对火炮情有独钟的军人。其他名将依仗大炮尊重大炮但真正痴迷火炮的只有申甫。

现在这个情况临阵换帅也来不及了刚好可以趁着这个时间差再给申甫一个机会将来功罪互消也就是了。

“启禀皇上”周定方也是满脑门的三条竖道申甫的罪行也有他的失误在里面。不过他心理素质好也敢担当所以这阵子表现还算出色该负责的时候也能做到挺身而出:

“朝令夕改乃国中大忌尤其战时军旅。万万不可儿戏与之!”

“哼!”杨嗣昌上当了“巡视诸省兵镇总招讨乃是职权而申甫如今深陷豫北右路自当无暇顾及。中路、左路诸省仍归申甫调遣。这岂是朝令夕改?”

“啊对呀!”小朱也上当了“朕并没有说过要撤换总招讨啊!”

“如此臣有本请奏。”周定方连忙深施一礼“皇上依据金声传过来的奏水看。定王已然因天一阁纵火案被判定追夺王诰。因此说待宗人府核准后我国便不再有定王。单只有国姓慈炯了。既然民间人士义勇勤王倒也呃倒也合乎情理!”

“噗哧”包括小朱在内好多人都笑了。杨嗣昌翻了翻白眼脑子正在高运转河南那边的大通君子营已经成建制了又是申甫以总招讨的身份拍板敲定地既然存在就是合理。便索性用一用这支王兵吧。这里有一点要交代清楚表面上申甫居然敢同意定王慈炯公开募兵这绝对属于军队失控现象。但在目前这个大变革时代背景下又是一个必然出现的过程。

政治变革。就意味着权力地再分配那么好了什么权力该分什么权力不能分有时候确实不太容易把控。

大明帝国经过近3oo年的缓慢展。逐步来到了千疮百孔的堤坝之上。只要有一个风吹草动溃堤就将不可逆转。更何况是变民和外族这两大诱引?

然而国家在小朱的带领下。搜书网前十二年继续奉行君子养民路线甚至还利用皇商制将这种模式推到了最顶峰从而获得了士林、皇商、亲藩、豪门的一致支持。这些特权阶层地权力依旧特殊甚至连皇权也只能与其平起平坐。

而这些特殊群体能够紧紧团结在小朱周围并创下:平定内乱;降服后金;开拓北海、新疆、西藏、南洋这等开疆辟土地无上武功也只是为了继续获取巨额收益罢了。

如果打下地地盘归你将来这片沃土种出来地东西也归你原住民和新移民还归你你愿不愿意去打仗?答案当然是当然啊!

但这里绝对蕴含着一个隐患:国家机器的开动运转竟然是在为着某个阶层服务并且这个阶层地人数在社会上又占据着极小的比例。这样体制的后果就是:时间越久贫富差距越严重。

本来大明就已经是这个问题了现在好么打下来的土地越多这个窟窿就越大。那么请问这个阶层是不是就丧失了继续存活地理由?

所以以皇帝小朱为代表的新党人理应对这个现状说不。也就是以东林为的旧君子党集团被抛弃的时刻已经到来!只不过时间进程有点太快了新陈代谢的代价偏高了一些。

小朱坐上皇帝宝座以来虽然为了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对象而采取了很多和稀泥一般的方法。但在这些方法之中也悄悄塞进去了一些私货。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大力提高科技生产力增大了投入产出比。

这类型的改革措施(对于旧君子来说)具备了强大的迷惑性。但却创造了一个伟大地效果那就是杯盖型社会财富体系。

当基层社会人员的财富积累越来越大时人类社会中固有的关联关系必然产生变化最最明显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渐渐弱化。

在农业经济为主体地旧明人民需要的是维持生命。当天灾降临到人地矛盾剧烈的旧明社会食不裹腹的草民为了活下去就只能卖身为奴因为社会资源全然掌握在旧君子党人手中小民只有依附在这些特权阶层的羽翼下才可以苟活。但人类地贪婪本性注定了越有钱地人吝啬自私的比例就越大。所以更多地草民根本难以维持生计最终只好走上变民的道路。

而小朱的改革表面上以皇商为主体但实质内容是农、商、工并举的经济制度。他在保证皇商系的收入同时也让草民手中的财富迅增加。

通过十七年地积累魏藻德的实际控制理论、杨嗣昌的新制(勘定行省区划、遍植学政)、卢象升的新法(土地分级、仆从新制)、熊文灿的新策(设立海关、银行、邮政)等维新理论也就应运而生。

其中魏藻德的实际控制理论最为重要。其核心内容就是号召国家树立对外扩张的国策。

以国家的名义对外扩张先就需要大移民其次就是大投资然后才是政府官员的大派遣。这种波澜壮阔地大开使得宗族家主家奴的社会构成体系彻底坍塌。

基于《仆从新制》下的大移民让获得完全自由身份地百姓越来越多很多豪门的家奴在国内旧省。也许还要继续忍受传统势力的压迫为主人效命。但是当这些秉承大国自尊的英雄儿女。进入到一片全新地广阔自由的天地时试问谁还会遵守千里之外的家主的命令?

社会越封闭财富就会越缩水生活愈加困顿。主仆之间的阶级对立就越严重。这种恶性循环历朝历代都难以解决。只有将束缚人思维与身体的条条框框全然打碎封闭的社会才会焕活力中华的复兴才有可能实现。

这就是小朱的通盘理想。

经过十七年的变革与摸索国家相应搭建了以银行、钱庄、银币、铜板、纸币为主体构件地金融体系搭建了农、工、商并举的社会分工人们对自由的渴望也就越来越强烈。

当百姓不再为温饱愁时他们就会提出新的要求……权力。

在中国人文传统中。世间最诱人的莫过于权力!“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利欲熏心”这几个词似乎就是为国人量身度造。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但究其根本就在于权力太过集中。正因为权力相对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获得权力地人。才会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来为全家人都能够天天吃上鸡腿而腐败着。

这就是困扰中国历史的第九大政治课题:

“权大于法还是法大于权?”

这个简单的算术题被弱智的人类争论了上千年也一直没个定论。事实上的根本问题并不在此而是在于权力与利益之间地那点不可告人却又人人皆知地勾当。当然这一点是很多单纯的爷爷奶奶们所无法认知地。

放牛娃。通常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苦出身的标准。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出身放牛娃。身居高位后仍保持清正廉洁的人似乎只有一个:朱元璋。

除此之外都是令人惋惜的奋斗精神和迅腐化的堕落精神。

根源在那里?根源就在于旧君子党的施政方针:君子养民。

天下权力最集中的莫过于皇帝!皇帝因为万人之上所以他唯一的技能就是行使劳动人民赋予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他没有朋友注定命犯天煞孤星无伴终老孤独一生!

也正因为权力的高度集中权力也就愈加诱人!成为最容易使人堕落的恶魔。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贪官污吏载到在权力之下?在潜意识里谁都想不劳而获人人都渴望享受权力给他们所带来的不平等这也是人类的本能。

但中国太大权力集中在一人之手固然很过瘾但也必然导致效率低下于是隋唐开始出现了科举制度。平均每年选1oo来人帮助皇帝管理天下并逐渐形成了君子养民的思想。这个思想在明代达到了最顶峰!

小朱之前的历代大明天子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些特殊之处:有的皇帝一生破纪录的只娶一位夫人;有的皇帝一辈子都想当将军并且自己给自己下命令去对蒙作战;有的皇帝为了爱情甚至默许爱人杀死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有的皇帝为了证明自己长大了居然把老师的坟茔给刨了;有的皇帝研究木器;有的研究宗教。

总之一句话老朱家的人都挺有个性而且无论流氓还是痴情。都透出些许地人味儿。但这仅仅是表象:当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出现了七情六欲他就不愿意在没有朋友的寂寞中死去那么他必然要把身上的担子卸去。也就是把属于自己的权力分出去。于是内阁这种士林精英基础上精英政体就应运而生。

于是君子养民的政体也就进入了最成熟、最达时期。只不过有一个黑色幽默。事物内在展规律决定了:高峰之后必然滑向低谷无人可以扭转。

也就是说。当君子养民达到最顶峰的时候以民养民国家养民这样的政治理念必然会出现。

以民养民的核心就是国家将经营权、自主权、选择权下放给平民大众。允许民众自我主宰生产资料在局部的经济范围内资产所有者可以自主控制经济走向。在广义地经济领域内。联合起来的局部经济可以有效控制全局走势。

国家养民的核心就是国家将旧君子手中地支配权、分配权、裁决权收归国家。国家作为虚拟主体拥有统一调度所有社会资源的权力任何团队、个人、家族都要为了这个目标而工作生活学习。某个民族为了国家利益号召民众每人每天只吃三个饭团。这样极端案例当然不值得推崇但也绝不能轻视。国家利益理当拥有这种权威。

因此。这次旧君子党的武装叛乱并非什么骇人听闻权力之争所带来的社会矛盾与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地其结果就是改朝换代、胜者为王败者寇其过程也必将是非常惨烈的。惨烈到抛头颅洒热血建立起人民英雄纪念碑。

事实上在国家与人民之间团队也好团伙也罢其能量与数量。越小越好。这才是控制成本的最佳途径。一旦这个中间团队过于庞大。必然导致这样的后果:所有自然人都是一位优秀的劳动者可这些劳动者一旦成为特权所有者。就会丧失基本的劳动能力他们最终也将脱离劳动阶层沦为社会的寄生虫。

皇权制度下皇族人口再多偌大的国家也陪的起更何况如今已经出现了《玉牒新章》已经把皇族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了。那么以东林为的这些君子团体凭什么就不能缩减规模?

现在国家在小朱、卢象升、杨嗣昌等人地带领下努力向着新的明天前进着他们要杜绝那种掌握权力就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社会衍生群体现象。和尚、道士、乞丐、君子这四个群体都是社会寄生虫。只不过和尚道士的权力是君子们赏赐的为得就是将大多数人地权力剥夺进而沦落为乞丐。

所以国家为了长治久安用大愤怒之法对国家进行了持续三年时间的变革这场变革是为了让小民有活下去的资本是希望无论乱世还是盛世平头百姓始终不用愁明天的早餐。这才是变法所在。

可是既然变法就必然牵扯到权力的再分配。之前是民间根本没有任何权力所以大家都争相去考科举只有这一个途径去获得权力那么金榜题名地进士们必然堕落成精英阶层。人一旦成为公认地同时也自认为自己是一名精英他就离禽兽不远了。

当国家作主开始放权时必然会产生一段混乱期这个期间什么权该放什么权该收其实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通君子营会出现的失控现象?

就因为大家什么权力都在放导致了军权也放了开来。变法嘛没有问题就不叫变法了只要国家地领导者或者决策团队能够及时认识到这点也就是了。于是

已经转过弯儿的杨嗣昌忽然一拱手:

“皇上依臣想来当是申甫无奈之举。既然大通营已成民意不可辜负。只不过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全体听众包括小朱在内都无言以对。大通君子营的总瓢把子是三皇子朱慈炯。老子管儿子居然也要用三十六计。这杨嗣昌的脑袋究竟是什么材料造的?

“启禀万岁民壮仓促不习军中操典。恰申甫带去了三千武学当以此三千名娃娃军安插进大通五营当中以示国家体恤之情。”

“再则慈炯、大铖、祖常以及马世奇、史可法。皆乃待罪之身。而国有难释囚以赴阵前乃吾中华惯例。既然如此。便传令豫北史可法、马世奇、黄道周留守开封帮衬大通君子营助国平叛。再启孙传庭以待罪之身。前往督师。可为万全矣!”所有人都继续保持缄默大家知道杨嗣昌这么干确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先对于平民来说现在有一个权力摆在他们面前杀人不用偿命的权力。区别就在于这个权力是保守党给予还是国家?

现在以三皇子的威名成立的大通君子营就成为一个渠道:如果投向这边则这个权力就由国家赐予。更加权威不是?所以国家必须认可大通君子营的出现。为得就是抢夺兵源;

其次要想让这支军队不对国家产生副作用就必须把国家最信任地武学娃娃军安排到这个军队的各个角落。娃娃军是孤儿出身。从小又接受洗脑式教育对国家的忠诚度非常纯粹。有了他们做骨干国家还是放心滴。

第三就是要给这支军队定性亲藩募兵助国平叛。这简直是太敏感了。因此把孙传庭派过去的唯一表象就是通告世人。这支军队是以戴罪立功为主旨建立起来的。只有先立功勋罪人才可以免责;小吏才可以升官;草民才可以财。

最后一个:豫北屠三城之后国家这边急需树立一个新的军事领导者定王慈炯虽说不太合适但毕竟身边有史可法、马世奇、黄道周、孙传庭等国家信任的文臣在旁鞭策一切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总之一句话大通君子营貌似一个新军队试点工程。国家将通过指派战事辅助人员的方式建立一个全新的军事体制。

这里还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周定方、杨嗣昌等人已经刻意把朱慈炯看作是平民了这么做地唯一目的就是预防将来出现最坏局面。所以朱慈炯也同样是戴罪立功的身份。

“也罢拟好部令过去吧!”

“遵旨!”

杨嗣昌答应一声之后并没有马上施礼显然他还想再说点儿什么小朱察觉后双目一凝。杨嗣昌连忙趋前几步小声说道:

“启禀吾皇战事虽未开启但局面之乱前所未有是以再走邮路恐怕会声波折。您看可否让内臣传旨?”

“”小朱沉吟一下点点头“话虽如此可内廷这边派谁去好呢?”

说着话小朱扭头看看但见身边地太监宫女一个个神情亢奋好像都挺有兴趣。他立刻明白这次传旨虽然危险但内廷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礼妃阿萝的旧班底能有个机会去面见三哥儿她们都很有想法。

杨嗣昌这么安排其实也有利用亲情控制慈炯的预先铺垫。想到此小朱点了点手指高起潜噗通一声就跪在地上。

“高起潜你愿意去传旨吗?”

“回万岁小的就是干这个地。”

这就是高起潜的好处装傻充愣。只这一句看似不着调的回答却实实在在点出了关键所在:

高起潜做为传旨专业户已经名闻天下由他传旨外人也不好乱说其他这就等于规避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身为三皇子的朱慈炯竟然掌兵权这根本是大忌!

华北平原的旷野中。

初升的太阳并不刺眼挂在右前方的山腰上那座不起眼的小小山峰平静地坐在绿色麦田的尽头微风吹过麦浪滚滚似乎可以听见沙沙地声音。

左边是泛着微光芦苇丛生的水塘。水波荡荡。波光粼粼。

水塘东岸靠近山脚的位置上修有一角亭台几艘青篷木舟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

“哼哼”冀乐华冷笑一声“水动舟不动分明藏有东西要么是兵丁要么是火药。”

自言自语说完。小冀放下了单筒千里镜额头上带着朝阳地金色光芒转过身去。

他的观察位置。是一处小小高坡。站在高坡上可以清晰看见:鼎沸喧嚣地一大片行军营盘就在眼前。映衬在一望无垠的华北平原中三、四万人的军队。不那么显眼也不是很寒酸。

冀乐华招了招手山坡下有两位马上将军同样冲他挥手示意。他走下山坡骑上战马把千里镜放入怀中后双手环抱胸前两腿用力催动战马去跟同伴汇合。

不同军系的战士之间因为各自的骄傲与个性。总存在着小较劲现象。在征北军出身地冀乐华看来天下骑兵理当征北最棒。其他地同行就算不是棒槌也算不得高手。所以他在同样骑兵出身地曹平安面前。总忍不住卖弄一下骑术。

“呵呵”申甫跟小冀是老战友了看着冀乐华风采依旧最近地心情确实好了很多“小冀。怎么样?”

“水泊梁山。果然名不虚传。咱们八营问山居然只是安排了几艘兵船防备。确实有意思!”

“哦?如此托大”曹平安一直在义父身边做助手他还是最习惯这种模式“难道他们不相信咱们会从水路过去?”

“嗯”小冀点点头随后三位将军拨马奔军营回返一边交换看法互相讨论。

无论如何申甫才是这支军队的最高指挥者所以大营地安置充分体现了大和尚的习惯没有很明显的警戒范围只是象征性的设置了一些鹿砦。

三位将军有着有着就已经穿行在士兵中间沿途倒也井然有序每名军卒都在闷头忙碌有地人在擦拭刀剑整理火枪;有的则在想尽一切办法往嘴里填充食物。

在外人看来这一切都很正常但如果仔细观看就会现虽然士兵们的头盔和甲胄的颜色统一不过内衬中衣和裤脚鞋袜却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支临时拼凑出来的乡民壮勇。

在这支奇怪的队伍中间居然有一座小小的四合院!!!

院落长宽各有五十五步一人高的外墙是用藤枝按斜人字纹编制而成远远的就可以清楚看见里面有五间用可拆卸的木条拼凑搭建出来地简易房;还有高高飘扬的几杆大旗。

旗帜上有各种字样分别写着钦命兵镇总招讨…申潼关总兵…曹侯马总兵…柳睢州兵马指挥司副指挥…许开封道录司左演法…张最大最炫的一杆旗金灿灿写着五个怪字:大通君子营。

看着这不伦不类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透着诡异的院子三位将军都头大如斗。申甫、曹平安、冀乐华都是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老兵但在他们战斗地生命中可以说头一次以这种方式出战。

如果说兵源都是仓促应征入伍的乡民三位将军还不觉得太担心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再加上搭配好的专业老兵问题不大。关键是这支军队的几位高层实在太叫人无奈了。

一支军队高层可不一定都是军人。当年征北军中就有皇商舒烨稷作陪。打仗嘛作战嘛玩得就是资源关系就是生产力嘛!

但所谓地大通君子营地几头滥蒜却实实在在对不住君子二字。先看看名单吧:

会同录事…阮大铖;勾稽典簿…董祖常;漏刻鸣赞…张缙彦;司库检校…许尔安;鞍辔都纪…越其杰。

都是九品、从九品的小屁股官但位置都很关键参谋、出纳、考勤、军需、军纪。一支军队地管理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什么关键位置可言吗?

军职和文职从来都是分别授予再说豫北诸城已经乱了套那么张缙彦、许尔安、越其杰虽然本职官衔很高但这几位爷都哭着喊着跑到军中任职。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饿东饿西没有厨子;千家饿倒唯有

解释来说在乱世之中草民要想保全性命只有两个职业当兵和当厨子。

这五个人都怀有不同的目的走向了助国平叛的道路。许尔安、张缙彦是走投无路如果不是朱慈炯出面搭救他们不是死在僧帅、仲帅手中就是死在名义上要救他们性命的兄弟那里。

董祖常与其说他希望通过建立战功以赎身自救。不如说他想晚一点儿去北京去了就得被关大狱换谁都会想尽办法拖延拖延。

然后就是越其杰对于一位丧失根基与人脉的贪官来说世道越乱越容易因为其杰出的腐败行径而丧命。所以越其杰通过解决大通营兵饷问题而加入进来。

他是管河务的官员最近小一百年来中华大地气候异常黄河水患并不严重但工部河务的本色银子却年年都会下拨一部分。按工部老尚书徐光启生前的解释:

每年多少都存一点等到了急用的时候就不会捉襟见肘了。

多好的老徐啊!又懂科学又知道攒钱。可这条政策到了下面就全乱了套了。

大明惯例本色银子指的是财物各半甚至现银没有都是实物。折色银子反倒是现银。所以工部也有个约定本色银子下拨后各地主管官员可以视情况来盘点清理。这种方式到了越其杰这样的贪官手里还能不出花样?

实物今天卖点明天卖点换点垃圾和劣质铜钱往库房里一存时日久了必然会生腐蚀和氧化现象定期进行库房盘点时这些劣烂已不可用的东西就都可以名正言顺的处理了。官员们已然鼓胀的腰包也就合理合法了。

所以越其杰不仅拥有库房的钥匙他居然还拥有一家炼化工坊。他小舅子居然还承揽过铸造金银双铤的单子呢。对了河南简称豫所以这里铸造金银双铤时花纹是鳜鱼、鲤鱼、鲢鱼意头是:贵利连连。

当越其杰决定死心塌地的跟着朱慈炯混了之后前后只用了十天的功夫成色上佳的散碎银子(确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就出炉了。几钱重的碎银块对于小民来说足够诱惑。

最后还剩下最大的一位神仙他就是:

“啊!申帅曹帅!快请坐下喝杯清茶这日子头可真是燥热!”

阮大铖热情的招呼三位将军落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