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军制改革
滩上满是碎石粗砾一块看起来已经风干的油漆被在那里。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无人理会。
时日久了猛回头去看:油漆消失的无影无踪而碎石依旧在阳光下着呆。
即便是凝固的油漆它也还是液态尽管黏稠却终于瘫化成薄膜。
所以说保持本色才是生命的涵义!
“皇上臣思前想后总觉得这参谋总部有些不伦不类。还请皇上明示一下吧。”
“呃”小朱正跟着贺逢圣、熊文灿一起商量税制改革的问题呢脑子里全是数儿压根就没听明白。
“杨先生你说谁不累?”
“…”
杨嗣昌无语今天是沐休日早朝和小朝会都没举办虽说现在还是夏天但这时代的头长啊才洗完澡就跑过来的杨嗣昌脑袋上还是湿漉漉的。
“啊!”小朱终于转过来了连忙哈哈一笑
“杨先生来的正好才还说起呢国地税改之后税监也应单独成部就请杨先生一起参谋参谋吧。”
“吾皇恕罪臣以为增设新部过频徒加冗员虚耗俸饷又使宵小之徒借变法交接之机安插亲信扶植党羽更甚者贩官鬻爵藏污纳垢!如今非止税监就是参谋总部也不可轻易设立。”
“…”
这话说完之后在座的五位听众:小朱、贺逢圣、熊文灿、杨春、绯儿全部石化。但每个人又都有些各自的心思:
贺逢圣深以为然老贺就是一工作狂人他巴不得每天能工作26时呢;杨春则很不以为然的撇撇嘴。语不惊人死不休小杨阁老就是这么个揍性;绯儿眼见杨嗣昌公开教训老公心头很是震惊!真是见过讨厌的没见过杨嗣昌这么讨厌地;
而熊文灿则是心头窃喜成立税监的主意是大熊提出来的因为税制改革后每年的财政收入将非常巨大都归并在户部会引起同僚的反感。所以才忍痛割爱。现在好了杨嗣昌因为反对‘参谋总部’的设立进而反对再增加新部这可就太妙了。
小朱呢?
先很恼怒的瞪瞪眼再很委屈的挠挠头半天才憋出一句话:
“杨先生那晚在文华殿你我君臣在饭桌上不都说好了嘛怎么可以反悔呢?”
“啊呦。皇上啊!”杨嗣昌苦笑一下“国家事项。所涉复杂牵动深广理当三思而行吾皇悬于文华殿的‘九思’匾额不正是写照吗?既然尚未行文天下便没什么反悔不反悔的说辞!”
“呵呵!”
小朱忽然满意地笑了关于参谋总部的设计杨嗣昌是最先领悟内涵的同志。也就是俗称的知己。
表面上参谋总部的设立是他这个当皇上的。为了把吴三桂拘在眼皮低下看管起来再就是照顾一下大舅哥周定方而其实恰恰在于分权。
吴三桂事件。给国家的触动是强烈的这么大的疆土面积以现有的科技手段。很难寻找到一劳永逸地制度如何保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怎样体现国家地法度这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
理论上国家掌握了地方上的军事力量就可以控制一切。但眼瞧着不就出现问题了。
吴三桂既拥有地方军队的领导权也拥有指挥权不但薄珏这种情有可原的文官在鞍前马后的跟着他乱来就连奉天府尹张春也被他带的直奔沟里跳。
不过也难怪袁崇焕这么优秀的人物都被吴三桂给挤兑的去广西开铅矿了更何况一直属于二线的张春。
岔开一句话袁家承包广西铅矿地事情已经定了而且赏袁家工矿田亩皆免三年税赋。这是小朱所能做到的最大的补偿。袁崇焕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袁崇焕、张春先后两位主官都拿吴三桂毫无办法东江二少也只能背后搞一些小动作老辽东军系的各级官兵都对少帅尊崇有加这一切都表明地方上地军权无论如何也不能交到名将手中。
像吴三桂这样的隐性‘大帅’承平日久就会成为贪财的黑洞(吃空饷);到了乱世就是夺权地军阀(自募兵)。
目前来看对军队制度进行修补的基础很好四方新省战将都是天子嫡系无论公私他们都会无条件服从安排即便吴三桂也不敢执拗。
所以小朱先要做到的是要说服文臣交权。(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说服一个人或者一群饭后时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胃部的饱胀感会让人产生莫名的愉悦感进而容易被打动。
当然由于血液分次序优先供给的生理原因缺血的大脑会变得麻木当人们无法反驳时通常就只能接受。
小朱提出参谋总部计划是早就盘算好的成稿十大臣冷不丁面对这样的事物反应慢点很正常。再加上小朱采取的方法其实很巧妙一字部、二字部、三字部听着还真好听。又在参谋总部中先只设两名少卿分别是周定方和吴三桂。
晚饭桌前十大臣昏昏沉沉的就被皇上给蛊惑了当然这只是暂时的蛊惑。
这不没过几天杨嗣昌就第一个提出异议了。在他看来内阁大学士的级别只有五品六部九卿的级别是二品到三品谁敢说内阁就低于六部了?
这样一想三字部、一字部就没有任何区别了。设立参谋总部就等同于设立‘武内阁’而这个权力以前一直在‘文内阁’的手中。
更何况现在的内阁中他杨嗣昌和洪承畴都拥有带兵打仗的资历放着这
文武双全的名士不用却用武人来代替职能。这难吗?
“呃皇上关于州县火耗、诸省羡金臣还需要仔细清核呃臣祈请告退!”
“嗯熊卿家先回吧如今连个四品地参谋军政都定不下来何谈国地两税的疏竣?”
“微臣告退!”
户部尚书熊文灿假装没听出来天子的讥诮转身跑路。一旁的杨春、绯儿也齐齐一躬身跟着出去了。小朱看看贺逢圣再扭头看看杨嗣昌神态轻松的打了一个哈哈:
“来来来二位先生坐吧咱们君臣…”
历朝历代的政权在日常的军队管理上。都是以不造反为底线的!为了避免武将做大古人摸索出两个方法:
先就是‘世袭军制’。即便往4oo军队世袭都是一种普遍现象无论东、西方政权。
世袭军制的好处:一个家族不可能百分百都想造反只要有一个人‘想好好的活下去’这个家族地造反行动就容易走漏风声。豆豆亲手将父母兄长送上不归路原因恰恰在这里。
除了世袭军制就是监军制度了而且监军系统往往是文官出身。同样是上下五千年的普世原则往后就是8oo。监军制度也会持续下去只不过换个叫法而已:指导员?政委?宪兵纪律委员会?耸肩谁知道呢!
但这两种制度的弊端非常明显先就是民间尚武精神的流逝。文臣和武将之间的阶层差异注定了这个方法会造成这样一个现实:军人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四年的时间。从上士变成上尉的最多两成(2o%)左右。
这还是战争期间和平期间的提升完全是熬年头所以逐渐的大家就都想走科举路线了。
随便来个军事理论的研究者就可以对军分区司令一级地长官指手画脚如果这小子是军户出身司令员真敢一枪崩了他但没得法子人家是国家空降过来的特派员谁也惹不起。混吧!
这就是和平年代里中、高级将领地处事原则那些身处最底层的军户家庭更是会不学无术混吃等死因为军户世袭制度使得军界中人无需通过科考这种竞争性选拔系统就可以直接拥有铁饭碗。又因为监军、督师、巡抚这样的职务永远不会让军人担当所以整个军界的上进心也就越来越差。
反正只要不造反您国家就得养着俺们何乐而不为之?
仁宣之后军户出身的将领有近八成的文盲如此严峻的事实恰恰是‘世袭军制’和‘监军制度’所造成的。
高级军事指挥人才断档!基层官兵的个人素质过低!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战斗力高低还是小事关键是另外两个衍生恶果:
优秀军事人才不得善终;外战外行内战内行!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群鸭子当中忽然出现了天鹅那这个天鹅一定会被做成标本美轮美奂却属于夭折。
石亨、戚继光、李成梁都是这种情况。高级将领很难得到善终这他娘地该找谁说理去!
于谦时代参与京师保卫战的石亨将军如果当时战死沙场理应成为民族英雄!并且由于战事最终取得了胜利他的历史地位甚至有望过岳飞。(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但很可惜啊活下来的石亨父子先参与了夺门之变后来又闹了个紫荆关谋国自身修养实在不高最终身败名裂不说还被满门抄了斩。
同样道理国内地尚武精神消散大家对军事上的理解都差不多既然差不多自然谁也不惧谁内讧搞得有声有色。但外战时就不同了你以为人家想吊后场其实人家是在中路渗透越打越没信心也就勇于内战而怯于外战了。
大明以水师立国却险些因军事而衰败终极原因就在于军队的断层管理。
如何既提高武将地参政程度又保证国家对军队的领导权同时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军队整体的素质和战斗力呢?
小朱做过几种尝试但都不是很满意:通过武学集中培养中低层将领;宁肯默认空饷这个事实也要满饷、过节费;赐予各部队专门的番号;勒紧裤腰带也要强行研新式武器;通过增加就业机会以消耗这些人旺盛的精力。
但铜钱两面整整十六年地拔苗助长。使得整个军界跳跃式提升之后军人违规事件依旧层出不穷。尤其以吴三桂为最高代表的屡次矫诏都是基于军人素质提高之后政治地位却原地踏步的矛盾所致。
百战老兵养不起放不得那自然要改革喽。于是参谋总部这个新兴事物也就应运而生。
杨嗣昌说的没错这就相当于武内阁。
文内阁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对国家进行管理;那顾名思义。武内阁的职责就是协助皇帝管理军队。
以前像孙承宗这样的大师不仅是文内阁成员其实也形式上组成了武内阁。但仍没有摆脱文官掌兵的印记。
现在借机将吴三桂、周定方这样的军中翘楚上调组成武内阁之后同九卿入阁不再兼实职部堂的性质一样他们拥有对军队处置地一切权力却没有了指挥一线的实权。
所以小朱是一定要施行这个新法的面对贺逢圣和杨嗣昌。小朱艰难的组织了一大段的演讲详细分析了利弊:
“…前已言。十六载御极重奖非重罚用恩不用威然授之以财而一国之财终有涯。善十里之驹而逞百里之欲则忿怨将生。而专设礼教、律令绳之仅止器物
立竿未必见影。概法不能尽用矣。是当先定大旨故救弊之要在于分而治之!”
“君上所言微臣领教!”
“吾皇所言。臣茅塞顿开!概为术业有所专乃有所成其理著焉。然武内阁之设恍若都督府之上设一帅案。久之必政令威严执掌者无人能制。当再行细分。令其所执小而不全。非如此不能兴创造之利除分配之弊尔!”
“这个嘛…先生可有腹稿?”
“…”
唉小朱还是头一次说了这么多的之乎者也可见这小子之前下的功夫有多深但很可惜的是两位内阁大臣很是不给面子。
贺逢圣干巴巴的一句领教显然并不是很高兴。老贺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官传统地好官例来主张革除弊政当以忠君为先清理吏治务必禁欲为要喜好点滴改良吝啬根本变革。
所以贺逢圣一方面属于默默无闻的执行者一方面又很排斥一天一个新法出台。做为一个传统地内阁辅他也只能回答‘领教’二字。
杨嗣昌就不同了这小子是个古文专家小朱的口才练的再好也被他一下子看透了根本:分权制衡。
不仅军队要分权文内阁和武内阁的分立不也是分权的形式吗?所以杨嗣昌开始扛着红旗反红旗。
既然天子希望分权以文人治国用武人理兵可以专业对口嘛!但是文内阁称相武内阁称帅您总不能任由帅令做大吧干脆仿造六部的建设在参谋总部之下多设几个分部吧。
看明白杨嗣昌的整个考量了吗?武内阁的设立是无可挽回的但为了弥补文官丢掉军权的缺憾参谋总部下面必须进行细化:
参谋总部下设七个分部因为从现在地级别上看‘三字部’等同于‘大司’所以下属分部就只能叫做‘局’。按照不同职能可以看成是:训练、装备、后勤、都督、研、赏罚、情报七个局。
其中装备局、研局由兵部、工部、科学院、军界四个方面的人员组成;训练局、赏罚局、情报局由兵部、礼部、吏部、御史台、军界五个方面组成;后勤局是兵部、户部、军界;都督局则一水的由军界人员担任。
这么安排之后虽然武内阁将直接听令于皇帝对军队进行领导但下属各个事务性工作局都与六部众卿保持了紧密联络军界并没有完全摆脱文官们审慎的目光最起码行政事务性工作还是需要文化人来干滴!
但这样地设置还是彻底的将军人和文官分开了先就杜绝了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军人地方式只有军人才能理解。让一个从来没打过仗的人去领导骄兵悍将?哼!
其次是地方和中央的关系各地的军方主将虽然拥有对一线部队的指挥权但因为后勤、装备、训练、都督、情报、赏罚、研等方面的工作被抽调至武内阁管理实际的领导权没有了。指挥权、领导权这两个权力必须分开。
而参谋总部的设立又给黎民百姓描绘了一幅奋斗路线图。平头百姓。如果确实不愿意学习完全可以凭借战功成为参谋部的官员也一样属于社会精英。
只有搭建好文武两个升级途径才能既保证民间尚武精神又能保证汉家的文化优势。枪杆子笔杆子两手都要硬不是。
拿牛津地例子来看世界人民是喜欢内讧滴关键看内讧者是谁:是对内虎狼对外牛羊?还是对内血腥恐怖对外兽性大?
之所以出现七尺男儿对内虎狼。却对外牛羊就在于目不识丁的人太多了。指望文盲去区分人民和敌人。指望文盲去战胜智者是一种非常可笑的事情。
如果出现这样的假设:将英国人比喻成狼群将中国人的保守派和革新派比喻成两头狮子。
狮子们内讧内的惊天动地奄奄一息、血肉模糊但只要狮子的眼睛还可以睁开狼群就不敢上来。即便剩下一头狮子了狼群冲上来了要想真的杀死这头芶延残喘的狮子它们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所以内讧并不是中华民族衰落地原因。而是对军人的培养。即便没有最新式地武器也要保持住军人过硬的素质。
可问题是军户读书识字也得有好处才行否则谁去学文化课?现在好了。乃文乃武作战勇敢你就有可能一步一步的走进武内阁。成为文、武相。您说这诱惑力大不大?
说服了贺逢圣、杨嗣昌以七局为班底的武内阁就算正式成立了。但为了抚慰哀伤的心灵很多人都在跟天子提着要求一切都是交换。
第一个仍然是杨嗣昌:
“皇上如今大诰院已经审定了魏案就应该将原大理寺的复核权移交给大诰院刑部的初审权移交给大理寺。以便刑部腾挪精力专司刑侦、羁押、抓捕、治安等职责。”
“呣公、检、法、高法如此甚好先生拟个章程出来吧。”
表面上这样的划分很正常也很正确但无形当中杨嗣昌已经开始出手整治卢象升了。小杨这人有点病态没事儿就想设计个圈套或者阴谋简直以整人为乐。他这次的理由非常恶搞:卢象升招收留学生的建议在他看来无异于引狼入室!
第二个是郑三俊:
“皇上日前李定国、白文选、梅道嘉联名上奏说是毛毡、呢绒、酒品俄罗斯人都同意购买但定额不多因为定价太低所致!”
“什么?价格过低反而没人买吗?”
呃回皇上对方地太子身边有个叫做托尔斯泰的这个家族的人是俄罗斯的使臣世家什么法兰西、英格兰、土耳其、波兰等国地驻外使节多数都由这个家族的男丁担任。”
“托尔斯泰?呣想不到那个狮子的先祖原来是他!”
“呃皇上?”
“啊没什么你继续说吧!”
“遵旨依据这位托尔斯泰地说辞如果我大明外销价格远远低于国内售价会导致俄罗斯的商户转售回来因为返销会更加赚钱。但这样一来大明很快就会因为银钱外流而中止互市。因此这个托尔斯泰说服了他们的太子希望皇上恩准能够把出口价格上调两成。”
“呣互市居然也有如此的弯弯绕算了这条朕准了。”
“谢皇上。再有俄罗斯有意在北方铺设大明与欧洲通商的陆路通道因此他们准备对克里米亚动武届时与大明的互市就成为他们的军费保证所以。他们希望皇上恩准能够允许梅道嘉长驻俄罗斯!”
“他们?呵呵他们是谁朕不感兴趣关键是你郑先生怎么看呢?”
小朱饶有兴趣的望着郑三俊他对自己当初选拔郑三俊为次辅的决定越来越觉得有趣了。郑三俊察觉到皇上地心思老脸一红。
“呃回皇上李觉既是朝鲜的凤坪君。又是我大明的恭顺国侯;舒烨稷受封大明富平侯又诰命蒙古巴音汗;福临既是南清的天敬汗又是大明的诚顺王。当年还有南洋苏禄东国王请得成祖恩准定居中土。因此说这个…嗯…!”
“因此说”眼见郑三俊实在不好意思说出口小朱索性自己挑破这层窗户纸
“梅道嘉获得俄罗斯的一官半职也无所谓。对吧?我的郑先生!”
“臣不敢臣谢皇上恩典!”
梅家同时成为中国和俄罗斯的皇商。以后再说但通过对梅家的宽容郑三俊再次成为小朱的坚定支持者。他同意武内阁地建制举双手双脚的赞同。
第三个来谈判的是钱谦益
“启禀吾皇钱某听闻天子拟用史可法新制施行国地两税因此有谬论数语请以陛下!”
“钱先生快别这么客气。说吧说吧。”
小朱还是头一次见老钱这么颓唐的跟自己说话心中也是一软要知道十六年前钱谦益就因为科考舞弊的案件。险些当不上内阁次辅;如今十六年后又是因为科考舞弊搞得被天下人嗤笑。
一个人同时跌在一块石头上。还真是不得不佩服老钱的这种执着。
所以老钱如今以支持新法的姿态出面目的无非就是希望小朱收手能够放过他们。如今因为杨嗣昌分管学政于天下诸省遍植学院本就搞得东林、复社的人才流失;最近闹‘弊案’之后东林、复社更加有式微的趋势了。那么看看老钱地献礼吧:
“设府衙任官吏催抑豪滑以苏民困疏竣水利;”
“革羡金叱贪员不袒权贵督民参授为民治产;”
“通航运修坦途采矿垦荒减免钱粮改贡定赋。”
“啧啧”小朱听得是直咂吧嘴到底还是钱谦益啊说出来的新政虽有很多废话但听着就跟宋词似地合辙押韵真是不能不佩服。
当然钱谦益也并不全是无的放矢其中催抑豪滑、督民参授、改贡定赋这三条是很先进的策略能够提出来就证明这个时代的文人是早已经看出了社会的弊端只不过人们始终担心变革时会连累自己的安危才继续的慢性自杀下去。
如今眼见自身难保为了自我挽救钱谦益终于没有辜负小朱对他的宽容明确提出了民本、民权、民生这三方面的改革措施。
“先生请回吧一切有朕在呢放心!”
钱谦益得到这个保证之后面色说不上高兴还是愁苦仅仅长身一揖转身蹒跚的离开了。
有了杨嗣昌、郑三俊、钱谦益地支持军制改革顺利实施吴三桂丢掉了军队的实权却获得了军界的最高位置大明参谋总部少卿位列众卿高位。周定方同样是少卿但他人缘好大家都公推他兼任赏罚局正使两个职务的工资加起来是每48o虽说还是不算多但一家18口地温饱问题算是解决了。
处理完军制改革小朱顺手又赏赐了薄珏先生。参谋总部研局正使。
这位薄珏先生显然不适合再呆在长春城了否则早晚以渎职的罪名给拿下这么一位人才不安排个合适的位置就是误人误国了。
不过说道薄珏先生地明除了‘折射镜’属于理应扶植的项目外其余的都略略偏差了一些搞笑了一些:
雨伞望远镜就是把望远镜同雨伞相结合既可以打伞又可以用来望天;
半刃枪铳就是对现有的长火铳进行改装将枪管的前端削磨成尖刺状本意是既可以开枪伤人又可以用来突刺这倒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但有个小问题:刺刀同枪管一体的设计造成子弹还没越冲程前就开始了弹射试验时误伤比例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一百二十!
对于这样的歪才目前亟需给他创造一个更加专业的科学环境否则指不定出什么乱子呢!科学院、工部、研局刚好就创造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