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6 章(1 / 1)

迷航一六四二 土土的包子 2000 汉字|17 英文 字 4个月前

家买的起的。”李天一听灵果二字,顿时脸青了。

“哼,皇廷的人胆子也太大了,黎银丰那老不死的都100年不出来了,他的徒子徒孙却越来越嚣张。”

“您觉着大明朝的官员这数量上”史文博试探着说道。

随着史文博的话语,史可法紧锁了眉头,紧跟着叹息一声:“正是正是,不想我大明立国二百余年,竟重现前宋之祸。朝廷每科取士都有定数,洪武初年尚不够用。太祖不得已,开国子监,选生员充任地方,以补各地官吏不足。永乐年间大略平衡,不想从此以后竟每科剩余颇多。嘉靖年间,流连京城待选之官竟至数千。到了崇祯年间更是多如牛毛。”感叹一声:“京官之苦,本官也常听人说。传言有七品待选之官,流连京城数载,散尽家财不得选官,竟借贷度日。以至利滚利,还不得巨款而上吊自尽。”

史可法自说自话的光景,丝毫没在意史文博脸上诡异的神情。待说完了,咂咂嘴诧异道:“说起来这冗员之弊,的确糜费钱粮颇多,史顾问之意,意在减员?”

这会儿史文博脸上的表情要多精彩就有多精彩。似哭还笑,似笑还哭,在史可法这位名人本家的注视下,挠头半晌才说:“史阁部,我觉着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存在巨大的分歧。”“此话怎讲?”问话的时候史可法心头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

“我不认为大明朝存在冗员的问题,恰恰相反”停顿了一下,史文博铿锵有力地说:“一我认为大明朝的官儿太少了。不但不应该减员,反倒应该扩编。”“啊?”说话间,史文博变戏法般手里多了张文件,上头用钢笔字密密麻麻地写着大明朝各级机构所设的官员。什么宗人府、六部、都察院、

通政使司等等,一应俱全。史文博越过中枢机构,越过州府,最后将手指指在明朝最小的权力机构…

县衙。

这大明朝的县衙里头有几个官儿呢?正七品的县令一人,正八品的县丞一人,正九品的主簿一人,再加上不入流的典史一人。然后就没了,没了!

你要非说有也行,一个正九品巡检跟一个从九品的副巡检,但这巡检根本就不归县衙门管。说起来巡检这差事,更类似于后世的县级武警部队最高长官。严格来说巡检属于军队系统的,县衙这种文官系统的根本就管不到人家。

好吧,且算巡检属于县衙管理范畴,然后仔细清点一下,好家伙,偌大一个县城有品的没品的官儿加起来才六个。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这六个官儿所做的工作。先来说说这巡检的作用。文献里头有说是洪武二十六年,有说是洪武二年,总之就是朱元璋沿袭元制,设立了这巡检司。其作用,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话讲:“朕设巡检于关津,扼要道,查jiān伪,期在士民安乐,商旅无艰。”说白了这巡检的设立,完全就是为了朱元璋搞出的路引制度。

其作用,主要就是盘查过往行人,稽查无路引外出之人,缉拿jiān细,截获脱逃军人以及囚犯,打击走si,维护正常的商旅往来。

这么看来,就有点像户籍〖民〗警、交警、缉si警以及武辜的结合体。

再来说说典史,这典史主要的职责是在知县下面,掌管一县的缉捕、监狱。有点像公安局长与监狱长的结合体。

典史往上便是主簿,论及职责,主管一县的钱粮。说起来有点像是一县的财政局长。

主簿之后便是县丞,县丞的职责就有点杂了。其主要的职责就是辅助县令处理全县的政务,等于是二十一世纪的副县长加县长助理再加上政府办公厅主任。

再之后什么捕头、刀笔吏之类的,就不算是官儿了,全是吏员。

这么精简的机构,放在这个年代居然说其是臃肿。这让穿越而来的史文博感觉极其不可思议,甚至在没有了解清楚其究竟是如何运转之前,史文博一度严重怀疑这样的机构除了无为而治还能干什么。

然后好奔s驱使之下,史文博这家伙还真逮到了一个曾径在地方出任过县令的老官僚询问了一番。那老官僚禁不住升官发财的youhuo,三两老黄酒下肚,竹筒倒豆子一半将地方与〖中〗央的始末说了出来。

在老官僚眼里,地方与〖中〗央,县令与天子区别不大。

大一统的封建体制下,从〖中〗央到地方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虽然有些以偏概全,但细细琢磨起来还真是这么回事。

你看,天子要治理国家,不可能亲力亲为吧?内有中官,外有内阁,再用内阁管辖六部。而到了县一级别,县令同样如此。师爷、幕僚就好比县令的小内阁,身边的长随就好比中官。以小统大,幕僚们做计献策,县令拍板,反过头来幕僚、师爷与长随们再去各个衙门口监督执行。再往下,命令传递到佐贰官,而后传递到乡梓。保长、里长以及士绅大户们积极响应,最终在全县范围内执行该命令。或者募集劳役,或者筹集税赋,莫不如此。

最要紧的是,不论是天子的内廷还是县令的幕僚团,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就说县令的幕僚,根本就不属于正式编制。所以明清之际有人曾经笑称,这天下不是掌握在当官儿的手里,而是掌握的师爷们的手里。

而师爷这个行业当中,尤以绍兴师爷为甚。到了清朝的时候,这辅佐官员的师爷,竟有极大一部分是绍兴师爷。这些师爷同为绍兴人,互有往来,彼此串联,以至于后来出现了客大欺主的现象。

了解了大明朝最小级别的,且是最完善的县衙的运行方式,这就不难看出实际上所谓的冗官,冗在了〖中〗央,而绝非地方。这让史文博看到了机会……一个可以通过些许改动,既可以解决冗官,又可以大规模增加官员数量,同时让大明政权的控制范围从县一级别继续延伸的可能。

洪武门外那些士子不是说捐纳一开,绝了他们半条生路么?没问题,朝廷大范围的扩大编制。只要你有功名,有能力,有一颗报国之心,那就响应朝廷号召,去广大的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额,错了,是教化乡野之民去吧。

什么?嫌偏僻?好说,那就直接去地方政府当公务员吧。什么叫公务员?瞧见从前的师爷、幕僚们做的工作没?没错,你们去了就干那个。

生员们有福利,吏员们也跑不了。改轨!消灭官、吏之间不流动的鸿沟。不管是官还是吏,都属于国家公务员编制。你要是干得好,就有可能提升为官。

“公务员?”史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