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3 章(1 / 1)

迷航一六四二 土土的包子 2000 汉字|11 英文 字 2个月前

办公楼。权力,这不就是要官儿么?名声更好办了,不花钱的圣旨褒奖,要多少有多少。这事儿,还得麻烦南京的大使馆。

一封电报拍过去,言辞之中周毅甚至用了拜托的字眼。

不过半个钟头,电报出现在了邵北的手里。

“恳请……拜托……恩,看起来周毅这家伙是实在没有办法了。”邵北戏谑地笑着说。

“他求你帮什么忙?”大明发改委经改顾问史文博问。

晃了晃手中的电报:“还能是什么?求我通过马士英的关系,让南明政fu下一道旨意,提拔那个什么林家的人出来当官儿。”

“扯淡。”史文博不耐地摇了摇头:“周毅那小子还真当南明朝廷是咱们开的了?”

“也许这事儿的确有操作的空间。”在史文博疑惑地看过来之后,邵北撇了撇嘴角:“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的诗跟这事儿有什么关系?”史文博奇怪地问:“再者说了,林家要是有人才确实出色,早就名声在外了。不显山不漏水的,也就是个庸才,算得上什么人才?”

邵北将电报放在桌面上,双掌撑起身子,活动了几下:“这只是说服马士英的好借口而已。最为重要的是……龚自珍是哪朝的?”

“清朝。”史文博顺嘴说了出来。

“那清朝是怎么对待那些想当官又考不上科举,并且很有银子的家伙的?”

邵北的话,顿时让史文博愣住了。

在清朝,尤其是在太平天国时期,有钱人考不上科举还想当官怎么办?自然是捐纳清朝政fu为了弥补财政上的巨大亏空,干脆就对各级官职明码标价,专门卖给那些有钱人。这捐纳又分例捐与常捐,前者是捐的虚衔,没有俸禄,只是顶着好大一个空帽子四处招摇。这种通常是商人捐纳,一个是便宜,再一个是方便。有个虚名、顶戴,以后见到当官儿的可以不跪拜;常捐,捐的是四品以下的实官。这是给想当官想疯了的人准备的。可即便你捐完了,也不等于立马就有官儿做,还得跑吏部等着实缺。里外里走门子,还得花出去不少。

除此之外,我大清简直将卖官艺术化了。士民不但可以捐官,还可以捐典,捐虚衔和穿官服的待遇,甚至可以捐国子监的监生,也就是花钱买文凭。

好家伙,最高峰的时候,有大清的吏部官员一统计,满天下大清的官员,居然有百分之六十还多的都是捐官出身。

真简直就是……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啊实在就是为南明弘光朝廷量身打造的生财术

史文博见天就在大明发改委里头闷着琢磨对策,户部的文书,明朝的官员翻阅之后全都会堆在其面前。南明而今糟糕的财政状况,简直让史文博头皮发麻。

五支武毅军,加上各军的费用,各级官府的开销,赈灾、河工……等等之类的加起来,哪怕是把今年财政的收入翻上十番也不够用。靠着澳洲的贷款?那只会让南明的财政变成一个无底洞,最后只怕把澳洲自己填进去也不够用。

马士英那头着急上火,史文博嘴上也起了大泡。眼前这烂摊子怎么搞?根本就搞不了。莫不如直接推倒重建,这样起码还容易一点。

可为了澳洲战略,还不能这么干。万般无奈之下,前天史文博终于下定了决心,花费了一个时辰的口水,成功地劝说马士英推行厘金政策。这就等于是在饮鸩止渴。

因为推行厘金,就代表着地方财政自主,加上先前命令各省自筹军备的圣旨,两条加起来,就等于地方既有兵又有粮,有了抗衡朝廷的能力。时间不用太长,总会有野心家跳出来,明的暗的站出来反抗弘光政权。

但厘金这东西,只是卸掉了朝廷的一些负担罢了,只能算得上是节流。问题是现在国库空虚啊,迫切的需要入账。这捐纳制度一经推出,绝对是天底下独一份的买卖。除了南明朝廷,还有哪个敢这么干?别看满清占据了中原,可在老百姓心里,野猪皮依旧是野猪皮,衣冠楚楚的也装不出人样来。这文凭跟官员的凭证,还是大明的最受认可。

一个七品官儿按四百两算,卖一万份那就是四百万两啊。更何况能掏银子买七品官的,绝对不会在乎多掏点银子买个四品的知府干干。这买卖,蝎子粑粑独一份,好

受了启发的史文博面色红润,霍然起身,拔脚就走。

“你干嘛去?”

“找申晨商量一下,把捐官制度完善一下。”

看起来史文博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他似乎认定这个馊主意是解决大明糟糕财政状况的良好办法。

------------

495 卖官鬻爵

495卖官鬻爵

申晨这丫头是一个矛盾的人,通常的时候她都恪守着自己的原则与底线。比如她那种宁缺毋滥的择偶观,再比如对澳洲经济建设的各种深思远虑。而当处理的对象变成与自己关联不大的南明政fu的时候,这丫头的态度就会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所以当史文博兴冲冲地找到她,说了邵北的馊主意的时候,这丫头顿时满面红光地兴奋起来。而后仅仅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初步拟定了捐纳的各种分级制度。

下到生员、监生上到四品知府,从诰卷、铁卷,到公、侯、伯的封爵,除了老朱家的自留地郡王之类的爵位,就没有一个能逃得了这俩人的黑手。林林种种列了一大堆清单,初步拟定了价钱,史文博马不停蹄地就找上了马士英。

大明首辅马士英最近很上火。当然,老马不是什么忧国忧民,两袖清风的道德伟人,卖官鬻爵这种事儿老马跟曾经的铁杆死党阮大铖没少干;但老马这人也绝非大jiān大恶的秦桧。弘光之前,他马士英就遍历封疆,对实物颇有才干,远不是那些只知道清谈的东林党可比的。到了现在,虽然在士子心里,依旧是毁誉参半。赞叹者有之,不屑者更是大有人在,但老马在老百姓心里大明郭子仪的名号已经坐实了

至于谁疯狂敛财,卖官鬻爵之类的。一个是身边的ji犬所为,再一个……人嘛,谁都有自我膨胀的时候。此前谁能想到崇祯会吊死在煤山,而后待在南京的他会趁势而起,陡然变成了大明朝的首辅?那一阵子,每天忙活完了回家倒头就睡,待第二天早晨下人管自己叫阁老,他总要掐掐自己,生怕这是一场梦。

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他马士英恐怕一辈子都别想当这大明朝的当朝首辅。不过话说回来,若非他马士英勉力支撑,如何会有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