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0 章(1 / 1)

文圣天下 子莫语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一丝轻微的响动自徐焕之身后发出,一个穿着粗布麻衣的少年,手中抱着一床被褥,出现在徐焕之的眼前。

见到徐焕之,少年眼底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就被他强压下来,他先是朝着徐焕之微微颔首,然后抱着被褥走进草庐,将其放在了木板床上,这才回过头,躬身开口道:“学生见过镇国大人。”

徐焕之是卫国的镇国半圣,所以这个称呼倒也合情合理。

只是徐焕之看着对方身上所穿的青色院服,有些不明白,少年脸上的恭敬之色是怎么回事。

半年前,徐焕之以悍然之姿硬闯神木山,期间除了重伤陆三娇、白剑秋两大半圣之外,他还杀死了百草院一位名叫河图的书院学生。

虽然场间亲眼见到这一幕的人很少,但纸始终是包不住火的,所以徐焕之对鸿鸣书院的蔑视,对茶圣陆羽的挑战,以及对书院学子的血债,很快就被传遍了整座神木山。

至此,上到书院的分院院士,下到刚刚入学的贡生学子,无不对徐焕之保持了最大的敌意,除了一人之外。

这个人如今出现在了徐焕之的面前,出现在了草庐之中。

他是这半年中踏足这间草庐的第五个人。

他的身上常年穿着一套粗布麻衣,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夜,也顶多在外面套了一件薄薄的书院院服。

他的腰间一直挂着一把黝黑沉重的砍柴刀,这半年却未曾饮血,光芒黯淡。

他叫柴南,是一个来自燕国的普通少年。

如今的柴南未经国考,也没有如苏文那般的机缘获得圣气丹,所以他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贡生,放在徐焕之的眼中,不过是如蝼蚁一般的存在。

但这一刻,或许是因为徐焕之重获自由,所以心境甚佳,也或许是因为对于柴南的所作所为产生了兴趣,所以他开口,对柴南问了三个字。

“为什么?”

柴南依旧躬身低首,听得徐焕之那声平淡的疑问,顿时浑身一颤,却不知道是因为紧张还是兴奋。

“学生听闻镇国大人近日便会下山,所以想着,或许您会回到这里来看一看,便自作主张添置了一些家什,若令大人心中不快,还望恕罪!”

这不是徐焕之希望听到的答案,所以他微微显得有些失望,但在离开之前,他再度看着这间干净整洁的屋子,似乎想起了一些平静而恬淡的画面,于是他决定再给对方一个机会。

“为什么?”

徐焕之再一次问出了这三个字,就连语气和音量都与之前一模一样,但在柴南听起来,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问题。

于是他终于明白了徐焕之想要问什么。

下一刻,柴南突然双膝一沉,跪倒在徐焕之的身前,低声道:“我叫柴南,与苏文有生死之仇,所以我希望能拜您为师,从此之后,我便是您手中的一把刀!”

这一次,柴南没有再自称为“学生”,而是“我”,听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但实则大不相同!

徐焕之听懂了柴南的这句话,他的目光落在柴南腰侧的砍柴刀上,似乎有些意外,于是他淡淡一笑:“可是,我听人说,苏文已经死了。”

是的,很多人都认为苏文已经死了,不管是白剑秋、王阳明,还是卫帝、陆羽,但很多人仍坚信着苏文还活着,比如沐夕,比如苏雨。

在很多时候,最了解你的,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所以柴南同样也知道,苏文没有死。

并为之深信不疑。

他慢慢抬起了头,对徐焕之一字一句地说道:“请您相信我,苏文一定还活着!”

徐焕之对此不置可否,只是轻轻抬了抬手,淡然而道:“起来吧,跟我走。”

柴南闻言,脸上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喜悦,他只是沉默地站起身来,将身上的青色院服脱下,扔到了草庐外的雪地中,扬起头颅,握紧了手中的砍柴刀。

下一刻,一大一小两个人影,自草庐离开,走进了漫天白雪之中,只留下了两双浅浅的脚印。

一路,向南。

第三百七十七章 新年之夜

不论在哪个世界,哪个国度,新年都是非常重要的节庆日子,往年的圣言大陆,一到了新年的时候,都会显得无比的热闹。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外贴上对联,听着门外的鞭炮声、锣鼓声,用红绳串上几枚铜钱,用来当做孩子们的压岁钱,寓意新春的祝福和好运。

白天在各大城镇都会搭上戏台,举办游会,到了晚上大家吃完团圆饭,还有烟花可以看,或者去各大酒楼瞧瞧他们所举办的文会,也是别有一番乐趣。

在新年来临之际,不论是边关将士,还是务农的庄稼人,不论是高高在上的文人学子,还是普通寻常的贩夫走卒,都会放下一年的辛劳,好好地过一个年,与家人团聚,与邻里同欢。

但是今年不一样。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要打仗了!

尤其是在风雨飘摇中的卫国,各大州府城镇都没有节庆的气氛,街上连个大红灯笼也难见,更别说戏台、游会。

各城守备森严,随处可见形色匆匆的守备军在紧密地巡逻,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担忧,仿佛战争随时都会来临。

于汜水关门之外,那些守候在远方的三国联军将士也无法与家人团聚,但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看不到沮丧,反而众志成城,因为他们知道,等新年过去,十国联考结束之日,便是攻城拔寨之时!

在缙*队所驻扎的营地中,一位身形修长的少女,正独自一人待在帐篷中,托着腮帮子,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自黄鹤楼中归来之后,紫曦就仿若变了一个人一般。往日那个大大咧咧的傻姑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沉默而安静的少女。

紫曦的文位已经是御书了。所以此番十国联考她不用参加,如果她愿意的话。也可以选择留在缙国,不必随军出征。

但她还是来了,来到了苏文和沐夕曾生活过的地方,隔着那远方紧闭的关门,猜想着里面到底是什么模样。

穿过卫国向西,便是庆国,而与庆国南北接壤的两大国家,是济国和唐国。

那个与卫国世代交好的唐国。那个禹墨所在的唐国。

或许,当三国联军抵达唐国国境之内的时候,她可以试着离开,去往唐国寻找日益思念的那道影子?

紫曦不知道。

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应不应该随军而来,当战争正式打响,三国联军与卫国边军交战之时,她又何以自处。

事实上,战争的进程远不是她可以决定的,不论她来或不来。都并不会影响最后的胜负成败。